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d]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亚洲流行亚洲流行-分享区(VIP) [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d]

【版块说明】 本版块为付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1  /  2  页   12 跳转 查看:1548

[分享] [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d]

[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d]

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



唱片名称:中国现代民歌集
演唱歌手:杨弦
唱片编号:RD1840
企划发行: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风云唱片
总经销: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日期:2008

      杨弦作曲 余光中作词 中国现代民歌集

      出版: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
      印制:声美企业有限公司
      制作人:杨弦
      首版发行日期:1975年9月
     
      2008复刻版
      发行: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
      母带后期处理:丽风录音室
      发行日期:2008年10月
     

      因雨揭竿,诗乐交融遂卷起万千波澜 拨弦成歌,创作之火即燎原生生世世。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创作作品精华


      「中国现代民歌集」及「西出阳关」两张时代经典首度原风貌完整复刻!全新母源数字后期处理,音质更甚以往。加赠「岁月…」专辑共8首!收录民歌20/民歌30嘉年华会序曲-「岁月」及「闹区走过」、「永恒的怀念」、「离歌」等四首录音创作单曲,2008年新版「伞下」及九月余光中祝寿演唱会发表新曲「车过枋寮」、「隔水观音」。以「回旋曲」神秘版本为引,尽享杨弦30年创作风华与生命历程。厚达96页之精美别册!收录杨弦情怀感言、乐评家/543音乐网站负责人马世芳专访杨弦文稿以及多幅珍贵史料彩照、合弦曲谱,弹唱间一窥时代传奇真貌。

      那年,空气中胶着的气味和军训课一样另人窒息,终日播送的东洋演歌旋律和上海时代曲,黏腻的情爱呓语靡靡了国语之音。Joan Baez和Bob Dylan的反战旋律竟日飘散,美军电台打开了狂涓少年的世界之窗,带来自由而反动的气息。飞跃的经济成长与外交地位的挫败形成强烈的对比,退出联合国、运动、中日断交及上海公报的发表,一次次渲染岛内的风雨飘摇和不安人心。      强人仙逝,而越战正烈,台湾成了美军的极乐世界,吧女和大兵走在枫香摇曳的方砖路上。而城内,西门町的中华商场幽幽承载各省份的乡愁,真北平、点心世界和会宾楼带来故乡的真情滋味;衡阳路复制了十里洋场的繁华排场,绸缎庄和老大昌有数不清尹雪艳的错落身影。云门舞集和乡土文学论战打翻了本土关注的酒坛,明星咖啡屋的沙龙清谈让现代文学的花蕊开始绽放。头顶着低垂宽边帽的金曲小姐在开播不久的中视金曲奖吟唱着爱之旅,和汉声杂志,兰陵剧坊、云门舞集以及洪通陈达一同开始现身于灿烂的台北文化地景。哥伦比亚咖啡、Idea House以及罗斯福路的稻草人有些声音正在传唱发生,这是理想开始燃烧的70年代。     

      1975年的6月6日,一场名为「中国现代民歌」的演唱会,在雨夜的中山堂登场。时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的杨弦,以余光中教授「白玉苦瓜」诗集中的八首现代诗作谱成歌曲,开启一段前所未有的诗情年代。演唱会中,融入中西器乐及罗曼菲、陈伟诚之舞蹈演出,或吟哦或弹唱,全新的音乐型态与表演型式于焉诞生。源自60年代西洋民谣的成长养份,宽阔了杨弦在音乐创作上的深度与广度,让这批创作新曲呈现出与当时流行歌曲截然不同的面貌,一新听众耳目。在当晚的演出后,旋即引起社会上巨大的回响,各方报导评论不断,而关于民歌意涵的论战亦随之而起。

      另一方面,关心华语流行歌曲发展之艺文界人士,也开始省思并投入创作歌谣的推广,一时「唱自己的歌」风潮,从北到南漫延全岛。76年李双泽在淡江大学演唱会的可乐事件、陶晓清在中广「热门音乐」节目开始推广创作歌谣、77年新格唱片举办金韵奖歌唱大赛,开启校园民歌纯熟商业的制作态样、滚石杂志的段氏兄弟燃亮对音乐事业的热情,而在70年代末期开办滚石唱片。一连串重要的编年事件依次开展推演,这场演唱会无疑地为华语乐坛长达30多年的缤纷多彩开启了序幕。

