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中国影坛最为杰出的22位巨星(4)
没有网络,无需炒作,全靠超人的表演来赢得全国甚至全世界观众的热爱。他们就是新中国最为杰出的22位影坛巨星。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电影一度风靡全国,苏联电影明星的大照片被高高悬挂在电影院中最显眼的位置。
1962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看到这一情况后说:“中国电影院挂外国明星的照片当然好,但为什么不能挂我们中国演员的照片呢?”于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文化部让各个电影厂报名单,从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22位电影明星。其中,男演员 10位,女演员 12位。然后,将他们的照片统一制作放大,让有条件的电影院悬挂。
22大影星中,有的人在解放前就在左翼电影中崭露头角,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赵丹、白杨、上官云珠等,解放后他们又塑造了更多的经典艺术形象。而有的人则是在新中国拍摄的革命经典影片中成长起来的新偶像,比如祝希娟、王心刚、田华、谢芳、于蓝等。老艺术家于蓝在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我们这些演员都忙着各自的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被评为22大影星了,直到全国各大影院挂出我们的照片才知道这个消息。后来我听说这是各电影厂根据演员的演技、名气等方面报名后评选出来的,能够入选当然很高兴,而那个时候由于条件所限,没有什么采访、表彰会、颁奖晚会等,一切都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上官云珠,1922年出生于苏州,原名韦亚君。戏路宽广的上官云珠曾在《万家灯火》中演含辛茹苦的家庭妇女;在《舞台姐妹》中演人老珠黄的戏子;在《早春二月》中演柔弱的寡妇,都是渗透人物的心灵,令人同情的妇女;而她在《南岛风云》中演抗日游击队的女护士符若华,是一个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血碑》中演的贫农老婆,当地主少爷要烧死她,她在烈火中惨叫挣扎,撼人魂魄的表演令人至今难忘。上官云珠在“文革”中遭到百般侮辱和残酷迫害, 1968年 11月 23日凌晨3时,身心极度疲惫、万念俱灰的上官云珠跳楼自杀。半生浮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残酷的人生对她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孙道临,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特别受同窗挚友黄宗江的影响,逐渐走上电影的道路。之后在《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家》《早春二月》《永不消失的电波》等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角色,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田华,1928年出生于河北。
1940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队学习。1944年加入中国党。曾任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抗敌剧社演员。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文工团、沈阳军区政治部话剧团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二至五届理事,全国妇联第二届执行委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演的影片有《白毛女》、《党的女儿》、《秘密图纸》、《法庭内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