回复:

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在柏林

作者:申力雯


巩俐成了世界电影节的主席,张艺谋带着年轻的章子怡接受巩俐的颁奖,这十分富有戏剧性并且也十分有趣。

  北京有线电视台"中国娱乐报道"有"柏林归来巩俐有话要说",从巩俐的只言片语中我可以感受到男女情感中深切与丰富的纠缠,并且具有人性的普遍意义,令我不禁想起一句著名的格言"爱是不能忘记的"。


  巩俐以她一贯"沉默是金"的低调,更令人关注,对与张艺谋的分手从来不置一词,她高高兴兴地与她的新婚丈夫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去了,这是巩俐的机智,也是巩俐的洒脱。巩俐从不执著于个人的私事,更不觉得这些私事与她的电影有什么关系。然而这次巩俐从柏林回来,这个一贯在媒体中沉默的女人,却忍不住有话要说了:"十年前《红高粱》在柏林荣获了金奖,我没有去,因为没有必要去,一部影片集中体现的是导演的艺术思想,同时导演也代表了剧组,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我没有必要去。"但章子怡去了,章子怡随着张艺谋隆重地登上柏林的奖台,接受巩俐郑重地颁发银熊奖。这是张艺谋、巩俐分手后,在全世界的注视下第一次面对面地微笑,笑得意味深长。在这一地三人中,章子怡的思绪最简单,兴奋无比,快活无比,光荣无比,张艺谋与巩俐的事与她毫不相干,所以章子怡十分轻松。我不知道章子怡是否清楚,她的一夜成名,得益于张艺谋制造的神话。张艺谋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鬼般的力量,最令章子怡兴奋不已的是她望着巩俐的辉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辉煌,不久的明天会更加辉煌。当然章子怡有理由充满信心,因为章子怡的起点比巩俐要高,这个起点是张艺谋这块基石,因为此时的张艺谋不是彼时的张艺谋,未曾发达,诸事难料。岁月过去了十年,此时的张艺谋双手捧来的不是金奖而是银奖,不知这是否意味着倒退。巩俐说,中国的片子内容太窄太单薄,西方只用极低的价钱去购买。

  由此看来巩俐的心依然在意着张艺谋,对张艺谋的情愫依然绵绵。记者问:"当宣布中国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获奖时,你是否有意省去了张艺谋的名字?"巩俐镇静地说:"不!这是规定。"规定可能是规定,但我想巩俐的内心还是怕触动张艺谋这火热的三个字,触动时,她的心也许会有些疼,有些难受,些许的甜蜜,则是深掖心底。她与张艺谋初次合作《红高粱》时,张艺谋还不是一个点石成金的大导演,也就是说他们的感情是非功利性的,是纯洁的,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巩俐的初恋,但我觉得是张艺谋第一次火热地爱上了一个女人,这个美的女人点燃了他艺术的火焰,并从此熊熊燃烧起来,为此张艺谋抛妻弃子与巩俐走到了一起,这不能不说有些壮烈,有些凄美。

  今天的张艺谋带着章子怡走到巩俐的面前,章子怡模仿着巩俐"威尼斯影后"时的着装,在柏林的舞台之上展示着她的青春与美丽。但章子怡远不如巩俐丰满与质感,巩俐有一种金属般的力度美。30多岁的巩俐好像读懂了站在她面前的初登领奖台的章子怡,巩俐对她微笑了,那是主席尊重的礼貌的微笑。

  如果这个穿着红色拖地裙的章子怡,能悄悄地呆在北京等待着张艺谋的归来,巩俐面对的只是张艺谋一个人,那她的感觉会有些不一样,会多一些柔情,多一些伤感,多一些难言,那将是一次温情的见面。但张艺谋是一条硬汉,他决不会光棍一条见巩俐,他要带着章子怡。从内心深处看,就像是一次憋足劲的较量,也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张艺谋一个五尺男儿要对巩俐真情告白:我把你捧红了,你甩手走了,嫁夫找主了,把我晾了,现在我又捧红了一个比你年轻10岁的漂亮女人,我又把她领到了世界的舞台。这个漂亮的女人在某些方面有些像巩俐,但巩俐的俏丽、丰韵及脱俗之美无人能企及。

  张艺谋面对嫁夫找主的巩俐,是决不愿以一个王老五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男性的自尊,也是男性的执拗,所以章子怡是一个必要的道具,可见张艺谋有很深的巩俐情结,也可见情之深、之初、之怨如油裹面永远剥离不清。

  至于那个章子怡,在巩俐的映衬下,则像一杯淡淡的柠檬茶。当然,她是走运的,但以我的偏见,她不可能再造巩俐的神话。一个神话的诞生,固然需要一个造神的人,但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幸运点结成一条线,画线的人就是上帝,上帝的脾气反复无常,酒喝多了就喜欢在这条幸运线上撒泡尿,所以这个上帝的脑袋,没有人能够知道。



