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灾区教师的微笑:震后教师心理援助进行中
111 五月,是个悲伤的季节,因为那一场大地震;五月,也是让人心生敬意的季节,因为无数老师用生命铸起了师德丰碑。《因为我是老师》、《热血师魂》,每一篇报道都为教师镌刻下最美丽的姿态。灾难终将过去,老师们是否已经从伤痛中走出?一年之后,本报记者再次深入震区——
为了灾区教师的微笑
——震后教师心理援助进行中
把积极乐观的一面传达给学生 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但在重灾区——四川省绵竹市,仍然处处可见地震造成的毁损。在绵竹市区和一些乡镇,许多被地震破坏的楼房仍然矗立在那里,整个绵竹市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学校楼房已经不能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板房,学生基本都在这里上课。
尽管身处简陋的板房,但孩子们是快乐的,脸上是无忧无虑的天真,教师的脸上是平和与宁静。
在绵竹市最大的板房区里,大西街小学的孩子们在校园里嬉笑玩耍,中午吃饭时,一些学生还三五成群地端着饭盒边走边玩着游戏。
“现在还好吧,大多数教师工作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什么阴影。学校目前还和社区开展了共创美好社区活动。”大西街小学大队辅导员王鑫说,也可能是因为大地震时该校师生大都在路上,无一伤亡,老师们都觉得很幸运,仿佛是获得了一次新生。
“我们把积极乐观的一面传达给学生。”曾敏老师说,“学生的情绪要靠教师调动。如果教师心里有阴影,学生会更糟糕。”
快到退休年龄的崔老师和这些年轻的同事们一样在学校里积极工作着。“这次地震提高了教师的凝聚力,我们老校长带病坚持工作,胳膊累得抬不起来了,还和大家一起搭帐篷。帐篷漏雨,教师就把不漏雨的地方给学生。教育局除了慰问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心理疏导。”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灾区教师的心理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教师心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时间有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5·12”大地震中,很多教师直接目睹了灾难中的惨烈场景,他们不仅流汗流血抢救学生,有时候还要承受来自伤残、遇难学生家长的误解和非难。他们的内心感受可想而知。
富新学校的梁代君老师是当地心理热线的志愿者,为当地教师的心理康复做了很多工作。她对记者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多老师还是无法面对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一些教师甚至一听到“地震”就受不了。有些心理援助机构要召开座谈会,一些老师直接表明态度“别找我”。汉旺学校周敏老师说,学校很多教师对心理辅导采取拒绝甚至讥讽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也漠不关心。
记者在什邡市红白中心学校采访时也发现,一些亲眼目睹学生被压在废墟下的教师,遭受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心理康复也困难得多。一位震前兼任班主任的主课教师,地震后主动申请教副科,并提出不当班主任了。面对记者时,说起地震中遇难的学生,他仍然难掩悲伤,红着双眼背过身去。
肖泽燕是一位教龄近30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地震前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地震当天,因接待一名家长,她在校门口多停留了几分钟。她走到教学楼前时,地震发生了。至今她仍无法忘记学生冲她哭喊“老师救我”的声音,她的父亲也在地震中遇难了。地震后她明显地感觉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有时突然失忆,上着课就不知道该讲什么了。如今她主动要求改做后勤工作。
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小幼部负责人洪军告诉记者:“教师从地震刚开始的恐慌,到震后很快投入抗震救灾的英雄状态,再到后来复课,逐渐转为日常状态,现在很多问题都出来了。”
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绵竹站工作人员在调查中也发现,灾后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对职业价值的质疑,对于自己无力救助所有学生而产生的内疚感,以及灾后收入减少和经济压力带来的困扰等。洪军说,当前绵竹4000多名教师中仍然有5%左右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2%~3%的教师需要接受专业心理辅导。
比起学生,作为成人的教师更需要专业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