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首都 长安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共12位
刘邦
刘婴
成立 (秦末农民起义)
(前202年)
灭亡 (王莽称帝)
(8年)
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是中国第一个强盛稳固的朝代。
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建都长安。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吕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灭亡则是在26年。
历史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西汉郡國西汉初期的皇帝为避免秦朝的经验,采取郡县和封国并存的制度,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并导致了中期汉代“削番”的困难,也为“吳楚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经济上,由于国家常年遭受战争的灾害,汉初的皇帝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手段,在和亲匈奴,维持了和平之后,汉代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同时汉代皇帝也注意兴修水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这些措施使得国家的实力得到很快的恢复,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减轻人民徭役的负担,减轻刑罚,历史上被称作文景之治。在经济有所发展之后,汉初分封的王有了自己的力量,开始频频威胁中央政权,甚至发动了“七国之乱”。于是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都为汉武帝的强盛时期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对内他使用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力量,禁止诸侯国自己制造钱币,改革了选择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学,建立了比秦始皇更加集权的中央官僚机构。经济上召开了“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对外他攻击匈奴,解决了匈奴的威胁,打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
汉昭帝和汉宣帝恢复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称昭宣中兴。
西汉晚期国家税收再次加强,加上一些天灾人祸以及皇室内部的混乱,为王莽篡权提供了机会。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同时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中国古代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家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古罗马、印度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西汉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深刻,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接受西汉文化的影响。
汉初道家的影响比较强,从武帝起独尊儒家。
司马迁所著《史记》在中国的历史学和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經》和《九章算术》是西汉时成书的,从西汉时期开始中国也有非常详细的天文记录,包括公认的人类第一次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此外针灸和造纸术可能是在西汉时期被发明的。
[编辑]
汉朝的建立
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准备决战天下的同时,项羽的脑子里面充满了衣锦还乡的念头。由于政治上缺乏雄心壮志,一些原本为项羽征战的优秀将领,例如韩信,转投到刘邦手下。这些人的到来,大大的增强了刘邦军队的力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楚汉战争初期韩信利用项羽轻敌的特点,为刘邦献上的妙计。在这次战役之后,形成了中国楚汉相争的局面。
项羽具有优秀的战争才能,可是缺乏政治素养,不会笼络人心,被称为具有“妇人之仁”;而刘邦虽然没有项羽的军事才能,却具备有圆滑的政治技巧,能够团结大批有才能的人在他周围,为他出谋划策。项羽的军事才能可以使得他能够打赢一场,两场战役,可是却不能掌握整个战局的发展,而刘邦却正好相反。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项羽手下有才能的将士几乎都投奔到了刘邦手下,而项羽自己却被刘邦的军队包围。“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便是当时项羽英雄迟暮的真实写照。最后,项羽突围,在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
