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95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95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26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47767

[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95

[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95



引用: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erenade melancolique, Op.26 忧伤小夜曲
Valse-Scherzo Op.34 诙谐圆舞曲
Souvenir d’un lieu cher, Op.42 故地回忆




            英文名称: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中文名称: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 曲 家: Tchaikovsky
            小 提 琴:Julia Fischer 朱莉亚·费舍尔
            指    挥:Yakov Kreizberg
            乐    团: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版    本:Hybrid SACD
            发行时间:2006年11月21日
            唱片公司:PentaTone Music b.v
            CD编号:PTC 5186 095

            资源类型:整轨APE + CUE
            播放时长:68分21秒





    虽然本论坛已有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帖子(一个海菲茨的wma版、一个外链),但终因禁不住SACD更细腻、更多细节、更柔软呈现声音的诱惑,决定放一个SACD的APE版。希望版主及坛友不要抱怨此帖多余。
    另一个原因是:柴可夫斯基一生就写过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他数得出来的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的较短小的作品就只有《忧郁小夜曲》、《诙谐圆舞曲 (Valse-scherzo) 》和《故地回忆》了。除了小提琴协奏曲,其他几个作品很难在其他版本找到。因此,我认为这个版本能一次提供这几部小提琴作品,相当难能可贵。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Concerto for violin in D, Op. 35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 I. Allegro moderato [18:05]
            2. II. Canzonetta (Andante) [6:44]
            3. III. Finale (Allegro vivacissimo) [10:11]
          Serenade melancolique, Op.26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忧伤小夜曲
            4. Andante [9:33]
          Valse-Scherzo Op.34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C大调诙谐圆舞曲
            5. Allegro (Tempo di Valse) [7:54]
          Souvenir d’un lieu cher, Op.42 for violin and piano  故地回忆
            6. I. Meditation [9:17]
            7. II. Scherzo [3:15]
            8. III. Melodie [3:22]



试听段:Concerto for violin in D, Op. 35  I. Allegro moderato 部分(128k MP3)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德国年轻的美女小提琴家Julia Fischer 朱莉亚·费舍尔



    1983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随着她在全球的听众的日益增多,朱莉亚·费舍尔现在已跻身于国际著名小提琴家的行列。媒体这样评价她的演奏:“她的演奏会使你停止呼吸!”。 从3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9岁就进入了慕尼黑音乐学院深造的她,正以出色的演技和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以及出众的美貌征服了千千万万音乐爱好者和听众的心。
    Julia Fischer凭借《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这张专辑在2006年首届《BBC音乐杂志》新人奖。可以说这张优美的表演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和巨大的成功。
    和朱莉亚·费舍尔合作演出过的国际知名指挥有:Lorin Maazel, Christoph Eschenbach, Yakov Kreizberg, Yuri Temirkanov, Sir Neville Marriner, David Zinman, Jun M?rkl, Ruben Gazarian, Marek Janowski, Jeffrey Tate, Herbert Blomstedt, Michael Tilson Thomas等等,合作的著名乐团有德国、美国、英国、波兰、法国、瑞士、荷兰、挪威、俄罗斯、日本、捷克以及斯洛伐克的乐团。















