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曲赏析】Prokofiev 普罗科夫耶菲 Peter and the Wolf 《彼得与狼》 320K/MP3
普罗科夫耶菲
一、音乐故事
俄国的作曲家普罗科夫耶菲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交响童话,名字叫《彼得与狼》。

在这个有趣的童话里,每一个角色都将由交响乐团的一种乐器来扮演:快乐的弦乐合奏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勇敢的彼得;婉转的长笛扮演小鸟;双簧管扮演小鸭子;黑管的低音区的断奏扮演身手矫捷的猫;巴松管扮演老爷爷;三支圆号的齐奏扮演凶恶的大灰狼;定音鼓和大鼓扮演的是猎人的枪击声。

一个晴朗的早晨,彼得走到清澈宽阔的草地上去玩。在大树高高的树枝上停着一只小鸟,那是彼得的好朋友。“这里多安静啊!”小鸟快活地叽叽喳喳叫。突然间一只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因为它发现彼得忘了关上大门,就偷偷地溜了出来,想要到草地中的深水池塘里好好地游个痛快。小鸟一看见鸭子,就飞下来停在鸭子身旁的草地上,耸耸肩膀,说:“你算什么啊?为什么不会飞呢?”鸭子回答说:“那,你不会游泳,算什么鸟呢?”说着“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小鸟在岸边跳来跳去,它们还在争吵不休。突然彼得警觉起来,一只猫在草地上悄悄地走来。猫的心里想:“趁着小鸟和鸭子争辩的时候抓住它们,饱餐一顿,该有多好!”狡猾的猫用它那天鹅绒般柔软的双垫轻步朝小鸟走去。“当心!”彼得大声惊叫,小鸟一下子就飞回树上。这时候鸭子在池塘里气冲冲地对猫“嘎嘎”的叫。猫绕着这棵树打转,心想:“到底值不值得爬上去呢?说不定,等我爬上去,小鸟又会飞走的。”爷爷出来了,他责怪彼得一个人跑出来,因为这地方多危险呀!要是树林里钻出一只狼,那该怎么办呢?彼得才不把爷爷的话当成一回事呢,他说像我这么勇敢的男孩子怎么会怕大野狼呢!但是爷爷一把就拉住彼得的手,把他带回家里,牢牢地锁上大门。彼得才刚刚离开不久,就有一只大灰狼从树林里钻了出来。一眨眼的功夫,猫一溜烟的就爬到了树上;小鸭子在池塘里叫个不停,可能是吓昏了,一慌神,反而从池塘里跳了出来,向远处拼命的跑去。但是不管鸭子怎样使劲地跑,狼总是跑得更快。狼越追越近,越追越近,终于追上了,狼把鸭子捉住,大口一张,就把可怜的鸭子一口吞了下去。现在的局面是这样的,猫躲在一根树枝上,小鸟停在另一根树枝上,跟猫离得远远的。大灰狼绕着这棵树乱转,用贪婪的眼光盯着两只猎物,恨不得一口就把它们给吃掉。这时候,彼得站在锁好的大门后面,冷静地看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心里却一点也不害怕。他跑到屋里拿出一根粗绳子,爬到高高的石头墙上。在狼绕着转的这棵大树上,有一根树枝伸过墙头上来,彼得小声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绕着狼的头上打转,可要小心,别让它捉住你。”小鸟马上就飞了下去,绕着大灰狼转来转去,转来转去,它的翅膀几乎要碰到狼的头顶,狼气呼呼地向小鸟扑来扑去。啊!这只小鸟可真把狼给气坏了!狼又多想把小鸟捉住呀!但是小鸟那么灵活,狼拿他没有一点办法。彼得呢,他用绳子打了一个套结,小心翼翼把绳子放下去,趁着大灰狼只顾注意小鸟的时候,彼得用套结套住狼的尾巴,用尽全身的力气收紧,使劲往上拉。狼发觉给人逮住了,就用力狂蹦乱跳,想要挣脱。但聪明的彼得早就把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树上。狼跳得越凶,套结就拉得越紧。就在这时,猎人们从树林里赶到了,他们追踪着狼的脚印,一边走一边开枪。彼得坐在树枝上喊道:“别开枪!我和小鸟已经把狼给抓住了!请你们帮着把它送到动物园就是了。”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支凯旋的队伍;走在最前头的,当然是勇敢的小彼得;猎人跟在他的身后,牵着那头大灰狼;队伍的最后是爷爷和猫。爷爷摇摇头抱怨着说:“要是彼得没有把狼捉住,那该怎么办呢?”小鸟在队伍的上方飞来飞去,高兴得喳喳叫:“瞧!彼得和我都是好样的,看我们逮住个什么东西呀!”要是你仔细听听,就可以听到鸭子还在狼的肚子里嘎嘎地叫呢!