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的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项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天子。这样的事件,表明中国的中世纪社会具备有不同于西方中世纪的特征:平民和贵族的地位,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正是由于中国的具有这样的特质,使得即使是平民出生的社会优秀人才,也可能走到社会的最前沿,使得中国的中世纪社会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能力,而西方的中世纪社会很快就被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替代。
[编辑]
西汉中期
汉武帝鼎盛时期
汉武帝末年的农民暴动
昭宣中兴
[编辑]
西汉末期
汉元帝时期
汉成帝时期
汉哀帝时期
王莽改制
[编辑]
西汉历史年表
[编辑]
西汉統治者列表
西汉 前202年—8年 庙号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太祖* 高皇帝 刘邦 前202年—前195年 -
孝惠皇帝 刘盈 前195年—前188年 -
高皇后 吕雉 前188年—前180年 -
汉前少帝 刘恭 前188年-前184年 -
汉后少帝 刘弘 前184年-前180年 -
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 前180年—前157年 前元 前179年—前163年
后元 前163年—前156年
孝景皇帝 刘启 前156年—前140年 前元 前156年—前149年
中元 前149年—前143年
后元 前143年—前140年
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 前140年—前86年 建元 前140年—前134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8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2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6年
元鼎 前116年—前110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4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0年
天汉 前100年—前96年
太始 前96年—前92年
征和 前92年—前88年
后元 前88年—前86年
孝昭皇帝 刘弗陵 前86年—前74年 始元 前86年—前80年
元凤 前80年—前74年
元平 前74年
昌邑王 刘贺 前74年 元平 前74年
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 前74年—前48年 本始 前73年—前69年
地节 前69年—前65年
元康 前65年—前61年
神爵 前61年—前57年
五凤 前57年—前53年
甘露 前53年—前49年
黄龙 前49年—前48年
孝元皇帝 刘奭 前48年—前33年 初元 前48年—前43年
永光 前43年—前38年
建昭 前38年—前33年
竟宁 前33年
孝成皇帝 刘骜 前33年—前7年 建始 前32年—前28年
河平 前28年—前24年
阳朔 前24年—前20年
鸿嘉 前20年—前16年
永始 前16年—前12年
元延 前12年—前8年
绥和 前8年—前7年
孝哀皇帝 刘欣 前7年—1年 建平 前6年—前2年
太初元将 前5年
元寿 前2年—1年
孝平皇帝 刘欣 1年—5年 元始 1年—5年
孺子刘婴 5年—8年 居摄 6年—8年
初始 8年
注*:司马迁的《史记》中称刘邦庙号为高祖,后世多因循之。实际庙号为太祖。
另:汉朝恢復被秦朝廢止的中国庙号及中国谥号(先秦的商朝已有庙号),汉朝對庙号使用很谨慎,故许多皇帝没有庙号。
[编辑]
西汉世系表
劉太公,兒子四人
1.
1.1. 劉信,漢七年十月(前196年)立為羹頡侯。
2.劉喜,代王
3.劉邦,太祖高皇帝
4.劉交,漢六年正月丙午(前201年)立為楚王,在位二十三年後(前178年)死,諡號“元”。
4.1.劉辟非,死於前178年以前。
4.1.劉郢客,原本為上邳侯,孝文帝二年(前178年)繼承楚王,在位四年後(前174年)死。
4.1.1.劉戊,孝文帝六年(前174年)繼承楚王,在位二十一年後(前154年)加入七国之乱,死。
4.2.劉禮,原本為平陸侯,孝景帝四年(前153年)繼承楚王,三年後(前150年)死,諡號“文”。
4.2.1.劉道,孝景帝七年(前149年)繼承楚王,二十二年後(元朔元年,前128年)死,諡號“安”。
4.2.1.1.劉注,元朔元年(前128年)繼承楚王,十二年後(元鼎元年,前116年)死,諡號“襄”。
4.2.1.1.1.劉純,元鼎元年(前116年)繼承楚王,十六年後(天汉元年,前100年)死,諡號“節”。
4.2.1.1.1.1.劉延壽,天漢元年(前100年)繼承楚王,三十二年後(地节元年,前69年)死,諡號“節”。
4.3.劉富,休侯,後來改封紅侯,死,有子四人,至劉富的曾孫一代無子而絕。
4.3.1.劉辟彊,字少卿,曾為宗正,光祿大夫,守長樂衛尉,八十嵗死。
4.3.1.1.劉德,字路叔,曾為宗正丞,昭帝時曾為丞相府待詔,後來曾為大鴻臚丞,太中大夫,宗正,青州刺史;擁立漢宣帝有功,立為關內侯;後為陽城侯。
4.3.1.1.1.劉安民,曾為郎中右曹
4.3.1.1.2.刘向,有子三人,七十二嵗死。
4.3.1.1.2.1.劉向長子劉伋,曾為郡守。
4.3.1.1.2.2.劉向中子劉賜。
4.3.1.1.2.3.劉向幼子刘歆。
4.4.劉歲,沈猶侯。
4.5.劉埶,宛朐侯。
4.6.劉調,棘樂侯。
[编辑]
社会经济
农业的发展农耕工具完全铁器化,种类繁多
耕种技术:耦犁法,犁耕法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编辑]
社会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商人
奴婢
[编辑]
边境民族
Image:西汉.jpg
西汉边区各族西汉王朝同边境各族的关系
越人
匈奴
羌
乌桓、鲜卑
西域诸国
西南各族
[编辑]
文化
哲学
独尊儒术
董仲舒思想
宗教
佛教
道教
史学
史记
文学
艺术
绘画
雕刻
乐舞
角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