引用: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引用: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1877年,柴可夫斯基金经历了与安东妮娜.米柳科娃(Antonina Milyukova)可怕的婚姻。这场仅9个礼拜的婚姻几乎让他精神失常。他弟弟安纳托里(Anton)把他送到瑞士的日内瓦克莱伦斯(Clarens)小村,希望柴可夫斯基能在那里平静地工作,并恢复内心的平静。1878他高兴地获知新赞助者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愿意以一年六千卢布来支持他的创作生涯。于是,潇洒地离开音乐学院这块是非之地。在这段时间里,柴可夫斯基还到巴黎、维也纳、及意大利旅游散心,他的乐思再度重放光芒。完成了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及《第四交响曲》。之后不久,便写下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
    在维也纳时,柴可夫斯基遇到约瑟夫.高特克(Yosif Kotek),他是位优秀的小提琴家,曾提供柴可夫斯基许多有关小提琴独奏技巧的宝贵意见,柴可夫斯基也曾教过他作曲学,同时也是他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介绍梅克夫人。在高特克的鼓励下,柴可夫斯基开始写作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他于1878年3月17日动笔,4月11日就完成此作品。
    虽然是瑟夫.高特克协助此曲独奏部分的创作,但是柴可夫斯基却想把此曲献给当时的小提琴泰斗李奥坡.奥尔(Leopold Auer),没想奥尔以技术上演奏不可能为理由,拒绝受赠。连奥尔都认为不可为的曲子,其他演奏家也不敢碰。以致这首杰作被冷落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此事也引起高特克的强烈不满。但却在老柴献上一首《诙谐圆舞曲》(Valse-scherzo)之后息怒。答应在圣彼得堡演奏这首协奏曲,结果却是因怯场而取消计划。所以一直到1881年12月4日,才由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的俄籍小提琴家阿道夫.布罗斯基(Adolf Brodsky)于维也纳,克服技术上的难度,大胆地首演此协奏曲,汉斯·李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伴奏,听众的反应竟是大喝倒彩。
    其中,乐评家汉斯利克(Eduard  Hanslick)的攻击,最为激烈。他在报纸上写道:“音乐照旧的格式进行了一会儿,是富于音乐性的。但不久后,粗糙的音乐就占了上风,僵持到第一乐章尾声。小提琴不是在演奏,而是在殴打,打得遍体鳞伤。慢板乐章带着谈谈的斯拉夫民族的忧郁。随后出现的终乐章,把我们投入了俄国人喧嚣而粗野的娱乐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鄙俗的咒骂,闻到油臭的味道……。”
    虽然此曲未能立即博得听众的喜爱,但布罗斯基并不气馁,还不断利用机会前往各国演奏,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奠定了这首协奏曲应有的声誉和地位。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为了报答他的热忱与爱戴,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改赠给布罗斯基。
    耐人寻味的是,此曲首演后的两年,奥尔也改变了态度,也赢得了柴可夫斯基的谅解,奥尔在独奏部分略作了修改,而成为了今天的版本。还将它当成学生练琴曲目。并介绍给他的学生艾尔曼(Mischa Elman)与海菲兹。奥尔公开演奏这首协奏曲,是在柴可夫斯基去世前两年的时候。
    这首协奏曲,正如奥尔最初所说不能演奏的那样,的确要求小提琴者要有超凡艰深的功底与技巧。但因该曲具有民族媚人人的主题,情意缠绵的美妙境界,不可思议的丰富和声,以及奔放生动的节奏,让聆听者沉迷于其中,心潮涌动。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确是柴可夫斯基最具创意的杰作,结构出色、素材丰富,理想地呈现出小提琴的抒情特质。乐曲内容: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D大调,4/4拍子,扩大的奏鸣曲式。序奏部由第一小提琴组安详、质朴地开始,再管弦乐加入奏出明朗的动机后,经过独奏小提琴装饰奏(0分50秒)后,进入奏鸣曲式的主部。(1分16秒)洋溢着浓郁抒情味的第一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在无比简单的伴奏下轻轻“唱出”,经过简单变化,(1分58秒)小提琴再次拉出第一主题,接着,独奏以炫技华彩和管弦乐加以展开后接近第二主题。(3分34秒)第二主题同样富有歌唱性,由独奏小提琴委婉拉出。但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几乎不起传说中的对比作用。第二主题不段重复与变化,在乐队的烘托与不段推进下,小提琴也在华彩飞扬中与乐队一起回到第一主题(6:50),达到一个高潮。接着,乐队伴奏的节奏性更强,转入展开部。(8:18)以无伴奏装饰奏作成的展开部,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华彩段,为当代别的作品中所不见,这种手法充分展露出柴可夫斯基的独创性和高难的技巧。此时小提琴发出第一主题的变奏,曲调上下翻滚、徘徊,但不失连贯与细腻。随后提琴速度渐快,(9:33)管弦乐队奏出了强大主旋律。乐队不断推进,小提琴高调切入进入第二轮的主题变奏,此时小提琴独奏声音不再顺滑而是变得时而短促时而尖历,与前一轮的明快气氛不同,你可以感到有种“响亮中的空虚、紧张中的惶恐、狂燥中的沮丧”当独奏进入断断续续、气若游丝,感觉精疲力竭、奄奄一息时,琴声渐缓,管乐队长笛插入了一段相对光明的主题旋律(13:28),似有有喘口气的味道。但在略带急促的主题重压下,这段旋律显得那么脆弱、渺小。并且很快便被主题所吞没,整个展开部在一片阴郁中结束。(14:40)再现部,第一和第二主题旋律再次重复、装饰奏、变奏,最后,在管弦乐队强有力的主题合奏中第一乐章结束。
    第二乐章,坎佐涅塔,柔板(Canzonetta:Andante),G小调,2/4拍子,歌谣曲式。这段歌谣曲风优美非凡的乐章,带着渴望与忧郁的色彩。与激动的第一乐章,相互映会成趣。1878年,完成原稿时,这个乐章原来的版本是由小提琴与钢琴组成三个乐段的慢板,但其弟Modest觉得原来的版本作为第二乐章和其他两个乐章风格不合,所以,柴可夫斯基便在一天内重写成现在版本的柔板乐章。这是他最细腻的乐章。用三段体作成。深思的管乐伴奏下烘托出淳朴的悲歌气份。在小提琴、中提琴、圆号的伴奏下,(00:46)加弱音器的小提琴悄悄奏出悲伤优美第一主题。该主题不断重复演绎仿佛是某种深思与回忆,这种思绪似乎后来被长笛带出的主题(02:12),带到遥远的天际之外。(02:36)中段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了对比,虽然同样明快而优美,但情绪较为兴奋与激昂。调性也由暗淡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不过,兴奋的情绪很快又被忧郁惆怅的思绪所代替,小提琴再次拉出忧郁但优美的主题旋律(4:14)。在空际般的管乐伴奏陪衬下,乐曲渐渐消失于沉静之中。为接下的辉煌激烈的乐章提供伏笔。
    第三乐章,末乐章,极活泼的快板(Finale:Allegro vivacissimo),D大调,2/4拍子,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在一系列不同的插段和变奏之间一再反复使用一个主题,常见于协奏曲或交响曲的快速末乐章)。从前一乐章不间断进入节奏热烈的管弦乐引子直接转入一个预示正主题的华彩乐章。其旋律极富于民谣与地方色彩。这个乐章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光彩与灵巧,效果极其辉煌。两个主题以回旋曲式交替出现,再加上充满活力的进行曲风格节奏,形成第一主题壮大无比的高潮。


