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 向右走 —— 80后买房何去何从?

80后喜欢标榜独立、自由、前卫,这一点也体现在居住的房子上。加入购房大军的这群人中,有的工作才两三年,有的刚刚走出校园,有的则仍在读书。他们手头资金有限,置业出于什么心理呢?在他们的买房过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呢?
80后买房争论之一:买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
正方意见:出名要趁早,买房更要早
反方意见:挣钱最重要,宁愿先租房
80后买房争论之二:花父母钱是可耻还是无奈?
正方:父母愿意,帮一把又何妨
反方:花父母钱买房真是可耻
80后买房争论之三:一步到位还是曲线救国?
正方:“一步到位”满足居住理想
反方:小户型、以租养贷来作过渡
80后买房争论之四:没有房子,你愿意嫁给他吗?
正方:没有房子,谈何婚姻
反方:爱的是人,不是房子
80后买房争论之五:从房奴的痛苦到主人的幸福
正方:为还房贷,一家6口做房奴
反方:美国老太,快乐还贷做主人
如今,“80年代”这个词语开始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曾经被预言“80年代”可能是要垮掉的一代,最娇宠、最稚嫩、最叛逆的一代终于长大成人。大多数生于80早期的人,都已结束了慵懒的大学生活,参与到社会和市场这个人生终极名利角逐场里来,尽管他们还是显得那么的茫然和不知所措。而此时,住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已经以避无可避之势向他们扑了过来。
房价的上升速度超过了国人的想象力。当80后步入筑巢行列时,我们发现自己面对的住房不是用钢筋水泥构筑的,而是用一捆一捆百元钞搭建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结婚就必须有自己的房子,必然要面对买房的困扰,但是80后基本上都是刚刚步入社会刚开始奋斗,我们不禁要问:幸福在哪里?
一个响亮的回答震耳欲聋:房子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于是,选房、购房、供房不再是80后父母辈的事,未成年禁止的禁忌随同一切只增不减的经济、工作、生存、养老的压力,史无前例的负载在他们身上,买套房安家,首当其冲,成为脱离父母庇护的80后初出茅庐,在劫难逃的一道坎。目前,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出生的一代人,多数已经步入工作岗位3-5年左右,购房需求自然而然被提到80后的日程当中。研究数据显示,在省会南京市,自2008年以来,购房者人群中有87.9%年龄都在35岁以下,27岁以下刚及适婚年龄的80后越来越多,看房团、售楼处、样板房越来越多留下的是80后年轻而怅然的背影。
政府也好,开发商也好好,早已敏感得捕捉到这一触角。80后一代已经成为了市场争夺的焦点,因为他们恰逢结婚潮,又有着较高的购房需求。于是,一方面,政策性住房开发增多,保障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众开发商诸如雅戈尔、亿城等相继推出自己备受“80后“青睐的精致小户型,以期抢占这块前景无限的巨大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政策倾向兼大量推出中小户型的放量,亿城、万达、雅戈尔未来城三期潇邦等小户居多,户型多样、建筑设计简洁实用、地段较好的楼盘,备受推崇,一公开预售就出现排队、争抢的现象。
家成为每个购房80后的梦想,可是,通往这个梦想的道路并没有想像中的平坦顺利,往往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由购房衍生的“啃老族”、“月光族”,都从侧面将80后的购房心理生动显现出来。未来,一面是楼价迅速攀升的事实,一面是买房成家的迫切需求,在双重压力下,80后购房者站在一个路口左顾右盼:向左还是向右,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80后喜欢标榜独立、自由、前卫,这一点也体现在居住的房子上。加入购房大军的这群人中,有的工作才两三年,有的刚刚走出校园,有的则仍在读书。他们手头资金有限,置业出于什么心理呢?在他们的买房过程中,有哪些酸甜苦辣呢?围绕他们买房的故事,有着哪些争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