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童真时代:台湾歌坛的底蕴
(摘自:南方周末)
6月6日是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纪念日。这个纪念日来源于1975年的6月6日,台湾“现代民歌之父”杨弦和他的朋友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
中国现代民歌之夜”,从此拉开台湾现代民歌时代的序幕。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虽成旧事,但它带来了台湾流行音乐的真正发端。
在越来越多台湾歌手和音乐人到大陆发展事业的今天,了解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能够让喜欢音乐的人们减少一些挑选的难度,当然,浪漫一点的人会说,他们从中发现了一个时代,一个被罗大佑们抛弃的时代。
童真时期的艺术往往最动人。二十几年来,台湾流行音乐在整个华语流行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是世界流行乐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台湾流行音乐的真正发展,是20世纪年代的校园民歌运动造就的。
创造历史的人物开创一个时代
60年代的台湾乐坛,音乐创作远远滞后于乐坛的发展,在欧美歌曲的薰陶下,涌现出了一批填补本土创作空白、极富创新意识的词曲创作者,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庄奴与左宏元。70年代初,大量的女性歌手开始在乐坛上走红,凤飞飞、邓丽君、甄妮、崔苔菁等歌手的走红,无形中把台湾早期的流行音乐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尽管此时乐坛上呈现出一派发展的势头,但翻唱之风依旧在乐坛上盛行,欧美文化的印记存留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本土文化的觉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了。从1972年前后开始,杨弦、胡德夫、李双泽等人开始在台北酝酿后来轰动全岛的“现代民歌”运动。1973年,杨弦在胡德夫的演唱会上发表了由余光中的诗谱曲的《乡愁四韵》。1975年6月6日,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诗人的诗为歌,杨弦与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
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成为校园民歌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而这次演唱会所推出的9首歌曲均被收录进杨弦于同年出版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标志着民歌运动的正式开端,民歌时代由此正式开始。
1976年12月3日,在淡江大学动物学院举行的西洋民歌演唱会上,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跳上台大声质问:“为什么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李双泽向观众席投掷可乐瓶,并激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台下的大学生立刻呐喊,赞同的声音喊成一片。这就是著名的“淡江事件”,李双泽代表所有热爱音乐并且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喊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为有力的声音。
杨弦的《中国现代民歌集》虽然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卫道士的责难。当时各大报刊与高校纷纷讨论这种被杨弦冠以“中国现代民歌”之名的音乐所引发的风潮,有守旧者甚至指出:这种歌既不中国也不现代,更不是民歌。对于社会上的种种指责,杨弦并不在意,在接下来的《西出阳关》等专辑中,他依旧保持了被人们指责为“不中国、不现代、不民歌”的个人音乐风格。杨弦的作品不仅在大学校园流传,也波及到社会各阶层,他对推动校园民歌运动风潮居功至伟,因此日后他才当之无愧地被人誉为“现代民歌之父”。
杨弦之后,一大批对音乐抱有热爱与责任感的年轻人纷纷投身于民歌的创作中,涌现出了叶佳修、苏来、梁弘志、施孝荣、吴楚楚、彭国华、韩正浩、邱晨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民歌时代初期的作品往往以富于盛名的诗人作品为谱曲物件:既有正当其时的名家余光中、郑愁予,也有新文学史上的巨匠胡适、徐志摩等,可谓风雅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