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引用:



馬勒音樂代言人---Bruno Walter 布魯諾‧華爾特(1876-1962):

生平

布魯諾‧華爾特,出生於德國柏林一個典型、保守的猶太家庭。華爾特是他出道後的藝名,出自於一部他很喜歡的作品-華格納的樂劇「紐倫堡的名歌手」的男主角Walter von Stolzing的名字。

華爾特從小就展露過人的音樂才華,由媽媽啟蒙,九歲就進入柏林史坦音樂院深入學習鋼琴。他終其一生都是非常非常優秀的鋼琴家。有為著名的鋼琴家說過,如果他不轉向指揮發展,恐怕其他鋼琴家就不好過了。但也因為他選擇了指揮作為終生的志業,使得鋼琴界相對的損失了一位曠世奇才。



華爾特的音樂觀

華爾特回憶自己小時候學習音樂的情景,似乎是利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才能。他覺得他從演奏中發現了自己,雖然為此惶恐不安,卻也從中獲得了內心無比的安寧與快樂。

隨著年歲與音樂認識的增長,他發現,音樂好像不是只是用來作為表達個人才華的工具,作品中其實透露了更多的東西,而這些不是自身能忽略掉的,這些東西一直滲出來,告訴了演奏者若是學識與經驗的不足,是很難窺得全貌的。因此,華爾特開始對作品下了更多的功夫,除了樂譜本身,也去研究作曲家的生平風格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美學觀點…等等。尤其是對莫札特的音樂投注極高的心血,至今他指揮的莫札特,仍是相當重要的經典版本。



立定志向

華爾特在十三歲的時候聽到畢羅(註釋一)的指揮大受感動,因而立志要做一個指揮家,所以他就開始指揮的訓練課程。十七歲時,他就已極為年輕的年齡受邀於科隆歌劇院指揮一齣作品,並開始擔任起助理指揮。第二年他搬到漢堡,也是做一些助理指揮的工作,不久就遇見了影響他一生的大作曲家暨指揮家-馬勒先生。
(註釋一:關於指揮家畢羅,只要讀過布拉姆斯、華格納等人的傳記,一定會看過他的大名,他是當時非常重要的指揮大師,影響、或造就了非常多的音樂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與馬勒的相逢

1894年馬勒在漢堡忙於「韓賽爾與葛麗特」的演出工作,而華爾特正搬來漢堡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與指揮的機會。某天,馬勒實在受不了鋼琴手的笨拙,最後終於大發脾氣把他換了下來,華爾特就在這樣緊迫倉促的時機接下了這個鋼琴採排的重擔。

華爾特回憶說:「我從未見過」有人竟能用如此簡潔有力的話語來跟演出者溝通,他的舉止是如此的具有權威感,使得人們自然地就盲目的服從與跟隨。……馬勒的指揮方式,總是用指導或命令的方式,也許脾氣是暴躁了點,但他的確是精準的掌握了作品的精髓,令人佩服之至。」

經過這麼一次的洗禮之後,華爾特決定跟隨馬勒學習音樂。馬勒的許多音樂上的看法與風格,直接傳承給了華爾特。因為華爾特也實在太有才份,馬勒有時反而會聽從華爾特的建議,將曲子作一些修改,以更力於演出呢!這兩個人已經不只是師生,更是親密的朋友與戰友。

因為他與馬勒的關係,華爾特在當時常常被那些反馬勒的人士大大的攻擊。其實華爾特並不是他們真正的目標,只是馬勒的代罪羔羊罷了。



華爾特的音樂風格與個人特質

華爾特以高尚的人格涵養著名,脾氣溫和而謙恭有禮,這一點倒是沒有受馬勒權威式指揮的影響。

他花很多的時間跟樂團溝通,總是希望能夠清楚的解釋週到,他在排練時對速度要求並不會太嚴格,他相信,只要團員們明瞭了我解釋的作品,上台後並然有水準以上的演出。

他的確受馬勒音樂內涵的影響很深,再加上他個性熱情自由,所以他的風格是浪漫而富有彈性的。所以有人稱他的指揮技術實在馬虎不可賴,節拍總是模糊,樂團總是不夠整齊畫一。但是他這樣全心隨著心性而走的音樂,卻極度的適合浪漫的作品跟需要非常具有張力或抒情性質的戲劇作品,如歌劇與聲樂作品。



華爾特留給後世的資產

今天華爾特這位嫡傳馬勒弟子,幫我們留下了最接近馬勒自己的音樂,他錄下的馬勒作品(見推薦曲目),是我們瞭解馬勒的最大媒介之一。除此之外,他也是史上最重要的華格納樂劇的詮釋者。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他自己音樂最佳的詮釋者,而他也將他的音樂觀,寫成了一些論著傳承給後世,其中最重要的有"Of Music and Music-Making"論音樂演奏,以及「論馬勒」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