红色罚款单

作者:申力雯


去年我共收到10张红色婚庆请柬,我称之为"红色罚款单"。它放在兜里让我觉得发烫,心口似一阵阵发紧发慌。因为无论从情理还是从市俗,我都不能轻松,既不能红口白牙两手攥空拳去直赴婚庆,又找不到一种省钱又省事的好办法来逃脱,真是急煞了我,血压一个劲地往上顶。如今这年月人情是用钱堆成的,我又不能钻进地缝里去免俗,送钱的多少又是一个难缠的问题:  200至300元不出手,  400至500元冰上走,  700元嘴开,  800元眉抬,  900至1000元双眼才睁开。


  如果按这个行情,这10张红色罚款单非让我连房子都做了抵押不可,被迫无奈的我竟说出了:"你们就只当我死了。"

  由这红色罚款单,我又想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春节令孩子们笑逐颜开,却令手头拮据下岗失业的家长无奈。不给压岁钱吧,这习俗是从老辈子传下来的,况且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压岁钱,相比之下又怕自己的孩子心理不平衡;给吧,所有给你拜年的晚辈都要给他递上一个"红包",少了又没面子,基数又这么大,这又是一笔让人犯愁的数。这种被动消费,真是穷人的鬼门关。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消费--灰色消费:如托人找关系办事,求人解决眼前的难题,孩子入托、上学、住院做手术……这种功利性极强的消费,就如同一张血盆大口,一张嘴不吃你的骨头,也得喝你的血。这种灰色被动的消费不仅仅是市俗,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法制的不够健全,或者执行监督力度不够。这种人吃人的流血消费显然是违法的。我国医师法明确规定医生不得收病人的红包,据我所知仍有不少的白衣天使在暗箱操作,这是对法律的公然践踏。

  这种人情消费、被动消费,应愈少愈好,以减少人的经济及心理压力,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这种消费的怪圈,究竟是谁勾画的?答案是我们大伙齐心协力共同编织的共同勾画的,然后我们又是一个个老老实实往怪圈里跳,而且愈跳愈深,愈跳愈高,最后那怪圈就变成了一座阴森可怕的囹圄,而我们就是囹圄中的囚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勇敢地冲破囹圄,做个解放的囚徒,这个怪圈很快就千疮百孔,不久就会土崩瓦解。



快 乐 时 光

作者:申力雯


回想起我对语文的兴趣,首先来自那段快乐的时光:我的少女时代是在北京女十二中就读,前身是贝满中斋,谢冰心先生毕业于此校。谢冰心先生说:"那时的贝满女中是在灯市口公理会大院内西北角的一组曲尺形的楼房里,在曲尺的转折处,东南面的楼壁上,有横写的四个金字''贝满中斋''--那时教会学校用的都是中国传统的名字:中学称中斋,大学称书院,小学称蒙学。这所贝满中斋是美国人姓Bridgman的捐款建立的,贝满中斋是译音。"


  我进校时,时代已经变了,墙上贴着标语:做有文化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我最喜欢的是校园里尖顶的灰色教堂,像童话中的梦境。这所中学依然保留着贵族的矜持与优雅,钢琴房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随意练琴,阅览室有各种中外期刊,图书馆藏书颇丰,并摆满了鲜花,教师保持着特有的尊严与教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老师张仲立,那时我们十二三岁,以现在的眼光回忆她,那时的她至多不过20岁出头,但在当时我们便觉得她是个了不起的大人了。她身着长长的裙子,衬着修长的身材,挺拔得像一株春天的白桦树。她的干练、洁净和美丽令我十分愉悦。最令我们高兴的是她总是结合课文给我们讲一些故事、寓言和成语,她从不让我们刻意地去记住一个词,或一个词写十遍之类,而是让我们造句或编故事,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有了创造性与活力。她鼓励我们写日记,只要写,写什么都可以,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感受,重要的是真实。她说,日记是你们自己的内心生活,不是作业,更不是要展览的,所以揖霾患觳椋忝侵灰岢秩バ矗梢恢窒肮撸饶忝堑搅宋辶甑氖焙蚓褪且徊坷妨恕K灾两裎乙廊槐3肿判慈占堑南肮撸⒏业娜占瞧鹈?quot;梅思",因为我是冬天生的,喜欢梅花也喜欢思索,梅是正像另一个我,我常常自己对自己倾诉,日记陪伴我度过人生的如水年华。

  张仲立老师注意培养我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生活的热爱,这样其他的诸如预习、分段、记生字词,写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背作家小传都在兴趣与热爱中融入于心了。

  她很善于寓教于乐,年少的学生与年轻的老师在一起是快乐的,她有一种蓬勃的精神,浑身像装有弹簧,有弹性与张力。元旦她与我们一起开班会,她常给班上一长串鞭炮和几支红烛,她亲自到院子里将鞭炮点燃起来,噼噼啪啪好一阵子。满教室的烛影摇红和少女们的笑声洋溢,在欢乐中老师要我们围绕着灯、炮、烛编谜语。我们永不会忘记那个幸福的除夕夜,至今回忆,尚鲜明如昨。

