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12/2009]【乐曲赏析】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3)芦笛舞曲 320K/MP3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1840-1893) 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1840年5月7日生于俄国沃特金斯特,父亲是一个矿场督察,生活比较富裕。他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56年在圣彼得堡地方法律学校学习,1859年充当法院书记。1863年至186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鲁宾斯坦。毕业后赴莫斯科在鲁宾斯坦新建音乐学院任教,并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冬日的幻想》。1868年他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司令官》,随后几年又写了大量杰作,其中有《罗密欧与朱丽叶》(1870)、《第二交响曲》(1872)、《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第三交响曲》(1875)、《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1876)、《叶甫盖尼·奥涅金》。1877年结婚,9个月后分居。不幸的婚姻搞得他濒临神经崩溃。幸好得到一位梅克夫人对他的赞赏,每年在经济上给他相当可观的资助,使他可以放弃教学工作安下心来搞作曲。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第四交响曲》(1877)、《小提琴协奏曲》(1878)、《第二钢琴协奏曲》(1879-1880)、《意大利随想曲》(1880)、《1812序曲》(1880)、《曼弗雷德交响曲》(1885)、《第五交响曲》(1888)和芭蕾音乐《睡美人》(1888-1889)。到1880年,第一次作为指挥在莫斯科演出歌剧《奥萨纳的任性》。1888年作为指挥访问德国、法国和伦敦。1890年舞剧《睡美人》和歌剧《黑桃皇后》上演。1891年访问美国获得巨大成功。1893年起接受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音乐博士学位。同年,11月6日因患霍乱症,逝世于圣彼得堡,享年53岁。

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