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中国影坛最为杰出的22位巨星(7)

没有网络,无需炒作,全靠超人的表演来赢得全国甚至全世界观众的热爱。他们就是新中国最为杰出的22位影坛巨星。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电影一度风靡全国,苏联电影明星的大照片被高高悬挂在电影院中最显眼的位置。
  1962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看到这一情况后说:“中国电影院挂外国明星的照片当然好,但为什么不能挂我们中国演员的照片呢?”于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文化部让各个电影厂报名单,从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22位电影明星。其中,男演员 10位,女演员 12位。然后,将他们的照片统一制作放大,让有条件的电影院悬挂。
  22大影星中,有的人在解放前就在左翼电影中崭露头角,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赵丹、白杨、上官云珠等,解放后他们又塑造了更多的经典艺术形象。而有的人则是在新中国拍摄的革命经典影片中成长起来的新偶像,比如祝希娟、王心刚、田华、谢芳、于蓝等。老艺术家于蓝在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我们这些演员都忙着各自的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被评为22大影星了,直到全国各大影院挂出我们的照片才知道这个消息。后来我听说这是各电影厂根据演员的演技、名气等方面报名后评选出来的,能够入选当然很高兴,而那个时候由于条件所限,没有什么采访、表彰会、颁奖晚会等,一切都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王心刚,当年一致被认为中国影坛最英俊的男人。1932年1月出生于大连,1950年9月入伍且参加话剧表演,1957年在长影拍摄了《寂静的山林》而成名,1959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相继在

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勐垅沙》《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出演。被喻为中国电影第一军人。



     


谢芳,1935年出生于湖北,后迁居上海。。1951年毕业于汉口罗以女子中学,随后考入中南文工团音乐部,任歌剧演员。1963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故事影片:《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泪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九九艳阳天》以及话剧《日出》,电视剧《离别广岛的日子》《我爱我家》《御花子》《富贵双城》《光荣街10号》《红楼丫头》等。著有回忆录及艺术杂文《银幕内外》《往事匆匆》现代影视小说《不沉的湖》。1962年由文化部部推选为新中国22位电影明星之一,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1921年,于蓝出生在辽宁岫岩。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抗大和女子大学学习,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话剧团、东北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1949年开始登上银幕,主演的影片有:《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电影《烈火中永生》堪称于蓝的巅峰之作,她所扮演的

江姐已成了她的代名词。









       





于洋是山东省黄县人,1930年10月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六岁那年,闯关东的父亲病死关外,家乡又遭灾,这突来的天灾人祸,迫使母亲带着他流落到东北。在长春,他遭受过孤儿院的虐侍,也饱尝过流浪街头的凄苦。直到替人做佣人的母亲攒下点血汗钱,才把他送进小学读书。1942年,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为一部儿童片挑选临时儿童演员,于洋抱着自己找些活路以减轻母亲负担的心理经人介绍去应试。结果被选中。于是,在半工半读生活中,他接触了电影表演。1947年11月,于洋奉命来到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参加《留下他打老蒋》的拍摄。在这部短故事片里,他扮演我军连长。从此,他正式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活。之后,于洋还参加拍摄了《中华女儿》、《卫国保家》等多部影片。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是于洋演员生活的黄金时代。他连续参加《飞越天险》(1958)、《青春之歌》(1959)、《矿灯》(1959)、《水上春秋》(1960)、《暴风骤雨》(1961)《大浪淘沙》(1964年)等影片的拍摄,塑造了赵中凯、江华、傅东山、华小龙、靳恭绶 肖队长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暴风骤雨》中土改工作队肖队长的形象塑造很有光彩。







 


中国电影百花奖首位最佳女演员获得者。祝希娟1938年出生于江西赣州,成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性格外向、直爽,男孩子气十足。小时候喜爱蹦蹦唱唱,高中毕业就一举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1959年,祝希娟还在念大学三年级。一天下午,中国著名导演谢晋为筹拍《红色娘子军》专程到上海戏剧学院,准备从学生中“挖”演员,正巧撞见祝希娟在参加话剧排练,她与几位男同学为了一个角色争论不休,在男孩子面前一点不逊色。谢晋导演当场拍板由祝希娟担纲演女主角吴琼花。自成功主演《红色娘子军》后,祝希娟的片约不断,她的表演魅力倾倒了亿万大陆观众。除了银屏,祝希娟还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她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当演员。1989年9月,深圳电视台催生了电视艺术中心,由祝希娟兼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