      随后,杨弦以有限的经费将演唱会发表的歌曲灌录成唱片,并在洪建全文教基金会负责人洪简静惠女士的支持下出版。除演唱会所公开发表的八首「白玉苦瓜」诗作外,更收录了由「莲的联想」中所选出的「回旋曲」。这批白话而意境丰美的现代诗作,因词律结构原即适合入歌,又由于余光中60年代末客居美国时受民谣、蓝调及摇滚乐影响,写出向Bob Dylan致敬类「Blowing in the wind」的实验之作-「江湖上」,透过杨弦的谱曲,旋即让这些作品跳脱平面的阅读型式,而让遥寄怀乡愁绪的「乡愁四韵」、「民歌」、「乡愁」,歌颂民谣及音乐工作者芳美的「民歌手」、「摇摇民谣」等掷地有声的现代诗作,转以音律之美、口耳传播散发光采。这张在前金韵奖时期所出版的「中国现代民歌集」,虽没有纯熟良善的制作奥援,旋律或唱腔也仍带艺术性质而非显平易近人,惟其原创精神及首开先河将诗乐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仅带动日后校园民歌偏好以诗文入歌的风尚,更在窒固抑郁的年代里,影响包含齐豫、蔡琴、赵树海、李建复等一代的民歌手,年轻飘浮的灵魂自此有根。虽然早在杨弦之前,便有其它的歌手零散地演唱、发表过创作歌曲,但以系统性的方式唱自己的歌,并激起广大回响,杨弦可谓第一人。因此,杨弦不仅被誉为「现代校园民歌之父」,而中山堂的那场音乐会更被视为校园民歌运动的滥觞,专辑也因其时代意义,而获选为台湾流行音乐最佳百张专辑的第15名。

      「中国现代民歌集」出版之后,杨弦陆续在台北及台中举行演唱会,发表新一批的创作歌谣。这批新作的取材除余光中教授的作品外,也将张晓风、洛夫、罗青以及杨牧的诗作改编入歌;连同杨弦自己类诗般的五首词文创作,集结成辑。仍在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协助下,于1977年以「西出阳关」为名出版,这也是杨弦赴美深造前所出版的最后一张唱片。杨弦的文字作品深受现代诗影响,整体情感含蓄,意境却绵长深远:「伞下」、「烛火」、「怀别」以绵密语法借景叙情;「山林之歌」、「恒春海边」笔触则天宽地阔,令人玩味再三。而音乐风格上的力陈出新,则在多样的表现型式里得一窥杨弦的实验企图。纯民谣吉他伴奏却力道满盈的「一样的」,「生日歌」中人声鼎沸的喜庆声效表现,以裂帛琵音及王维绝句为引的「西出阳关」,及由胡德夫教唱并一同合作的卑南山歌「美丽的稻穗」,透过丰富的音乐风格及取材所展现的包容态样,使「西出阳关」专辑的整体风貌较「中国现代民歌集」时期之作品更加地明朗多元。

      孤独的成长历程让杨弦惟有寄情于音乐诗文的创作天地。当年的单纯一念,随着70年代蓄势待发的台湾社会底蕴动力,化成了一场始料未及的时代巨汇;而所引领的校园民歌运动原创精神和风采典范,也让许多人兴起有为者亦若是的追随步履,得为当年贫脊台湾流行音乐开天辟地、扎根奠基,从而使台湾流行音乐产业得以主宰华语乐坛长达数十年之久。和多数70年代成长的人一样,毕业、拥抱新大陆的一切,犹若那一代的命定,杨弦自不例外。他选择回归专业,回到生化中医的常轨。或许「民歌之父」的称谓太过巨大沉重,去美多年,对于这场曾有的狂潮,他并未眷恋。

      三十多年来,台湾社会几经变迁,「中国现代民歌集」和「西出阳关」两张时代之声也曾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以多种型貌重制或再版。在三十三年后的今天,余光中教授80大寿的前夕,随着部份歌曲的盘带出土,两张重新修复的音源,加上杨弦以30多年的生命历程所换得的六首创作新曲,我们得以完整回顾挚情燃烧的时代盛宴。一如洄游渔群,延着华语乐音的河流向根源回溯,我们试图建构事件的原相及本质:聆听那质朴的乐音,细嚼结构紧密、意境幽远的文字,回首潮浪之声,曾在清冷干涸的年代里滋润着听众凝固的渴。在音乐与世道都急速崩毁的现在,或许单纯美好的过往早已远扬,我们仍期许热情能在,一如那个年代不为名利的人心,一如雨夜里杨弦的歌。