  初二我们班都养成了读课外书的习惯,那时我爱读的书有《红肩章》、《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红楼梦》、《冰心散文选》等等,每读一本书都写读书笔记,墙上还开辟了一块读书园地,供大家交流。

  张仲立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去看电影,她说,电影使文学具有画面感,流动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文学对人生的思索,所以"红星"、"大华"影院是我们常常去光顾的地方,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乌里扬诺夫一家》,我非常喜欢列宁的哥哥,至今还是我的偶像。

  那时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女孩子已经开始演话剧了,当然有一种游戏的性质,其中有苏联话剧《毕业生》、日本话剧《到温泉去》,虽然只演些片段,但觉得很投入,很有意思。导演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北京人艺就在我们学校旁,人艺的宿舍在史家胡同,我们经常在街上或胡同里看见舒绣文、赵蕴茹、朱琳、刁光覃、于是之、焦菊隐、蓝天野……我们常常走过去和他们讲话,他们待我们也很亲切,有时还邀请我们去剧院看彩排。虽然初中的生活只有三年,可当岁月渐渐逝去,我才发现这段生活对我具有异常的渗透力,并像雾一样弥漫开来,渗透进我的生命里,至今我对文学的热爱、气质的形成首先来源于这段生活的熏染。

  当红领巾从我胸前消失的时候,我去北京师大二附中读高中了。那时我已长成一个多愁善感的15岁的少女。高中有两个班,我被分在高一(一)班,教我们的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李文林。她慈爱而严谨,有很深的文学底蕴,如果我觉得高中的生活有些枯燥的话,李文林老师的语文课是我心中的一片阳光。我们读高中所用的教材完全是师范大学编写的,而不是普通高中的统一教材。记得第一堂语文课讲的是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第二堂课是鲁迅先生的《故乡》。我惊异李文林老师教书的精辟与讲究,对语言有一种天才的感悟力,对于难懂的古文,她会涣然冰释般怡然地诠释着,像音乐一样流畅并充满了美感与节奏。她要我们注意日记的积累与提炼,像讲《故乡》中夏天的瓜园,鲁迅先生用了充满色彩的语言:碧绿、橙黄、金黄……衬托了闰土活泼的性格。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师详细地给我们讲什么是"文眼",那时我第一次听说文眼,这篇文章的文眼仅仅是开头的第一句话:"这几天颇不平静",给整篇文章做了层层的揭示,创造了静的境界,点染宁静的氛围,荷塘小路的幽静,淡淡的月光,烘托着荷塘的静谧,烘托作者内心的波动。老师要求我们找出文章中的多处叠词:婷婷、密密……使荷的颜色典雅清丽,雅而不俗,像淡淡的水墨画,并给我们讲解了通感的修辞方法即听、嗅、视、感觉的互相沟通,这样丰富了语言的想象。几乎每一篇文章老师都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这样初中时代培养了对语文的兴趣,高中时我便能自觉地学习,对于老师讲的每一节课,都很扎实地掌握一字一词一句的意义,老师讲的每篇课文我几乎都能背诵,并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如果说初中学语文是自由奔放快乐的,那么高中时代学语言就多少有些治学的意味。

  李文林老师的目光像月光那样亲切,我经常去她家玩,她住在护国寺一条僻静的巷子里,自己有一个简朴的小独院,院落里有枣树和丁香,我经常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与老师清茶一壶,对坐丁香树下,闲谈人生的理想和读书的感觉。有一次我们谈起庐隐的《海滨故人》,老师的眼里竟有了泪花闪烁,庐隐曾执教于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庐隐的性格极其热情,少年时便失父母之爱,长大后又受命运的捉弄,一个热情的人处于那样冷酷的环境,好像一朵玫瑰开在冰之上,她又不幸死于难产,年仅37岁,如果她再复活二三十年,又该有多少好作品问世呀!老师就像我的朋友,一种深情渗入心中。

  我高中毕业以后又去老师的小院,只是小门紧锁,邻居说她调往西安了,我呆呆地站在门外,院里高高的枣树倚墙摇着一树的葱绿。从那以后我一直未打听到老师的下落,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对老师的思念愈来愈强烈,并凝固成一种永恒。现在的我韶华已逝,红颜已憔悴,但李文林老师在我心中永远是青春和美丽的……

输液:滴滴是血,点点是泪

作者:申力雯


不久前,我由于患了急性扁桃腺炎去北京某二级医院诊治。由于我本身是医生又是个长期病号,所以懂得首选青霉素,因为青霉素抗菌作用快捷、有效、准确、经济,由于青霉素的物美价廉,所以我称青霉素是穷人的救星。

  窗外正是杨柳作花的季节,在絮雪的飞舞中,我的心绪有些烦乱,为了排遣,为了忘记这愁苦的空间,我闭上了眼睛,努力去捕捉槐花的清香,想起儿时怎样在槐树林摘槐花,把 
花放入篮中,待篮中的花装满时,我把头埋进槐花里,闻那凉凉的香气。黄昏,在缕缕的炊烟中外婆为我做好清香的槐花饭。