﹏﹏﹏﹏﹏﹏﹏﹏﹏﹏﹏﹏﹏﹏﹏﹏﹏﹏﹏﹏﹏﹏﹏﹏﹏﹏﹏﹏﹏﹏﹏﹏﹏﹏﹏﹏﹏﹏﹏﹏﹏﹏﹏﹏﹏﹏

柴科夫斯基:忧郁小夜曲


    《忧郁小夜曲》是第一部小提琴作品,1875年,受李奥坡.奥尔(Leopold Auer)的委托而作。(奥尔,匈牙利人,当时在彼得堡的鲁宾斯坦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课教授,小提琴泰斗人物。他的学生艾尔曼(Mischa Elman)与海菲兹,后来成为世界顶级大师。)当时,奥尔对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相当不满。在这种忧郁而刺通的心情下,他完成了这部作品。1876年由阿道夫.布罗斯基(Adolf Brodsky)在莫斯科进行了首场演出。同年11月,奥尔在圣彼得堡也进行了第一次演出。
    有人说:它是一首反映俄罗斯民族苦难生活的乐曲。我却认为,这仅仅是“革命者”诠释音乐的说法。因为柴可夫斯基的内心没这么崇高,在他心里面只有两件事,一个是个人情感,另一个就是个人情绪。用“伤感”、“忧郁”等小资字眼来形容这位俄罗斯浪漫时期音乐家恰如其份。
    传统意义上的小夜曲,是用来描述一位情郎在他情人窗下演奏的乐曲,后来发展到往往用来向某人致意或者纪念某事的一首乐曲。
    《忧郁小夜曲》,不言而喻,除了小夜曲惯有的甜美抒情的韵味外,还多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为什么忧郁?除了被奥尔批评外,心中那份“空虚”的情感是另一个原因。好似在写“无情人”的小夜曲一样,只能靠臆念与想象力了。
    同样,听《忧郁小夜曲》也是不需要了解太多,只有你闭上眼睛聆听,就能感受到小提琴的优美。你可以运用你所有的想象力去体会这种美,是的,虽然略带点忧郁,但主流确是明亮舒展,温纯优美。这个很符合柴可夫斯基内心表白。
    《忧郁小夜曲》奏起来不是很难,但曲非常优美动听,是“小资”演奏会上极受欢迎的曲目: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随者长笛、英国管、双簧管的牵引下,小提琴在G弦上(小提琴上最粗的那根,具有“深沉”的特性)用降b小调独奏出“形象鲜明的俄罗斯风格”忧郁主题,主题旋律委婉与缠绵,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该主题旋律重复一遍后,(2分15秒)进入了一段明亮色彩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明显的对比作用,刚才的忧郁心情一下子变得“晴空万里”。第二主题转调重复后进入一段自由带半音变化华彩,(3分2秒)高八度带出忧郁主题旋律。中间段落的展开部(3分45秒),小提琴在弦乐和管乐的低声附和下奏出了有点激动但略受压抑的旋律,(4分50秒)该旋律情绪一路上扬似乎进入了某种高潮但随之不久就冷却下来。接着(5分55秒)G弦上的忧郁主题再次出现(再现部),回到第一段落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最后,在管乐低声奏出主题的烘托下,小提琴再次奏出悠扬的华丽旋律,随后乐曲在慢速的弱音下结尾。