二、关于作品
1. 创作背景
交响童话是作者应莫斯科新开办的一所儿童剧院的邀请在1936年4月写成的。同年5月在一次节日的音乐会上为儿童演出后,立刻受到国内外听众的普遍欢迎。这首很有独创性的标题音乐,原名叫《彼得是如何巧胜恶狼的》,讲的是少先队员彼得像猎人那样机智勇敢,在小鸟的帮助下,逮住恶狼的一则故事。这首作品用小型交响乐队演奏,另外还用朗诵配合解说故事的情节发展,朗诵词是作者亲自撰写的。作者在这首作品中,不但力图给孩子们讲述动人的音乐,而且还力求实现一项艺术教育的目的,即通过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们上一堂有趣的“乐器学”课,让他们熟悉交响乐队的一部分乐器及其互不相同的音色。为此,作者用不同的乐器代表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整个作品的全过程中发挥为它规定的不同作用。这样,无疑可以帮助小听众从固定的乐器音色去寻找相应的角色及其活动,从而更好的听懂这音乐故事的内容

2. 欣赏提示: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音乐根据故事的情节可以分成三个大段。
开头一段,大灰狼出现从而引起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以前:作者先为听众介绍故事中的一些基本角色和他们的活动背景,音乐笼罩着夏日乡村一种安宁、闲逸的气氛。
彼得的主题是整个作品最重要的主导动机,他同小鸟、鸭子、猫和爷爷的主题穿插呈现,虽然它在反复时不断地变换着调性和织体,但它的轮廓依然相当清晰;
描写彼得的弦乐器音色简朴并富于歌唱性,长笛的高音区清脆、透明;
还有模仿小鸟啾啾的音型,最容易辨认;
黑管在低音区的咕噜声显然是在模仿猫的媚态和打呼声。
双簧管的音色本来就有一点鼻音效果,它的低音区就更像鸭叫一样,而鸭子主题的下行旋律多少跟鸭子的命运有关。
爷爷的出场则用巴松管的宣叙调来表示。

乐曲中间的部分:从恶狼出现开始,猫的旋律刚一出头就被打断,然后变成一个快速的乐句直窜高音区——形象地说明猫一溜烟就爬上了树梢。
鸭子的主题也有变化,速度加快、焦躁不安,而且移到高音区形成奔跑的音型;
当鸭子被狼一口吞下后,在一片寂静中传出大提琴的声音,这是对鸭子在狼肚子里哀鸣的模仿。
此外,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巧妙地逮住恶狼的描写,同样具体形象:这里狼是用法国号;猎人是愉快的进行曲;猎人的枪击是用定音鼓表示的。

乐曲的最后部分:大灰狼被逮住了就是乐曲的最后部分。
从进行曲的雄壮乐声中首先可以听到彼得的主题,现在它改由法国号奏出,原来轻松的曲调变成了一首富丽堂皇的进行曲,充满愉悦和胜利的气氛。随后,童话里所有的角色都在听众面前一一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