  突然,一个声音猛地把我从槐花树上推了下来,那声音对我的心灵有一种冲撞力。

  "不要拔,不要拔,小壶里还有几滴,一滴是九毛七,我得跪在地上给人家擦几个小时的地板呀!"那声音自然苍凉,没有丝毫的调侃。我定睛一看,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对着护士说话,她头发往后系了一个髻,很利索。显然她曾经美丽过的眼睛现在是干干的,好像不会流泪,她的眼神里有一种满不在乎的坚韧和看破红尘的了然与无奈,那微微向上翘起的下巴分明在说:别人不在乎我,我又在乎谁?她吸引了我,如果仅仅用同情与怜悯去理解她远远不够,因为她的气息比较复杂含混,我一时分辨不清。

  我深深被震动,心被感染了。从她的眼神里,我知道她接纳了我的眼神,她是一个外向的、敏感的女人。

  我问她:"患的什么病?"

  她说:"肺炎。"

  "输的什么液?"

  "利福兴。"

  "输几天?"

  "今天是第六天。"

  "六天多少钱?"

  "1000多块。"

  她问我:"你输的什么药?"

  "青霉素。"

  "输几天?"

  "输三天。"

  "多少钱?"

  "52块。"

  "大夫为什么不给我输青霉素?"

  "你青霉素过敏吗?"

  "不过敏,大夫一上来就开了利福兴。"

  我问她:"你的药费能报销吗?"

  "上哪儿报销?工厂倒闭了,夫妻双双把家还。"

  输液室里一下子沉寂下来,仿佛只有一滴一滴的液体在悠悠地切割着时间,在一滴一滴地注入人的血液里。

  "你现在靠什么生活?"我问。

  "日子可难了,儿子读中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光校服就买了3套。老婆婆瘫痪在床,家里处处用钱。我打钟点工一个小时5块钱,我每天干10个小时,我一个月一天都不休息,刚刚够这瓶''利福兴''。

  "我40多岁的人了,20层楼的玻璃,我得一块一块擦得透亮,登在20层的窗台上,两条腿直打颤,眼睛不敢往下看,真怕哪一天摔下去。一想到家里的儿子、亲人,我就死死抓住窗框,心里默念着小心!小心!小心!!!跪在地上擦木地板,撅着屁股,100多平米的房子,一跪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打完蜡地板上见了亮儿主人才有了笑模样。换主人一笑也是难呀!满池子的被单、牛仔服、内衣内裤,甚至带血的月经裤衩,要我用手一下一下搓干净,主人嫌洗衣机洗不干净。油烟机的油腻呛得我嗓子直冒烟,夜里直咳嗽不能睡……钟点工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偷懒,人家是按小时计费的,我不能亏人家,咱凭良心干活,人家有钱那是人家的,各人有各人的命。我心里特平衡。看,我的手指头都弯了,经常裂口儿还流血。其实我也心疼自己,可心疼归心疼干归干。我的那口子也是四处奔钱,四环以外有便宜菜,他三更半夜去拉到二环来,一斤油菜赚二分钱那也干。我们从不因为钱少而不干,我们就得趁着有力气时多干点多赚点钱。"

  "那你是不是一想到以后就发愁,压力很大?"我问。

  "不,决不,我从不多想,多想没用,活一天高高兴兴一天;我们从不当着孩子发愁,别的孩子有什么他有什么,不让他有压力不让他自卑,我儿子是三好生。

  "当然,也有遇到难处抓瞎的时候,家里有一间半房,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情绪,我就拽着我那口子去柳荫公园的山上痛痛快快哭一场,哭完了心也不发堵了,但决不在孩子面前流泪。"

  "你原来也爱哭呀?"我说。

  "这几年我已不哭了,我哭给谁呀?哭给丈夫不是逼他上吊吗,他的难处又哭给谁?两个苦命的人与其一起哭不如一起干。"

  不觉中小壶里已滴尽了最后一滴利福兴,她望着空荡荡的小壶,又用一个手指弹了弹输液管,笑着说:"一滴也没糟踏,全流进血里了。"她笑得很单纯,也很凄凉,她的愿望本来很简单,但很昂贵。

  我告诉她,医疗保险实行就好了,看病就不会这么贵了。那时,医药分家,医院和医生再也没有机会从药里获取盈利了,现在还没有完全入轨,因为青霉素没有回扣,有的大夫就不愿意开,利福兴有回扣大夫就愿意开,这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医保全面实施后,政府要建立特困人员医疗救助资金,建立廉价的医院。

  她的眼睛亮了并且有些湿润,她说:"敢情还有人惦记我们呢。"

  窗外的槐花伴着和煦的阳光,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我爱槐花,它不仅清新美丽,在贫困的岁月里,它可以作为一种菜肴,曾帮助我度过困难的日子。