01. 民歌手    [0:04:01.52]
02. 白霏霏    [0:04:45.56]
03. 江湖上    [0:05:45.65]
04. 乡愁四韵    [0:06:06.33]
05. 廻旋曲    [0:04:24.20]
06. 小小天问    [0:04:32.49]
07. 摇摇民谣    [0:04:32.64]
08. 乡愁    [0:04:18.57]
09. 民歌    [0:05:43.09]



在线试听:乡愁四韵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最后编辑心情车站 最后编辑于 2022-02-18 18:56:24
好音乐不仅要保存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出版前言(余光中 1975年8月16日夜于台北):
  没有歌的时代,是寂寞的。只有噪音的时代,更寂寞。要压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
  我在写《白玉苦瓜》集中的作品时,很少想到,那些诗有一天会变成歌,因为在我们这时代,诗大半是写来看的,很少是写来听的。青年作曲家杨弦,在看我的诗时,却听到了音乐,很是令我高兴。他不但听到了音乐,还将音乐谱了起来,让大家一起聆赏。今年六月六日,一个温柔多雨的晚上,杨弦和许多歌手琴手,在拥挤的中山堂,把两千听众带进了那音乐里,那旋律何其青丽美婉,有如参加了诗与歌的婚礼。歌魂琴魄,缭绕不绝,于今念及,犹感蜜月未远。<中国现代民歌集>中所收,除了那晚演唱的《乡愁四韵》等八首外,还有杨弦新近从《莲的联想》里挑出来谱成曲的《回旋曲》,共为九首。从诗到歌,从歌到圆纹细细的唱片,是一条不能算短的历程,令人高兴,值得一记。
好音乐不仅要保存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杨弦简介】1970年代毕业于台湾大学农化系,继获生物硕士,美国麻省大学博士班研究,企管硕士。杨弦曾于大学课余时间从事民歌创作。1975年以余光中的八首诗词谱曲在台北中山堂举办演唱会,并出版唱片《中国现代民歌集》,推广诗词民歌创作,得到社会广大关注与反响。1977年出国进修前,以自己和许多诗人的诗谱曲,再次出版《西出阳关》专集,影响了后来台湾风起云涌的校园民歌风潮,被推崇为“现代民歌之父”。1983年起转入中医和营养医学领域,获得东方医学博士及执照营养专家资格。目前在北加州任宝生公司(Bio Essence Corporation)总裁,从事营养保健产品和中医药制造和研发工作,并致力肿瘤替代疗法研究。
民歌运动的缘起,来自于台湾大学生物硕士杨弦发起的一场演唱会——1975年,“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台北中山堂举行,杨弦以诗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诗集中的诗作为词,谱唱《乡愁四韵》、《民歌》、《江湖上》、《乡愁》、《民歌手》、《白霏霏》、《摇摇民谣》、《小小天问》等八首创作民谣。这场意义深远的演唱会,拉开现代民歌运动的序幕,杨弦亦因此被赋予“台湾现代民歌之父”的美誉。
多少人因为这场演唱会改变了人生:胡德夫与赖声川是上半场英文创作演出部分的民歌手,如今他们在各自领域均有非凡的表现;坐在台下的《滚石》杂志段氏兄弟,不仅是民歌运动的支持者,更在1980年代成立滚石唱片;中广电台主持人陶晓清,从此致力推动民歌的发展长达三十余年,后被称为“民歌之母”;还是学生的蔡琴亦坐台下,她说,“我们当年对于民歌的痴情,比现在的追星族更死心踏地”;更多的学生们加入到这场运动,他们自己作词作曲并用木吉他自弹自唱,引发一场长达十年的音乐革命……次年冬天由李双泽引发的“可口可乐事件”,则使民歌运动发展出更多的可能;隔年,台湾新格唱片举办首届金韵奖比赛,由“校园歌曲”引发民歌运动的最高潮。
1975年9月底,洪建全文教基金会支持杨弦制作唱片,以《中国现代民歌集》的名称公开出版,除了收录演唱会的八首歌之外,还增加一首杨弦谱自余光中诗作的《回旋曲》。这张专辑首版一万张在三个月内售完,至第二年1月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已达三版,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以及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1995年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的评选中,以《中国现代民歌集》为评选的起点,这张专辑亦在其中位居15名的位置。
1995年,“民风乐府”举办的民歌二十演唱会,即是以杨弦创作的《民歌手》大合唱揭开民歌纪念的序幕;齐豫甘愿舍弃《橄榄树》,在演唱会上演唱极为钟爱的《回旋曲》,这首歌亦是杨弦的代表作;2002年,杨弦回台湾参加“校园民歌的故事”演唱会,重新修整的中山堂首次启用,当杨弦要演唱的消息传出,票很快就全部卖完了,负责筹划这次民歌演唱会的陶晓清说:“可见大家多怀念杨弦。”
多年来,在生物制药领域研发、经营的杨弦仍偶有创作,未发表的作品有十五、六首之多,包括2004年在“美诗歌演唱会”首次演唱的《两相惜》、 2005年民歌三十年纪念演唱会发表的《岁月》等等。
好音乐不仅要保存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杨弦的歌曲现在听起来已经很老式了。但是如果我们想起来在1975年的台湾,正是杨弦冲破了带有日本殖民地色彩的台湾流行音乐曲风,掀起了唱自己的歌曲的风潮,为未来20年的台湾流行音乐的创作奠定基础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对杨弦以及当时的李双泽、胡德夫等人的先驱精神而感到深深的敬佩。

