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十八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
为----作为。
民----民众。
服----顺从、服从。
举----选举。
直----正直。
错----通措,有置,安放、弃,废弃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舍置的意思。
诸----民众的意思。
枉----不正直。
大意: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够使老百姓顺从统治呢?”孔子回答说:“选举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老百姓就会顺从统治了;选举邪恶的人,罢黜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从统治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哀公,鲁国国君。公元前494----468年在位26年。
此哀公向孔子之问,大约发生在公元前484----481年之间。因为公元前484年之前孔子是14年周游列国而不在鲁国的,这时孔子的年龄为67---70岁。
此哀公向孔子之问也是发生在其执政十几年以后,孔子这位国老级的人物在近70岁高龄时对其问作了回答。
哀公作为鲁国的国君,向孔子问,也体现了国君对孔子的重视及其孔子地位的重要。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关于举。
在《论语.颜渊》中有这样的情形: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问何谓智慧,孔子说:“知人”。樊迟不明白。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下,见到子夏说:“方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慧,老师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说:“这样的话是多么样的深刻啊!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学生子夏对孔子所言的“举直错诸枉”思想中的举的解释就是选举,不是吗?
所以说,我们现今社会所使用的选举的词根和其根本意义就是出自孔子及其学生之思想。
孔子及儒家思想之中的选举是自上而下的;是由国家的首脑向下面,也就是面向全社会选举的。而我们今天所谓的选举是由下而上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所以说,今天社会所谓的选举是与孔子及儒家思想中的选举风马牛不相及的、毫无关系的。
由上而下的选举是儒家的;是中国的,他源于孔子。由下而上的选举是基督教的;是西方的,他源于上帝。
我们今天的所谓选举是一种中不中,外不外;洋不洋,土不土的不伦不类的四不像,难道不是吗?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关于举。
在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延续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选举观,即自上而下的选举。这样举措的巨大优点是:如果一个国家的领袖亲自选举人才,他一定会选举出最优秀的人才,譬如近千年的科举;事实证明,我国历代不知有多少的杰出人才是出自科举。
在我国,由于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属于无神论文化。所以说一个国家这一大群人的总头领是人而不是神,既然如此,当然是由一个国家的这一大群人的总头领来亲自选举人才了。这样,由上而下的选举人才的机制就应运而生了。
在我国,由于没有神,所以他只能够是自上而下的选举杰出的人才。
在我国,由于没有神的存在,所以他根本就无法自下而上的选举杰出的人才。
在西方,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使用了上帝的选举观。按照上帝得旨意,民众们的领袖必须得是由民众们自己选举出来的,是由下而上的。这样举措的巨大优点是:可以充分体现广大民众的意志,事实上西方国家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而产生的。
在西方,自公元四世纪后上帝就实实在在的统治了他们,上帝是许许多多西方人的总头领。但是,上帝是一个神而不是人,所以它是无法亲自参与杰出人才的选举。鉴于此,上帝将选举杰出人才的权力交于了广大群众。所以说,西方的杰出人才的选举是自下而上的。
在西方,由于神的存在,所以他只能够是自下而上的选举杰出的人才。
在西方,由于神的存在,所以说他根本就不可能自上而下的选举杰出的人才。
在我国,使用自下而上的选举杰出人才的西方式方法选举杰出人才纯粹是胡闹。
在西方,使用自上而下的选举杰出人才的东方式方法选举杰出人才纯粹是乱来。
非常非常遗憾的是:西方始终都没有乱来;而我们一直却在胡闹,难道不是吗?
最后,如果要让我国也做到西方国家那样的自下而上的选举杰出人才,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我国13亿人口全部变成基督教徒。请问:这可能吗?换言之,如果将我国13亿人口全部变成基督教徒不可能,那自下而上的选举杰出人才的方法就无法实行!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关于举。
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向西方国家那样自下而上地进行选举杰出的人才呢?
1、我们没有上帝,也就是耶和华、耶稣。
2、我们不是上帝的选民。
3、我们没有由民众选举杰出人才的上帝旨意。
此外,西方基督教国家的选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宗教、政治、社会等复合体,决不仅仅是投投票、游游行那样的简单。譬如说,作为一个选民,应该依法、认真地填写并投出自己的一票。对于这么简单的一点,不知道有多少的非基督教国家的选民做不到。为什么?简言之,就是没有或者不具备基督教国家选民的基本素质。这就好比椰子树为什么不生长在大东北,而只生长在海南岛?椰子树之所以长在了海南岛,一定有它长在海南岛的客观因素,难道不是吗?
