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图文】追寻60年来现代中国的偶像

八十年代
我们的偶像是明星


      80年代是一个复苏的时代,青年们要回到城市,重新开始,他们需要奋斗精神的鼓舞;80年代又是一个迷惘的时代。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国人,不知道前方的路究竟在那里;80年代还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的精神世界似乎从没有因为国家经济的落后而变得荒芜。在这个时代,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像,“忽如一夜春风来”,民众突然发现:英雄原来就在身边。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国典型。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自学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从1983年开始,她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自学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她从此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