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在中国各朝历代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太昊伏羲氏贡献最大的一位帝王。这位古帝王不仅亲临致祭,而且又投以巨资建筑了规模宏大的太昊伏羲陵园。可以说,在宏扬中华民族文化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是古帝王中杰出的一位。他为后世帝王光大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典范。

    清灭明而王,清代帝王虽然说是“旗人”,他们各代帝王为了安定人心,一统天下,无不宏扬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陈州府志》记载,清各帝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靖、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直至宣统,派钦差大臣来太昊伏羲陵祭祖,多达四十五次。

    中国多民族经过历史上多次大融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太昊伏羲氏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65个民族的集中代表,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民族文化英雄,从没有文字记载的古史传说,到有古文记载,从有记载到中华各族共同认可,也就是说经历了从远古到三代,从三代到汉代,从汉代到明清,遥遥六千年。在这条历史长河中,太昊伏羲氏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地位,经历了中国的古史传说时代口传心授长达两千余年的考验,经历了从三代历春秋战国,到汉代长达千余年的论证比较。像中国屹立于世界各国之林一样,太昊伏羲氏以无与伦比的昊昊王业与灿烂民族文化贡献冠于“三皇五帝”之首。这是中华六千年文明的最佳选择,龙则冠冕堂皇地成为中华民族的族徽,中华儿女不论在黄河上下,不论在大江南北,不论在长城内外,不论在天涯海角,无不以“龙的子孙”而称谓,无不以龙裔而“亲亲”,无不以龙土而自卫。历朝各代帝王,历朝各代龙的子孙,无不捍卫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典。优秀文化是一个优秀民族的精典。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任何一个民族所不可能比拟的伟大民族,是任何一个民族所不能比拟的优秀民族。之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优秀的民族,不仅仅说这个民族有六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仅仅说这个民族有十几亿人口,不仅仅说这个民族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是说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而是说中华民族有一个对人类文化、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祖先太昊伏羲氏。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被誉为“大圣人”的孔夫子,是中国民族文化史上一块重要里程碑。这位“大圣人”,首先从《易经》入手,确立了伏羲的文化地位,确立了太昊伏羲氏的“王天下”的地位。孔夫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所开创的儒术,被汉武帝“罢黜百家”而“独尊”。自汉代以降至明清各代,《易经》独占“群经之首”的鳌头。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从中国远古写起,虽然没有给伏羲写列传,从黄帝写起,但两处提到太昊伏羲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汉大史学家刘歆,他在《汉书》太昊伏羲氏为首的中华民族族谱大系列的定位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司马贞补写了以太昊伏羲氏为三皇之首的《三皇本记》;明代史学家李贽的《史纲评要》,清代史学家吴秉权的《纲鉴易知录》,都对太昊伏羲氏作了历史性、肯定性、发挥性、宏扬性的记载。这就是说,从先秦以降至明清各代的典籍记载,两千余年来,无不以太昊伏羲氏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被誉为“继天而王”、“百王先”、“五帝之首”、“三皇之首”、“人祖爷”、“龙的鼻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从发生、发展到形成,是千古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就太昊伏羲氏本身来说,也应当是这样。这一点正是史家历来争论的原因。中华民族需要一个共同的祖先,这是中国大统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