一个钟点工的自述

作者:hhh


一、我在北京做了钟点工

  我叫秋明,安徽芜湖人。我们家乡水甜山青米香菜鲜。在家乡生活是饿不着的,可就是赚不到钱,让人心里发急,于是我和丈夫一起来到了北京。一是想北京地方大,总会有赚钱的机会,二是我本人有一个痛苦的原因:我12岁时得了盲肠炎,卫生院不知为什么把我的输卵管给切掉了,造成了我不能生育,这是结婚后我到城里做B超才发现的。在我们农村,不能 
生儿子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农民的后半生指望的就是儿子,也就是你们城里人说的什么社会保障,我们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儿子就是保障。男人要女人为了啥?就是为了生儿子,所以我在村里自然抬不起头来,老乡说我是个晦气的女人。丈夫一开始待我还可以,后来知道我不能生孩子,就经常打骂,还常常用脚踢我的肚子,我自知"理亏",以至一忍再忍,常常含着泪劝他说,到了北京我多赚点钱,咱们也盖上一个二层小楼。我千方百计哄着丈夫,就是怕他把我扔了,那我就成了没人要的女人。

  到了北京我才发现,我只能做钟点工和保姆,因为我没有技术也没有文化。干钟点工按小时计算,一天下来干8个小时最少40元,碰到大方的主家还会多给点,这样一个月下来就有1000多元。我出来就是想趁年轻多赚些钱,干钟点工干完一天就利索了,自己想干啥就干啥。干钟点工我喜欢在一个楼里多干几家,这样时间集中也省得跑路,上午干完4个小时,中午12点我把带来的饭放在主家的微波炉里热一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碰到主家心情好还会给我一听可乐。吃完饭马上去下一家,这样时间一点没浪费,集中干完活也可以早回去休息。可这仅仅是我的心愿,主家各有各的打算,有的主家只需我干3个小时,中午11点一到就催你走,他们要吃饭。这中午的时间我很难打发,像游魂一样满大街瞎窜,午饭我只能在街上买碗刀削面或吃凉粉、煎饼、包子。夏天天气像下了火,我只得找个商场在里面呆着,冬天西北风吹得我直哆嗦,我也得找个地方避寒,经常是刚找到地方又快到去下一家的时间了。到主家干活像上班一样,早去不行,一切都按着时间,下一家要午睡到两点半,下午也只干3个小时,这样我出来一天干6个小时活儿,加上中午和路途,还要用去近6个小时,中午还要在外面买一顿饭。不久前我找了一个好活,干一天给50元还管一顿饭,我就马上把那两家炒了,那两家的主人还舍不得我走呢!当我发现我能挑活了,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能力感,很是开心。

  活跟活不一样,人跟人不一样。

  主家与主家也不一样,有的马虎大方,有的仔细小气。说句实在话,现在的我,早已不傻干了,摸出了干活的门路,我知道什么时候偷懒省劲,这是对自己体力的保护,不偷懒行吗,我一干就是一天,每天如此,累坏了怎么办?身子骨是我活命的本钱。其实方法很简单,只不过有的人不说而已。擦茶具时慢上加慢,不但显得干活细心,自己还又省力气又耗时间,主家也不会责怪;再如擦柜子顶层上的土,只用一块抹布一擦到底,绝不上上下下换水洗布,因为我知道一般的主家不愿意再登着梯子去检查,尤其是上了岁数的怕摔着。另外,热水、洗涤灵、去污粉……能多用就多用,多用就省力气,反正节省了主家也不多给钱,我何必犯傻。为了保护自己的关节,热水一年四季都要多用,直到主家的热水管烫得不能摸了才关一下,我经常用热水冲泡手关节,就像医院里的热疗,舒服极了。冬天,我尽量多在阳台上晒晒太阳,多吸一点新鲜空气。我慢慢地打扫,慢慢地晾晒,实在累得厉害就关上厕所的门在里面歇一会儿,主家总不能拦着我拉屎撒尿吧。

  二、不同的主家不同的人

  我干了许多人家,也看了许多人家,有几家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有一家人,女的60多岁,得了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头就像鸡爪子,病了30多年了,随着年岁的增大病愈来愈厉害,连吃饭上厕所都是她丈夫管,帮她穿衣、脱衣,吃喝拉撒和日常料理都是她丈夫,女的脾气还很躁,可能是病拿的,男的不但一点不生气,还哄着她。女的是教师,男的是工程师。男的常常说,妻子是他最亲的亲人,永远不弃不离,我真觉得这个男人是个好人。一想到我的丈夫花我的钱还打我,心里就委屈,想痛痛快快哭一场。

  还有一家给我的触动也很大。一个22岁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长得有点像一位名演员,总说一个人呆着也闷得慌,想找人聊聊天。我一个星期去她家3次,干一天给100元。她穿的衣服一天一换,袜子脱了就扔掉,晚上睡觉都穿真丝的衣服,冬天穿雪白羊绒大衣,衣服全都拿到外面熨(她嫌我熨不好)。她的男人是个台湾老头,都秃顶了。这老头不常回家,在台湾有媳妇和儿女。有一次她喝醉了对我说,这个老东西包她6年,替她还上学欠的债,还给她买房买车。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很穷,连个柜子都没有。她说她和这老头之间是一笔不小的生意,6年后才28岁,就有了200万的资产,她还可以利用这6年学习两门外语和一门专业。她把这6年叫"服役",她说为了补偿自己的贫穷要尽情享受。为了将来不受人欺负,她还要读博士。她说她受尽了贫穷的侮辱,为了将来有钱、有学问、有地位,必须忍受今天。后来,我把这个女人的事告诉了一个当作家的主家,作家说这叫"典当",典当青春。我真不明白城里怎么会有这样一种职业。

