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中涉及到的参考书目及其版本列表: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3、《义和团档案史料续编》,中华书局1990年版。
4、《教务教案档》第1-7缉,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1981年。
5、中国史学会:《义和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6、《义和团史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7、《义和团运动史资料丛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
8、廉立之、王守中编:《山东教案史料》,齐鲁书社1980年版。
9、徐绪典:《义和团运动时期报刊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90年版。
10、《山东近代史资料》,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1、《山东义和团案卷》,齐鲁书社1980年版。
12、路遥主编:《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齐鲁书社1980年版。
13、《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1897—1898》,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4、王林:《山东近代灾荒史》,齐鲁书社2004年版。
15、李文海、夏明方:《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6、乔志强编:《义和团山西地区史料》,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2003年版。
18、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9、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1999年版。
21、柏杨:《中国人史纲》,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
22、郑师渠:《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宋军、彭曦、何慈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6、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张俊义、王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7、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林华国:《历史的真相:义和团运动的史实及其再认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9、李文海、林敦奎、林克光:《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齐鲁书社1986年版。
30、路遥:《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1、路遥、程歗:《义和团运动史研究》,齐鲁书社1988年版。
32、萨拉.康格:《北京信札》,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33、马达罗:《1900:北京》,项怀谷译,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34、普特南.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35、绿蒂:《在北京最后的日子》,马利红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36、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38、王美秀等著:《基督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9、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40、韦思谛:《中国大众宗教》,陈仲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1、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2、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43、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4、顾卫民:《基督教与中国近代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5、胡思敬:《国闻备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6、李希圣:《庚子国变记》,上海书店1982年版。
47、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48、仲芳氏:《庚子纪事》,中华书局1978年版。
49、佚名:《筹笔偶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50、荣禄:《荣禄存札》,齐鲁书社1986年版。
51、八咏楼主人编 :《西巡回銮始末记》,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版。
52、《魏源集》,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
53、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年版。
54、岑春煊:《乐斋随笔》外二种,《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年版。
55、山东河务局编:《山东黄河大事记》,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版。
56、止庵:《神奇的现实》,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
57、赵睿、郭永生:《庚子国变》,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58、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59、李宗一:《袁世凯传》,中华书局1980年年版。
60、王皓沅:《细说清宫十三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孟森:《清代野史:一个王朝模糊的背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2、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3、金满楼:《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4、徐绪典:《教会、教民和民教冲突:山东义和团运动爆发原因初探》,《文史哲》1983年第2期。
65、唐怀勋:《鲁西南、皖北大刀会首领庞三杰》,原载于《义和团研究通讯》总17期(1992年10月)。
66、林华国:《庚子围攻使馆事件考》,《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67、何伟亚:《道德话语:1900-1901年对北京的劫掠》,《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
68、胡滨:《义和团运动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矛盾和斗争》,《山东师院学报》1980年第5期。
69、余育国:《庚子赔款与退款的国际交涉内情》,《文史精华》2006年第1期。
70、王学典:《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71、周育民:《己亥建储与义和团运动》,《清史研究》2000年第4期。
72、张鸣:《华北农村的巫觋风习与义和团运动》,《清史研究》1998年第4期。
73、巴斯蒂:《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省的天主教教民》,《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74、陈振江:《华北游民社会与义和团运动》,《历史教学》1991年第6期。
75、杨国强:《1900年:新旧消长和人心丕变》,《史林》2001年第1期。
另:感谢中华文史网、国学数典等历史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