﹏﹏﹏﹏﹏﹏﹏﹏﹏﹏﹏﹏﹏﹏﹏﹏﹏﹏﹏﹏﹏﹏﹏﹏﹏﹏﹏﹏﹏﹏﹏﹏﹏﹏﹏﹏﹏﹏﹏﹏﹏﹏﹏﹏﹏﹏

柴科夫斯基:故地回忆


    《故地回忆》(Souvenir d’un lieu cher),作品第42号,包括三个主题:
    1.沉思(Meditation),D小调;2.谐谑曲(Scherzo),C小调;3.旋律(Mélodie),降E大调
    前面曾提到,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曾被改动过,原来的版本就是这三个主题组成的乐章。原初是一首小提琴与钢琴曲,后来这个被废弃的乐章经过格拉祖诺夫(Glazunov)配器,形成小提琴与乐队的组曲。因为该乐章原本就是对梅克夫人的慷慨表达感激之情而作。在柴可夫斯基最困难时期,梅克夫人不仅提供资金,还提供位于日内瓦的城堡给他创作用,让柴可夫斯基恢复了往日的创作激情和热忱。也是为了纪念在日内瓦美好时期,最后,柴可夫斯基将该乐章名目为《故地回忆(Souvenir d’un lieu cher)》,(或《回忆一个美好的地方》)单独作为一个作品,送给了梅克夫人。
    “沉思”,跟《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风格十分接近,也是在空广管乐的陪衬下,小提琴拉出委婉、稍带忧郁的美妙旋律。将人的心境带入沉思冥想之中。“诙谐曲”作为中间段部分,其急促的节奏与明亮的旋律与“沉思”形成了强烈对比。最后“旋律”最为通俗与流行,虽然一开始的主题旋律仍然有点忧郁的色调,但与“沉思”不同,旋律不再虚无飘渺,而是,很快进入欢快明亮的气氛,流畅而高雅。让人感到欣慰。