  我一家一家地干,虽说累点,但也很开眼界,就像看电影一样,比看电影还真实。可我的钱还是一小时一小时赚的。我舍不得花钱,中午带的饭是一盒米饭加两块酱豆腐,钱就是这样一口一口积攒起来的。攒钱是我最大的希望,主家也会经常给我一些他们淘汰的旧衣服旧家具,我虽然收下,但心里明白这些东西对于他们就是垃圾,因为卖也不值几个钱,他们以为给了我,我就会领他们的情,才不会呢!他们要是真同情我,可怜我,可以多给我开工钱呀!别看我没文化,心里可是明白的。在外面干活要忍许多气,北京人待人表面客气,可心里还是把我当下人看,有个主家干脆说,我们之间是货币关系,你干活我付钱,乍一听有点冷,细想就是这么回事。主家不会对我有什么感情,我也不应该有这种希望。

  三、自己给自己保险

  我最怕回家,因为我不仅养着不干活的丈夫,还要违心地看他经常赌博。我赚的每一分钱都要如数上交给他,不交他就用皮带抽我,我常常想这是北京不是农村,然而,面对生活的现实,我又该如何应对呢?到了北京以后我的想法逐渐有了变化,我内心盘算着,反正指望不上他,他又吃我又打我,还跟着他有什么必要,我终于和他离婚了。为了避免他的纠缠,也觉得没有给他生个儿子,所以我辛辛苦苦几年攒下的1万元钱都让他拿走了,他连个屁都没放。离婚后我身无分文,一切得从头干起。我现在33岁了,男人与女人不一样,男人33太阳刚出山,女人33倒了半座山,一晃就觉得自己老了。我一个乡下女人,没有男人,没有家,没有孩子,也没有了青春,将来在哪?将来怎么办?

  婚是离了,自由了,可一回到家心里还是觉得有点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灯看我,我看灯,相看两空空。没有亲人了,父母已故去,可我还是想家的那块地。我是一个离了婚的没有儿子的女人,我没有脸回家乡了,就这样在外面漂着吧。想来想去,我惟一的生路是在北京找个老头,他有房有钱,和我结婚可以不办手续,只要他给我房给我钱,我以后的日子就有了依靠,这是我们这种女人最好的出路……

  昨天夜里我又在梦里哭了,我梦见我老了,干不动了……早晨醒来心里发空,想和人说句话,但房子里空空的,我开开半导体,里面传出了说话的声音,房子里才有了一些热气。

  我不再哭了,我这样的女人没有时间哭,哭也没有用,赶紧吃个馒头喝口白开水,骑车打钟点工去了。半导体里的人说今天有7级大风,还有沙尘暴。

  这一天我打工的地方是一个独身老太太的家,她70岁了还在家教英语,她很和善,不小看我,她看出我脸色不好,给我沏了一杯红茶还放了糖,她的暖人暖语让我禁不住哭了,就像遇到了亲人,我倒出了一肚子苦水:自己命苦,靠山山倒(山指父亲,我5岁时父亲死了),靠水水淹(水指母亲,我10岁时母亲也死了),靠柳树柳树枯心(柳树指丈夫)。老太太听完了我的话说,你思想上有一个错误,你刚才的三句话,用三个靠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只能靠自己,自己给自己保险,你离开了你的丈夫,获得了自由,多好呀,应该是你新生活的开始,趁年轻除了干活赚钱,还应该学习生存的技能。老太太说她一生的生活原则就是不靠别人,自力更生,也不用别人的钱。

  从那天以后,我的心情豁亮了,想法也变了,现在我除了做钟点工,还学电脑打字,生活有了奔头。我渐渐喜欢北京了,也喜欢北京人,在北京我开始了新的人生,这是在家乡从未想过的。


穷人的生计

作者:hhh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生计。

  穷人的生计不仅节俭,而且智慧与灵动。穷人的生计最大的特点是打"时间差"。时间是富人与穷人共同拥有的资源,时间对富人是金子,时间对穷人也不是沙子。

  穷人打着时间差的节奏,一路奔走,一路张望,一路收获,虽然收获的不一定是金子, 
但却收获了便宜的好心情。花最少的钱办了穷人最大的事。

  太阳对穷人与富人一样的温暖,穷人迎着朝阳去赚钱,太阳落山以后再去菜市场去消费。下市的青菜同样是青菜,韭菜变不成土豆,茄子变不成油菜,辣椒还是辣椒味,蒜苗还是蒜苗味,只是价钱跌了身价:黄瓜变成了白菜价;西红柿变成了胡萝卜价;荷兰豆变成了扁豆价,对虾变成了虾皮价……晚上的菜市场上的新贵脱下了湿漉漉的鲜亮的外衣,变成了朴素的百姓,个个都成了穷人的朋友。

  买完了菜便一路小跑,远远地就闻到了面包和奶油的清香,这时花2元钱就可以买到价值20元的法制面包,如果碰到运气好还可以买一送一,买一送二,回家后把新买的面包切成薄薄的片烤干晾干变成面包片,这样十天半月一个月的早点就有了着落,长此以往孩子的书本费就省了下来,俗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日子过的就是孩子,孩子是家里攥着的最大的一张股票。穷人最大的投资是教育,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股票的升值,孩子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可书的价钱对于穷人来说是天文数字,所以等来的降价书市是穷人的好去处,穷人推着小车追着赶着去书市,书中有穷人的梦想,真是书中杂谢平鹞荨?

