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公元16世紀,新航路開闢以後,葡萄牙人於1511年佔領了馬六甲,愈甚渴望對中國的往來。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國王派出一支對華使團前往中國,併在廣州登陸,希望與明政府建交。後來,中國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門開設洋行,修建洋房,並允許他們每年來廣州「越冬」。這是西方列強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陸中國並接觸中國。西方國家的東來,使不少新鮮東西也傳入中國。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羅馬教宗派出利瑪竇去中國教區工作。由於萬曆援朝之戰的爆發,利瑪竇一行沒能及時到達中國。後來戰爭中國得勝,利瑪竇才能進入中國境內,由於利瑪竇很快學會中文,並穿儒服、通儒書,頗得明朝士大夫好感。後來他被舉薦到北京,頗得神宗信任。他向中國進獻坤輿萬國地圖、自鳴鐘、日晷、西洋炮、聖母像、十字架等貢品。先後在北京、肇慶等地展出。利瑪竇不僅傳播天主教,還啟發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學習西學,另外他還將中國各種文化傳入歐洲,如儒家思想、佛道學說、圍棋等,可謂「貫通中西第一人」。

[編輯]
經濟
明朝的農業發展無論是產量還是生產工具,都高於宋元時期,為明朝中葉開始的人口穩步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手工業高度發展,促進了市場經濟化和城市化。然而明朝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則以及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商業受到了一定的壓制。隨著明朝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失敗,整個貨幣體系轉向為以白銀為主。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也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明嘉靖、萬曆時候,各地出賣絲綢、酒肉、蔬果、煙草、農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計其數,外國的不少東西,如歐洲的西洋鐘,美洲的煙草,中國城市都有賣。當時商業大都會有北京、南京、揚州、蘇州、廣州、西安、成都等,著名的商業集團有徽商、川陝商、蘇商、京畿商、粵商等,在世界上,明朝是16世紀、17世紀時期手工業、經濟最繁華的國家之一。

[編輯]
文化

明朝的科學文化發展比較迅速,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三本就是出於明朝。《金瓶梅》亦是此時作品。湯顯祖的戲劇《牡丹亭》至今仍在演出。

傳統雅文學的發展在明代繼續發展,著名文人有劉基、宋濂、高啟、方孝孺、唐寅、歸有光、徐渭、王世貞、袁宏道、錢謙益、張岱、吳偉業等人。散曲家則有王磐、馮維敏、薛論道、陳譯、康海等人。

明朝的民間文學很發達,唐伯虎是傑出的代表人物。民間盛行對聯,還有鎖南枝等山歌,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思想上,王陽明的新哲學「心學」在嘉靖以後盛行,形成一股反對傳統束縛的思想浪潮,塑造了新的社會風尚,也使明代後期的士大夫有一種別於其他時代的生命哲學。如「異端」思想家李贄就是最好的例子。

[編輯]
科技
明朝初期至中期的科技有了較大的發展,直至16世紀,一直處於世界的前列。

這一時期出現的科學著作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還有《徐霞客遊記》等著作是我們現在研究和借鑒古代技術的珍貴的文獻資料。

於謙寫得《詠煤炭》詩歌說明當時煤炭已經普遍應用。計成的《園冶》則是園林建築的專著。

明朝的軍事科技也較發達,明末已經出現了火統槍,還有威力巨大的火炮。據說有個叫萬戶的人,坐在綁滿火藥棍的椅子上,試圖利用火藥的推力飛上天空,可惜失敗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探索太空犧牲的人。

[編輯]
統治者及年號一覽
明朝的皇帝1368年-1644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皇陵
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1368年-1398年 洪武
1368年-1398年
應天
孝陵
惠宗1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1 朱允炆 1399年-1402年 建文
1399年-1402年
 
成祖2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1403年-1424年 永樂
1403年-1424年
長陵
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 1425年 洪熙
1425年
獻陵
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 1426年-1435年 宣德
1426年-1435年
景陵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 1436年-1449年
1457年-1464年 正統
1436年-1449年

天順
1457年-1464年

裕陵
代宗 恭仁康定景皇帝 朱祁鈺 1450年-1457年 景泰
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 1465年-1487年 成化
1465年-1487年
茂陵
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1488年-1505年 弘治
1488年-1505年
泰陵
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1506年-1521年 正德
1506年-1521年
康陵
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1522年-1566年 嘉靖
1522年-1566年
永陵
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朱載垕 1567年-1572年 隆慶
1567年-1572年
昭陵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1573年-1620年 萬曆
1573年-1620年
定陵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1620年 泰昌
1620年
慶陵
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朱由校 1621年-1627年 天啟
1621年-1627年
德陵
思宗3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3 朱由檢 1628年-1644年 崇禎
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 (1644年-1664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備注
安宗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 朱由崧 1644年 弘光 1644年 史稱弘光帝,也稱福王
  朱常淓4 1645年  潞王
  朱以海4 1645年-1653年  魯王
紹宗 襄皇帝 朱聿鍵 1645年-1646年 隆武 1645年-1646年 史稱隆武帝,也稱唐王
    朱聿𨮁 1646年 紹武 1646年 史稱紹武帝
  朱本鉉5 1646年-1664年 定武 1646年-1664年 史稱定武帝,又稱為韓王
昭宗 匡皇帝 朱由榔 1646年-1662年 永曆 1646年-1662年 史稱永曆帝,又稱為桂王

注:
此為南明弘光年間追崇,清朝乾隆年間,追諡為恭閔惠皇帝。
本作「太宗」,嘉靖時改為「成祖」。
清朝諡為懷宗,後改諡莊烈愍帝。南明政權諡為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後又改諡為毅宗,唐王謚為威宗。
潞王、魯王政權均稱「監國」,而未稱帝,故無年號。
依顧誠之《南明史》所述,韓王朱本鉉之「定武」(1646年-1663年)年號和政權乃以訛傳訛之說。以查繼佐之《罪惟錄》啟其開端,直至近代才被考據為謬。



[編輯]
明朝時期的名人
劉基
常遇春
解縉
張居正
魏忠賢
鄭和
海瑞
於謙
戚繼光
袁崇煥
鄭成功
袁宏道(「三袁」)
歸有光
朱載堉
文徵明
唐寅
黃宗羲
李贄
徐光啟
湯顯祖

 
首都 初建都於瀋陽
1644年遷都北京 
君主
-開國君主
-滅亡君主 共11位
愛新覺羅皇太極
愛新覺羅溥儀
成立 1636年
滅亡 1912年


清朝(1636年—1912年,1644年—1911年統治中國),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統治者為滿族愛新覺羅氏。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定都為赫圖阿拉(又名興京﹑赫圖阿喇、黑禿阿喇﹑黑圖阿拉,滿語「橫崗」之意。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西永陵鎮老城)。1636年(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稱帝。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崇禎皇帝自殺,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清軍說降吳三桂,在他的帶領下入關打敗李自成農民軍,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清朝統治瓦解。清帝溥儀於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代自入關後,共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