我们国家的选举问题之所以搞得不伦不类,总是选举不出杰出的人才,其根本原因就是选举的机制出了大问题。我国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选举做不到;西方的自下而上的选举又无法做到。所以说,无论是西瓜或是芝麻都捡不到,最后只能够落的个贪官污吏满天飞的可耻下场!
西方选举的背后是基督教,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西方式的选举。
我国选举的背后是君主,是明君、是圣君。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式的选举。
看看我国历史上的明君、圣君吧!看看他们选举出来的杰出人才吧!所以才有了盛世;所以才有了商代的一千多年、周代的八百多年、汉代的四百多年等等。
看看我们的今天吧!M贼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残忍的暴君。按照我国俗语“黄鼠狼子耩老鼠,一窝不如一窝”说法,之后所谓的“君主”肯定是一个不如一个,难道不是吗?看看今天的漫山遍野的贪官污吏吧!尤其是省、部级的贪官污吏!现实是:今天的省部级干部几乎个个是贪官污吏,难道不是吗?既然如此,这个“上”是如何选举的这些省部级干部呢?既然选举出来的省部级干部基本上都是一些贪官污吏,请问:这个所谓的“上”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关于举。
为什么我国目前省部级的干部有这么多的腐败分子呢?也有人说,目前我国的省部级干部几乎没有不是腐败分子的。这样的说法猛然听可能有所绝对,但仔细想却不无道理。所谓腐败,它指的是变质,而不仅仅只是将银子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譬如,仅仅违反中共的许许多多的纪律方面的条例就是腐败之一。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目前的省部级的干部没有一个人是不腐败的。
人到了省部级干部这一级,肯定不是民众将他们选举出来的,不是吗?请问:是谁将他们提拔起来的呢?而且有众多的省部级干部是带腐提拔,按照我国的传统模式,应该是“上”,将这些人提拔起来的。因此说,“上”应该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上”之所以能够将那么多的腐败分子选拔到省部级的领导岗位,究其原因,还是我在以上所说的:我国自从M贼这个历史上最残忍的暴君之后,中共就不可能再出现明君、圣君了,所能够出现的,除了暴君以外,就只能够是昏君和庸君了。
由于都是一些昏君和庸君执政,所以说,省部级干部才都被选举成了腐败分子,难道不是吗?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关于举。
现代社会的组织结构远比孔子时代复杂了,譬如企业等等。作为一个群体,企业也存在着选举的问题。那么,企业选举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是中国式的自上而下呢?还是西方式的自下而上呢?
其实在西方,企业内的人才的选举也是自上而下,而绝非他们在国家选举事务上的自下而上。究其原因,就是上帝没有讲在企业内也要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才,如果上帝讲在企业内也要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才,那现在的西方世界也会发育出在企业内也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才。
在西方,国家的选举事务是自下而上的,而企业的选举却是自上而下。实际上,自上而下的选举更接近于自然状态,也就是我国选举人才的状态。
有过企业工作经验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判断和感知,如果这个企业的各个岗位,特别是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要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进行选举的话,这个企业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所以说,在企业内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采取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才的方式,而必须地采取自上而下的选举人才的方式,也就是孔子及儒家思想所制定的自上而下的选举人才的方式。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关于举。
为什么中国式的选举人才的方法必须是自上而下呢?
按照孔子思想,“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而“下愚”一般都存在与下层的民众之间。既然如此,如果依靠自下而上的方式来选举人才,那岂不是由许许多多的蠢材来选举杰出的人才?试问:蠢材可以选举出杰出的人才吗?蠢材如果有谁是最优秀人才的识别能力,请问:他还是一个蠢材吗?