  穷人有穷人的尊严,穷人常言:宁有穷命不能有穷相。穷,这年头是失败的标签。所以穷人不能外表一看就穷酸样儿,穿戴打扮是个人的名片,穿不起名牌也要穿得得体,所以打折的商店是穷人光顾的天堂,先去燕莎、赛特逛一遭,只逛不买只是为了感受潮流,然后再去打折店去买些似像非像的东西,买上几件假名牌的衣服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赝品、假货满大街都是,既满足了穷人的虚荣又达到了省钱的目的。当然,有时也会偶尔戴上一个几乎与真钻戒没有任何区别的晶莹、透明、光泽无比的假钻戒,它的价值大约在30元左右,由于街上的人不了解你的底牌,所以不会投来轻蔑的目光。

  穷人也经常光顾一些豪华的商城,这对年轻的穷人很重要,目光要轻盈地在原木风格的家具上逐一跳跃,内心充满了对楸木、橡木占有的情感。当然20万一套的意大利沙发,是他们无法穿越的罗布泊,但实现对它精神的占有,并不是一件难事。

  现实的生活可能会湮灭了他们的渴望,但不能粉碎他们对美的向往,经常在这里熏陶,会让他们乐此不疲的身影上罩上一层华贵尊严的泡影。

  有时,他们也穿着假名牌去王府饭店的一楼和二楼,这里云集了中国能看到的最顶级的时装品牌,范思哲、阿玛尼、夏奈尔,几千元一件的T恤、万元一双的皮鞋……这时他的心也会加快地跳动,他在想,没吃过猪肘,还没见过猪蹄吗,他的额上沁出了微汗,兴致来了他要逐一试一试,当范思哲的衣服贴近他身体的时候,他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他会告诉自己,我曾真实地拥有过范思哲一瞬,走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他会轻轻地对自己说,不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他害怕在无意当中,流露出穷困的底牌,所以他经常注意一种他难以企及的气度。啊!贫穷的人有着辛酸的尊严和可爱的虚荣。

  穷人打电话,也打着时间差,一边说话一边不眨眼地瞪着秒针,当说到2分59秒时,就要干净利索地把电话断掉,即使电话的另一端正在哭诉,也不能手软,断掉了一个2分59秒,就等于断掉了一只索要金钱的手。穷人打电话的节奏就是一个2分59秒,又一个25分59秒。要成功跳跃黑色3分钟。有时一次重要的通话要成功跳跃10次黑色3分钟。为此家中的闹钟,甚至鹦哥都会在2分59秒时发出各种信号。

  自从买电以后,电表转动得真是一日千里,仿佛轻骑兵在行动。一触就转,一转就蹦字,一蹦字心里就吐血,眼见那红字一闪一闪的,好像心被一揪一揪的,这时才明白什么叫揪心疼。最后他们开动脑筋地打起了时间差,晚10点以后用电便宜,所以大人孩子早点吃饭洗漱然后钻被窝,实行夜猫子作息制,晚10点以后叫醒孩子念书,做作业,为了不影响邻居放弃了洗衣机,改成手工劳动。实在不行又实行百灵鸟作息制,早睡早起,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自然光是老天爷免费提供的,决不能浪费资源。有时夜猫子作息制与百灵鸟作息制交替使用,由于实行了一家两制,缓解了电费的支出。

  家中有一套两居室的房子,为了让房子生钱,决定租出一间。冬天租向阳的,夏天租背阴的。这样租金就向上浮动了300元。一年下来几千元就有了,租房子打的是季节差。

  信息是资源,年轻的穷人要广交朋友,朋友也是资源,不善于交际会失去大量的机会;要尽量减少交际成本,交际的成本有时很高,如金钱、时间、精力……穷人没有多余的钱只有搭精力和时间了,这个成本也很高昂,所以要节约使用;人际关系一定要受益,穷人要尽量避免小农式的人际关系,要逐渐学会资本式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耗蚀最小的人际关系,并已基本成为当今人际关系的主流。商品社会需要一个可以通兑的价值转换体,这就是货币。穷人要致富首先要改变观念。