  许多人都知道,台湾流行音乐在80年代的集体发声是来自台湾校园民歌(现代民歌和校
园歌曲),可是很少人知道,台湾校园民歌却是来自于当时的一首中国大陆歌曲。

  侨居菲律宾的青年李双泽回到台湾的时候,对好友杨弦等人说,我很喜欢一首歌,是大陆的歌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郭兰英演唱--笔者注)。李双泽说,这就应该是我们的要唱的歌。从此,李双泽和杨弦、胡德夫一起创作了很多歌曲,并在1973年开始就举行了多次演唱会。可惜没有获得影响。

  1975年,杨弦终于举行了《中国现代民歌演唱会》,杨弦和一些热血青年一起演唱了由杨弦为诗人余光中作品谱写的歌曲。演唱会和紧接着出版的唱片在台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终于将台湾音乐从唱西方歌曲和模仿日本歌曲的泥淖中解救了出来。涌现了至今在华人音乐中很有影响的侯德建、李宗盛、罗大佑等创作型歌手,开创了将近20年的华人流行音乐的辉煌。因此,人们将杨弦称作“民歌之父”。

  杨弦的歌曲非常流畅,尤其和歌词诗句的配合十分协调。杨弦的《乡愁四韵》同时也由罗大佑作曲演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具有明显模仿杨弦的特征,无论是作曲结构和旋律本身。杨弦的《回旋曲》是一首至今听来仍然让人心绪万千的好歌,把余光中的原诗的意境进行了很好的提升,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了一种苍凉美
,让人回味无穷。

  杨弦的唱法和创作本身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校园民歌的创作。包括罗大佑、李泰祥、侯德建在内的音乐人的创作中都有着杨弦的影子。

  今天我们重新来听杨弦的歌,也让我们思考,一场音乐的变革带来的流行音乐的辉煌是多么的发人深醒。我们大陆的流行音乐人士应该从杨弦现象中获得些什么呢?

  杨弦唱歌时喜欢身穿唐装,“那一派风范啊——”,当年也是歌唱青年的导演赖声川回忆道,“没有人能比,所以,每次只要一看到杨弦出现,大家就自动闭嘴,场子让给杨弦”。

  很小的时候,杨弦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没有兄弟姊妹,工作忙碌的母亲没有办法带他,就把他送到华兴育幼院,这一待,就是九年。他的童年、少年时光都是在育幼院中度过,自认从小孤独的他从少年时期便开始写歌。

  杨弦毕业于台湾大学生物研究所,是一位硕士。众人常常把杨弦在1975年6月6日于台北中山堂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视为台湾民歌运动的发轫,其实早在1974年,杨弦就曾经在胡德夫的小型演唱会首次演唱自己创作的《乡愁四韵》,歌词采用余光中创作的同名诗。很多人都在介绍那段历史时说杨弦当时的演唱“受到现场观众的欢迎”,然而我更相信李双泽所说:“杨弦敢把那不能唱的诗唱了起来,又可以不理会台下有人在骂:‘娘,长江水是圆是扁,你知道个鸟!’”杨弦一直反对以音乐为谋生的手段,虽然曾经在风起云涌的台湾本土运动中开辟了新的路途,他却激流勇退,成为最早加入也最早退出的民歌手。