﹏﹏﹏﹏﹏﹏﹏﹏﹏﹏﹏﹏﹏﹏﹏﹏﹏﹏﹏﹏﹏﹏﹏﹏﹏﹏﹏﹏﹏﹏﹏﹏﹏﹏﹏﹏﹏﹏﹏﹏﹏﹏﹏﹏﹏﹏

俄罗斯国家乐团(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经济形势的恶化,许多前苏联的音乐团体现出了人员流失、水平下降、甚至难以维持的现象,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崭新的乐团却突然出现,给世人以惊喜。这个乐团就是在钢琴家、指挥家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领导之下的俄罗斯国家乐团。
    普雷特涅夫出生于1957年,父母双亲都是音乐家,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普雷特涅夫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音乐方面的过人才华。1974年,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钢琴,4年之后,年仅21岁的普雷特涅夫在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上荣获钢琴一等奖。随后,他在苏联以外的许多地方进行巡回演出,先后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被称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又一位年轻的代表人物。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普雷特涅夫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在钢琴上施展他的音乐理想,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真正“全能”的音乐家。1980年,在继续他的国际性巡回演出的同时,他还以一名指挥的身分登台,在苏联国内和其他国家指挥了许多一流的交响乐团,除了积累了丰富的乐队工作经验以外,也为他日后的另一重大目标打下了基础。
    1990年,苏联解体后不久,普雷特涅夫在莫斯科组建了俄罗斯国家乐团。这是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在俄罗斯存在的第一个完全独立于任何政府组织和机构的交响乐团,其资金来源完全是靠一些社会组织和基金会的捐助。可以说,这个乐团的出现完全是社会政治环境发生变化的产物,在此之前,这种不依附于国家的乐团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个全新的乐团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唤起了音乐家们的向往之情。乐团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国内的众多第一流的演奏家,许多在其他乐团里任职的演奏高手纷纷跳槽,前来一试身手,有些乐手本身也是非常出色的独奏家。刚刚成立时,乐团的小提琴声部里就拥有6位在俄罗斯其他乐团中担任首席的音乐家,别的声部也不例外。这样高素质的人员组合是这个乐团在成立之后能够迅速获得强烈反响,并且逼近一流乐团的重要基础。尽管面临着无法避免的经济压力和尚不明朗的政治局势,在艰难中问世的俄罗斯国家乐团于1990年11月16日举行了它的第一场音乐会,演出地点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演奏厅。当乐团的创建者普雷特涅夫的指挥棒深沉而有力地在空中划动时,人们无不被这巨大的管弦乐音响所震慑,所感动。音乐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于是,第二场音乐会马上列入日程。随后便是第三场、第四场……乐团的全体演奏员与他们的指挥都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任何人也不能相信,一个组建时日极为有限的乐团居然能够以他们的音乐这样打动了听众。
    然后便是在国际上的热烈呼应。1991年6月,俄罗斯国家乐团赴德国参加以著名钢琴家同时也是乐团艺术顾问的伊沃·波格莱里奇的名字命名的第三届波格莱里奇音乐节,这是这支乐团第一次出现在俄罗斯以外的地方。在1991年到1992年的演出季中,他们还与波格莱里奇一同做了欧洲的巡回演出,与这位极富个性也对艺术质量要求颇为苛刻的钢琴家合作甚为愉快。1991年10月,他们作为第一个俄罗斯乐团访问梵蒂冈,在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私人音乐会上演出。不久之后,又同样作为第一支俄罗斯乐团赴以色列巡演。在那之后,乐团还访问过美国和日本,1993年第一次在卢塞恩音乐节上演出,能够受邀参加这个创立于1938年的著名音乐节,似乎也说明了这个乐团在国际乐坛上所受到的高度重视。俄罗斯国家乐团能够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就获得如此成功的确是一个奇迹,因为仅在莫斯科,类似规模的交响乐团就达到20多个,要想在这种强手如林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除了运气以外,更主要的是实力。普雷特涅夫说:“我要的是达到100个团员的庞大交响乐合奏效果,这是一种只能在室内乐合奏中才能找到的效果。”作为一位演奏家出身的指挥,普雷特涅夫对于音乐的表演一向有着严谨的态度,因此他并不希望仅仅在乐团的音色上做文章。他说:“这就好比歌声一样,你无法将苔巴尔迪的声音当成是卡拉斯。我只取我所拥有的资源,乐句的含义要比美妙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某些情况下,音乐听起应当是美妙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就应当是丑陋的。总不能把莫扎持与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演奏成一种格调吧。我所专注的是音乐的意趣与本义。”
    普雷特涅夫认为,他所领导的俄罗斯国家乐团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音响,但是一个乐团应该能通过变化来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去适应不同作品的音乐表现。他特别不希望自己的乐团会发展成一个将所有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都以同一种品质来处理的乐团。不管它的角度是什么,一个乐团应该针对不同的音乐形态演示出不同的结构、色彩及声音。由于现在的听众都太注意音乐演奏的技巧,而被一种完美主义的思想所统治,相比之下,过去的很多乐团尽管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是它们的表达更丰富,也更富于人情味。由于俄罗斯国家乐团集中了各乐器门类的演奏高手,因此,当乐团成立时,他们的第一项任务不是演奏,而是学习团体精神,一种相互合作的态度。普雷特涅夫尤其重视排练的重要性,因为乐曲的色彩和音乐内涵的表达都要在多次排练之后才能获得。
    1993年,德国唱片公司与普雷特涅夫和他领导下的俄罗斯国家乐团签定了专属录音合同,这也是欧美重要唱片公司首次这样大规模地与俄罗斯乐团合作出版唱片。在他们所推出的首批唱片中,有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这也是乐团在成立音乐会上演奏的乐曲。对于这首演奏较少的作品,普雷特涅夫认为它的价值常常被人不恰当地低估,这是因为人们对它的音乐本身缺乏认识,也缺少爱。实际上,从俄罗斯国家乐团的演绎中,人们也许会重新发现它所蕴涵的美感。
    1992年,俄罗斯国家乐团建立了俄罗斯艺术基金会,为自己的活动筹募资金。目前,这个乐团经济支援的90%都来自于国外。普雷特涅夫几乎将他的所有精力都投注于他的乐团的建设,所以他个人作为钢琴家的独奏事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谢谢分享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謝謝 虎兄這張 〖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很棒的版本

也祝 虎兄及網友 聖誕節快樂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謝謝 虎兄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感谢老虎  辛苦提供  朱莉亚·费舍尔的柴可夫斯基的D 小协。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报告老虎,已经顺利解压,再次感谢老虎。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想听《故地回忆》,谢谢分享!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谢谢中南虎的分享
 

回复:[12/25/2007]〖Julia Fischer〗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SACD/PTC 5186 0

多谢提供这么好的音乐
收藏了.
谢谢楼主 辛苦啦!
 
1  /  26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