  穷人不要热衷于穷聊,穷人要扩大自己的圈子,交流各种信息,想办法打入富人的圈里,到富人家里走一遭,穷人拿什么与富人打交道呢?要拿富人没有的东西,如逢年过节拎着从乡下弄来的绿色食品,像用粮食喂养的猪肉、牛肉、鸡肉,不沾化肥的稻米、棒子面、青菜……这既花不了多少钱又合了富人的意。别忘了带上你白白净净的孩子,孩子的嘴一定要甜,这样不仅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富人还会给你提供一些机会,富人有可能看不起你,但他决不会看不起你的宝贝孩子,孩子是人人都喜欢的,富人决不会狗眼看人低,谁能说你的孩子将来不是富人、名人,甚至伟人呢?带孩子进富人的圈子,对孩子也是一个教育,让他看看富人是怎么活着的,光让孩子在穷人的圈子里听聊打折、聊降价、聊省钱……孩子的眼光就浅了。

  穷人要有志气,一定要成为富人,要克服惯有的饥饿思维,要学会把碗做大。不要犯死心眼在一棵树上吊死,把个人的穷富全押在单位上,如果能混进有垄断权的单位,吃香的喝辣的,还算幸运。混到效益不好的单位恐怕只有喝粥的份了,舍不得单位那点死钱,就是穷人的心理,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看准了什么就一心去扑,靠工资靠银行的利息过日子,一辈子也发不了财,累死最多能混一个低级小康。

  要有勇气建立自己的牧场,要别人给自己打工,钱放到银行那是穷人的习惯,富人的钱都是以资产的形式出现,如工厂、土地、品牌……

  穷人的孩子要翻身惟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所以投资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法宝,穷人的孩子应该学习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东西,只有实用性强,才能找到饭碗,才能有市场。穷人的孩子千万别玩什么风花雪夜,什么美学、哲学、历史、考古、中文……只有有闲有钱的人才能玩得起这些不赚钱的东西,少管闲事多发财,多管闲事多上当,要聚精会神学专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才是穷孩子之路。

  如果穷人的孩子天生就有会唱会跳的基因,那可千万别错过机会,当了歌星、影星那可是日进斗金呀!这是一条不学无术名利双收的捷径,要早早想办法把孩子推进去,张爱玲说得好:"出名要早呀……"等到孩子四五十岁了才发现他会唱歌,那就只有哭的份了,演艺是门青春的行当,趁年轻捞一把是一把,为老年都垫了积蓄。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机会不等人,青春不等人,钞票不等人,只有抓住机会往前冲,冲上去就上了山,冲不上去就落了地,冲上去就是大牌明星,闪闪发光,就从穷人变成富人,从地狱到了天堂,从下等人变成了上等人,从村姑变成贵妇……穷人怕什么?穷人要胆大,要有野心,就会有变数。

  穷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身体,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句听起来很主旋律的口号,但却是最早孕育了市场商品价值的名言,第一次透辟地指出了身体是本钱,革命是一件需要本钱的事,继而引申到做一切事情都要以身体做本钱。

  穷人最大的资本是自己的健康,因为穷人与金钱无缘,与权力无缘。应该如何对待本钱呢?第一要保本,第二才能谈到盈利,如果本钱丢失了,那么一切都等于零。0×任何数=0。

  所以穷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蚀本,穷人是不能生病的,病魔是恶虎,恶虎吃病人,一口两口就吞没了。

  健康是穷人的骄傲,穷人应该吃什么都香,见什么都乐,躺下就着,有使不完的力气……一个瘫在床上的亿万富翁,望着活蹦乱跳的穷人仰慕得如同平民见了皇帝。

  时间是残暴的暴君,它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向人们征抽健康体力的税金。穷人千万要记住不能透支健康,不能为此付出高昂的人生成本的代价。要懂得节能。

  穷人有两种:一种是口袋穷人,另一种是精神穷人。

  口袋穷人穷在口袋,精神穷人穷在精神。精神穷人口袋是鼓鼓的,却总是千方百计去占尽公家和私人的便宜,大至豪宅、汽车、金钱,小到一个信封、几片白纸、一碗免费的豆浆、一杯茶水,所以免费续杯的茶座总是人满为患,麦当劳厕所的卫生纸总是席卷一空……办公室里彻夜上网干的常常是自己的私活,他们的口号是,用公家的电,赚自己的钱。一不留神如果错过了占便宜的机会,他们会满嘴生疮,浑身瘙痒,痛苦难耐。公家的电话要热打,热得像电熨斗,个人的电话要冷用,冷得要穿羽绒服。他们专门吃公家或私人的饭,却从来不买单,吃别人要生猛海鲜,吃自己要青萝卜皮拌虾米,好像前世是荒野的饿死鬼。

  送别人的礼不是过期的就是处理品,或是早该扔垃圾的破东西……这种人即便家里的钞票爆棚,他从灵魂到心里到骨头到血液都是彻头彻尾的乞丐。

  口袋穷人的节俭,那是不得已的事,他们本质上是不想占别人的便宜,穷人的心是红的,血是热的,他们刻苦自己,风光待人,俗话说得好,穷大方就是这个道理,他们请人吃饭实心实意,恨不得把心肝肺都挖出来,给你做一盘大菜。

  但愿天下的穷人都有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