  1982年母亲辞世后,杨弦移居美国,开始学医。他向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偏好,在美国花了四年的时间取得了旧金山针灸大学的“东方医学”博士,后成立一家名为“宝生”的健康食品公司,自己出任总裁。美国读书时杨弦无依无靠,学费、生活费都是靠帮人做推拿获得,半小时七美元,一天要服务七、八个人才能维持生活。

  经朋友介绍,杨弦有缘接触到了多位佛学大师,自己潜心研习,自修自悟。杨弦总说,人生很多事情会发生就是缘分,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信仰的密宗给他这样的指引:对生命保持一分明白清醒之心,对生命的未知,不必有那么多惧怕。2002年,杨弦回台湾参加“中山堂校园民歌演唱会”。这场演唱会聚集了跨越二十年的不同时期的民歌手,不过,众人都承认票房的最大卖点是杨弦,因为,他已经有二十六年没有在台湾的舞台上唱歌。当杨弦要表演的消息一传出,票就全部卖完了,负责筹划这次民歌演唱会的陶晓清说:“唉呀,可见大家多怀念杨弦呢。”

  杨弦的爱情,是我非常欣赏的。他与“灵魂伴侣”丁乃筠之间十数年的爱情,是那种心灵相依而不必世俗的情感,世上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丁乃筠年轻时是与胡茵梦并称的美女兼才女,妹妹丁乃竺是赖声川的太太。虽然彼此早已认定对方是今生唯一的伴侣,丁乃筠却自认不适合婚姻,杨弦也认同她的决定,两个人从不谈婚姻之事。

  他们用不同一般恋人的方式维持联络——丁乃筠一个人在奥瑞岗的深山潜修,杨弦则在美国加州经营着他的健康食品厂。他们各自过着独居的生活,有的时候也会一起翻译灵修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的介绍可以在网上搜索到。

  回忆那段岁月,杨弦“最高兴的是每次去陪她聊天,她住在楼上的关房,我就在楼下一个很小的房间里打个地铺,但我们至少可以一起吃饭,聊聊天,谈谈心。每一年只能去两次,偶尔三次,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再分开时虽然会难过,但慢慢也就习惯了,我想她也是一样。”

  在闭关十四年之后,丁乃筠却发现身患癌症,不得不下山治疗。她本人不愿接受西方的治疗方式,而是采用各种替代疗法。因为发现病情就已到晚期,2003年,她不得不带着氧气罩飞回台北会见父母家人。弥留的日子,她住在赖声川与丁乃竺夫妇家中疗养。2003年除夕之夜,丁乃筠不治离世。据家人描述,除了呼吸较困难外,她并没有承受太多痛苦。曾有来看望她的高僧说:她看起来双眼神采奕奕,面色如常,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我们曾经许愿,我们的未来世、此后多生多劫,都会互相护持,直到成就为止。我想她的转世一定很好,而我们老师梦到她已经成就了,那就更好了。我记得在她入关的时候和圆寂的前一两天,她的闭关山上曾有美丽的彩虹出现;走的那天中午,在她妹妹、妹夫赖声川和乃竺家中顶楼,为她念经的资深喇嘛堪布和在楼下的三妹乃簪,在法会后都隐隐听到有悠远的号角乐声响起,像是奏迎请乐要带她走了。”当杨弦能面对伤痛,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丁乃筠的离开,“她走后,我很少清楚梦到她,只是有一次,早上半睡半醒间,听到她摇铃喊我:杨弦!我就醒来了。也有多次,半夜梦中,悲痛陡生,骤然醒来,泪湿眼眶。”

  杨弦虽然很早就退出,然而他留在历史的印记却是长远的。在1993年台湾百佳专辑评选中,就是以杨弦的《中国现代民歌集》为评选起点,该唱片在其中位居第15名的位置。出版这张唱片的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运作人洪简静慧认为,杨弦在民歌历史上虽然很短,但其后续影响却很澎湃,因为杨弦带给台湾年轻人的是一种希望和可能。

每次听这首《民歌手》,老唱片的杂音划过,会有一些伤感。杨弦年轻的声音带有70年代台湾的气息,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希望和可能在哪里,我看不到答案。
好音乐不仅要保存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台大人文报社《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关于《中国现代民歌集》的资料:

  杨弦,被称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他在当年把余光中的诗谱成了曲,在一些民歌厅演唱,颇受欢迎,于是在中山堂举行了一场发表会。当时一共发表了九首歌曲,后来都收录在这一张唱片中。在余光中教授的支持之下,杨弦很大胆的把它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民歌集》。
  唱片出版之后,得到各种回响,有人称赞、有人指责。那时,不少报刊、学校,都有人办活动,或出专刊,来讨论这股风潮。洪建全基金会也因此继续出版了杨弦的第二张唱片《西出阳关》,以及《我们的歌》一、二、三集。
  杨弦是一个开始,因为他的引导,许多人投身进入这个“民歌”的行列。有些只停留了一阵子,有的则至今仍在努力。
至于“中国现代民歌”这个名字,后来没什么人敢再用。因为不少人说:“这种歌既不中国亦不现代,更不是民歌。”然而,所有爱听民歌的人,心中都是了然的,只要一说“民歌”,都知道它所指是什么。而杨弦,也因此而成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
好音乐不仅要保存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童真时代:台湾歌坛的底蕴
  (摘自:南方周末)

6月6日是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纪念日。这个纪念日来源于1975年的6月6日,台湾“现代民歌之父”杨弦和他的朋友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
中国现代民歌之夜”,从此拉开台湾现代民歌时代的序幕。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虽成旧事,但它带来了台湾流行音乐的真正发端。

在越来越多台湾歌手和音乐人到大陆发展事业的今天,了解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能够让喜欢音乐的人们减少一些挑选的难度,当然,浪漫一点的人会说,他们从中发现了一个时代,一个被罗大佑们抛弃的时代。 

童真时期的艺术往往最动人。二十几年来,台湾流行音乐在整个华语流行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是世界流行乐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台湾流行音乐的真正发展,是20世纪年代的校园民歌运动造就的。

创造历史的人物开创一个时代
60年代的台湾乐坛,音乐创作远远滞后于乐坛的发展,在欧美歌曲的薰陶下,涌现出了一批填补本土创作空白、极富创新意识的词曲创作者,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庄奴与左宏元。70年代初,大量的女性歌手开始在乐坛上走红,凤飞飞、邓丽君、甄妮、崔苔菁等歌手的走红,无形中把台湾早期的流行音乐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尽管此时乐坛上呈现出一派发展的势头,但翻唱之风依旧在乐坛上盛行,欧美文化的印记存留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本土文化的觉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了。从1972年前后开始,杨弦、胡德夫、李双泽等人开始在台北酝酿后来轰动全岛的“现代民歌”运动。1973年,杨弦在胡德夫的演唱会上发表了由余光中的诗谱曲的《乡愁四韵》。1975年6月6日,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诗人的诗为歌,杨弦与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
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成为校园民歌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而这次演唱会所推出的9首歌曲均被收录进杨弦于同年出版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标志着民歌运动的正式开端,民歌时代由此正式开始。

1976年12月3日,在淡江大学动物学院举行的西洋民歌演唱会上,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跳上台大声质问:“为什么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李双泽向观众席投掷可乐瓶,并激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台下的大学生立刻呐喊,赞同的声音喊成一片。这就是著名的“淡江事件”,李双泽代表所有热爱音乐并且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喊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为有力的声音。

杨弦的《中国现代民歌集》虽然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卫道士的责难。当时各大报刊与高校纷纷讨论这种被杨弦冠以“中国现代民歌”之名的音乐所引发的风潮,有守旧者甚至指出:这种歌既不中国也不现代,更不是民歌。对于社会上的种种指责,杨弦并不在意,在接下来的《西出阳关》等专辑中,他依旧保持了被人们指责为“不中国、不现代、不民歌”的个人音乐风格。杨弦的作品不仅在大学校园流传,也波及到社会各阶层,他对推动校园民歌运动风潮居功至伟,因此日后他才当之无愧地被人誉为“现代民歌之父”。

杨弦之后,一大批对音乐抱有热爱与责任感的年轻人纷纷投身于民歌的创作中,涌现出了叶佳修、苏来、梁弘志、施孝荣、吴楚楚、彭国华、韩正浩、邱晨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民歌时代初期的作品往往以富于盛名的诗人作品为谱曲物件:既有正当其时的名家余光中、郑愁予,也有新文学史上的巨匠胡适、徐志摩等,可谓风雅一时。
好音乐不仅要保存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多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多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多谢分享,很珍贵的一张专辑。
 

回复:[23/2/2019]台湾百佳唱片015 现代校园民歌运动第一人:杨弦 中国现代民歌集[wav][b...

这盘专辑确实很有纪念意义!!
 
1  /  2  页   12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