至此,可能会有人会问,西方人在国家选举之中是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才,照此之说,西方就应给没有“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吗?是的,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问题,西方也不例外。问题是:在西方的基督教国家,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才是上帝的旨意,所以根本不存在“下愚”的问题,而他们会共同的认为,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就是最大的智慧。其实,由他们的“下”选举出来的人才未必就是最优秀的人才,从美国现今不到50%的投票率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但奇怪的是,他们就固执的认为,通过自下而上选举出来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请问:会有谁有办法吗?这是宗教的力量,没有办法!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直。
直就是正直。
正与直都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价值系统。孔子曾说:“政者正也。”
正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认可和推崇的优秀品质。
所谓正,就是不斜。所谓直,就是不弯曲。
孔子所说的“举直”,就是由“上”将正直的人选举出来担任相应的职务。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部门、省市的领导人,就好比一艘巨轮的船长。这艘巨轮是否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或者是这艘巨轮航向何方,都与这艘巨轮的船长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这艘船的船长是一个正直的人,我们就可以比较得放心,相信他会将这艘巨轮安全的驶向目的地。如果这个船长是一个不正直的人,那我们还能够相信他将这艘巨轮安全的驶向目的地吗?
此外,如果这艘巨轮的船长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一些不正直的人或者是一些小人就很难在这个正直船长的周围生存。相反,如果这艘巨轮的船长是一个不正直的人,那另外一些不正直的人或者是一些小人就会立刻聚集到这个不正直船长的周围,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艘巨轮的各个岗位都是由正直的人控制,或者是由不正直的人来控制,其结果一定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的“举直”思想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将船长的这个职位交给一个经过选举出来的正直的人来担任,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来保证这艘巨轮可以安全的航行各个目的地!
我国目前有许多省、市的党政一把手都是十足的贪官污吏,既然如此,他们的周围肯定是聚满了小人或是不正直的人。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问题就是出现在“举直”上;也就是说,问题就是出现在了没有将正直的人放到了省、市党政一把手的位置上,难道不是吗?
如果这个省、市党政一把手都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而他们的周围又有许许多多的正直的人,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成色。如果相反呢?这个成色不言自明,不是吗?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错----通措,有置,安放、弃,废弃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舍置的意思。
诸----民众的意思。
枉----不正直。
错诸枉,就是舍置那众多的不正直的人。
若想要舍置那众多的不正直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想要舍置那众多的不正直的人,你必须得是一个正直的人,否则无法做得到。
如果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正直的人决不会围在你的身边,原因是这些个不正直的人无法从你这个正直人的地方获得利益。反之,这些不正直的人会像蛆一样围满这个不正直的人,如果你有利益可以让它们获得的话。
今天事发的陈良宇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实际上,他就是被身边的不正直的人给害了,难道不是吗?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按照孔子思想,选举那些正直的人,舍置那些不正直的人,则老百姓就顺服统治了。因为这是孔子回答哀公所问“何为则民服”,所以才这样的说。
为什么选举那些正直的人,舍置那些不正直的人,则老百姓就顺服了呢?因为如果不是选举那些正直的人而舍置那些不正直的人,不正直的人就会占据着国家的各个管理岗位。这样,就如同癌细胞侵占了我们的各个脏器,我们离死亡就为期不远了;陈良宇之流就是如此。陈良宇为一个不正直的人,也就是一个腐败分子,他是一定会作出伤害广大民众的事情来的,不是吗?
所谓不正直的人,它是一定会干出不正直的事情来的,不然怎么就称之为不正直之人呢?所谓的不正直的事情,就是以千方百计伤害广大民众的利益为前提的,譬如陈良宇动社保基金的主意等等。作为管理国家机器,到处都充实着不正直的人,而且是不断的侵害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你想,会有哪一个民众会顺服其统治呢?如果将这个不正直的人换位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请问:你会顺服不断侵害你正当利益的那一些担任管理国家重任的不正直人的统治吗?
对于孔子的这个思想,我们还可以反思。即:如果广大群众不顺服统治者的统治,其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有许多不正直的人占据了国家管理机器的重要位置而至。
孔子的这个重要思想不但适宜于国家的管理,同样也适宜于企业的管理。也就是说,我们不但可以将孔子的这个思想应用到国家的管理之中,也同样可以将其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之中。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它是“举直错诸枉,则民服”的相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的意思就是:将不正直的人选举出来,担任管理国家的重任,而将那些正直的人都舍置在一旁,如果是这个样子,那广大民众就不顺服统治了。
按照我国的传统,选举人才都是自上而下的选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举枉”而“错诸直”,其原因就是“上”存在问题了。我们现今的社会就是地地道道的、完完全全的“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