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失控1900:庚子国变的最终真相
接前面的话题。阎书勤和高元祥的请求被拒绝后,后来赵三多在他的大项得胜等人的劝说下,最后还是同意接纳“十八魁”,并采取了反教会的姿态。1897年4月,教会给了梨园屯的教民王太和等人200两银子,用以在原庙基上修建教堂。随后,王太和等便购买新建教堂所需要的砖瓦木料并堆积在院中准备开工,由此,双方的矛盾又开始激化。
教民们也知道之前“十八魁”已经加入了梅花拳,他们也非常担心一旦开工会导致1887年类似的事件,于是便通过神父向冠县投递书函,要求官府进行保护,以防患于未然。据赵三多的谋士郭栋臣称,当时官府已经派出一哨(一个中队)的兵力驻扎在梨园屯,由此教民们便放出话说官府要派兵抓捕赵老祝(赵三多)。(13)
如果郭栋臣所述是真的话,教民们试图以此来阻止赵三多介入梨园屯的事务,这显然犯了一个大错误。在乡村政治里,名声对于一个有声望的人说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有任何的侮辱。赵三多作为当地一个具有很高声望的拳师,对于这种挑衅显然无法泰然处之。于是在当月24日(正好是赶集日),赵三多召集徒众,在阎书勤等人的协助下,在梨园屯召开了“亮拳”大会,目的就是要给教民们施加压力,也有示威的含义在其中。
这次“亮拳”大会连开三天,聚集了周围二十里的拳众三千多人,在此情况下,驻扎的官兵并不敢轻举妄动。可以想象的是,如此众多的人数必然导致难以控制的结果发生。果不其然,4月27日“亮拳”大会结束后,“十八魁”率领这些拳众以之前教民向冠县投书为由,他们手持刀械,涌到教堂质问。这几天躲进教堂的教民们见他们人多势众,来势汹汹,只得闭门自保,并放洋枪自卫。很快,这就导致了大规模的武力冲突。
最终的结果是,多名教民被打伤,其中教民王太清被拳众捆缚致死,附近25户教民家遭到抢掠,约200名教民被迫逃到外村避难。和1887年事件惊人相似的是,这些人再次利用教民所置买的建筑材料,并重新建起了玉皇庙。这个举动,已经清楚的表明下层的民众并不在乎官府和当地士绅的权威,他们已经成为了这场抗争的主要力量。
事件发生后,当时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派东昌府知府洪用周前往查办。李秉衡在民、教冲突中一向主张“持平办理”,并不曲意偏袒教民和教会一方,这也是他后来被外国公使攻击并在山东垮台的主要原因。李秉衡指示洪用舟说,庙基乃是数十年的祸患之源,应将之充工改做义学,不令村民在此建庙;另外,为洋人另觅地方建盖教堂,冠县当局须将人犯抓捕归案。(14)
洪用周来到当地后,会同冠县知县何式箴(第二次在任期间)一起办理此案。按照李秉衡的指示,洪用舟判令将庙基充公,另为教会置买地基并建立教堂;建教堂的工料费用和被村民抢去的砖料及教会丢失物件各估价京钱1000串,两项共计京钱2000串付给教会,由教民自行另盖教堂;致王太清死亡的威县凶犯由冠县协助缉拿。这个处理意见出来后,当地教会并未对提出异议。
但到1897年底,主教马天恩再次通过法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提出谴责和要求,并声称这块庙基三十年来一直属于教会的财产并执有可靠的契据,争端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是因为地方官处理不当。法国公使不但要求将庙基和被盗财物还给教会并严惩罪犯,还提出要将冠县知县何式箴和东昌府知府洪用周罢免。
而在1897年11月,由于“巨野教案”爆发,德国出兵侵占胶州湾,山东的形势变得极为的紧张,法国公使也乘机利用教案事件向总理衙门展开外交攻势。1897年底,在德国的强大压力下,山东巡抚李秉衡被迫离职,改由张汝梅继任山东巡抚。鉴于前任的教训,张汝梅为了摆脱在洋务交涉中的被动,便令洪用舟和何式箴火速将梨园屯一案完结。
事实上,之前将“庙基充公,另为教会置买地基并建立教堂(同时也为村民另觅土地建庙)”的计划在推行中遇到很多的麻烦,一来是教会仍旧主张在原庙基上建立教堂,而村民们仍旧在原庙基上建庙,并为新庙落成举行了演戏开光仪式。(15)
得知事态的发展后,马天恩主教摆出更为强硬的态度,并提出赔偿等要求。在此情况下,张汝梅一面将何式箴罢免,一面檄饬洪用周驰往当地从速查办,并派勇队协同查拿人犯。而此时部分梅花拳众在“十八魁”的率领下也开始采取了行动,他们袭击并抢掠了周边麦子乌营、孙庄等处的教民,当地局势已经有失控的苗头。
1898年2月28日,洪用周在探到阎书芹等人的行踪后,随即督带兵勇前往捕拿。在弹压中,“十八魁”等拳众被打死1人,阎书勤被打伤逃亡。随后,洪用周下令将上一年建成的庙宇拆毁,以原地基交还教堂并给银四百两;令在外乡十二里庄教堂等处接受帮扶近一年的教民返回梨园屯村,并留下两哨兵勇驻扎当地维持治安。(16)
在官府的强力打压下,“十八魁”措手不及,被打了闷头一棍。但是,以“十八魁”为首的拳众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