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2009]静聆低音大笛深沉的吟唱--《阳关三叠》


 
      在现今铺天席地的音乐潮流下,你也许会觉得旋律动听的、节奏欢快的、曲意新颖的、迎合我们耳朵的乐声蛮多,却很少能有那么一首可以深入你心灵、让你享受心底的宁静的曲子;而近来每当我打开电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点击播放它、让自己的魂灵接受它的洗礼。
      我接触音乐的时间并不长,最开始跟着大伙哼流行,然后参加合唱团唱民歌,到后来开始学习笛子才发现民族音乐最能打动我、最能让我体会到心灵的归属感;第一次听古琴时宿舍里好吵--四个人在比试谁的音响更轰隆,如此,原本孤独的琴声在我听来便是徒增浮躁,压根不知道演奏者到底想说啥;又找了个安静的晚上,我无意点开一首名为《阳关三叠》的琴曲,竟为那些看似闲散的音符深深吸引;尽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每每提到古琴便会忆起“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可我还是最爱那曲叙别的《阳关三叠》。
      在此我推荐给大家的是笛子版本的《阳关三叠》,由已故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用低音大F笛演奏;觅得此曲实属无意,我在找俞老师另一首曲子《秋水龙吟》时在那张专辑中发现的,而我现在还没听《秋水龙吟》,只因未能品够这曲古朴而引人幽思的《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情调。
      据张鹤《琴学入门》传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最后编辑tzdongnian 最后编辑于 2010-07-10 23: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