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买房是60年代人的事儿,他们大多事业有成、存款充裕,想换套气派的房子犒劳自己;如果买房是70年代人的事儿,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准备换套房改善居住;如果买房是80年代人的事儿,他们大多刚刚毕业没几年,工作尚不稳定,父母又为他们急起了人生大事,成家立业已是当务之急。
当办公室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80后生人,年轻人们开始关注起房产市场,在房价一路高歌的今天,80后的心里忐忑不安——“该我们买房的时候了”。
渐成买房生力军 “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孙燕姿的《完美一天》唱出了80后的憧憬。而据园区某楼盘的一项统计,80后已经大力投入住房消费。数据显示,25—30岁这个年龄段购房者占了六成比例。普通住宅购买对象趋于年轻化已经非常明显。消费主义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征之一,越来越多的80后正在沦为房奴。
“房子迟早是要买的,现在的房价一月一个价,晚买不如早买,与其花几百元的房租帮房东供房子,还不如供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在这个城市立了足。”毕业才两年的小苏现在还是租房一族,不过他最近已经加入了购房大军中。小苏现在在园区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年收入4万左右,还有园区的住房公积金,房贷的月供自己也能够承受,他打算拿出自己工作以来的2万元存款,再向父母借几万元钱,首付10万,购买一套60平米左右的房子。
通常来说,80年代初出生的人现在通常已工作2到5年左右,到了适婚的年龄,成为楼市首次置业的生力军。80后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基本上衣食无忧,在父母的呵护下学成就业。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购房族还没有具备独立买房的经济实力,但他们的父母为了子女们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还是愿意花费多年的积蓄为他们购置住房。目前,已购房的80后人群中,大多是父母支付了大部分的房款,至少也支付了首期,由80后们每月还房贷。
业内人士认为,年轻置业者需求强劲将是苏州楼市不容忽视的部分,结婚购房虽然受传统观念影响,但寻找城市归属感和内心的安定也很重要,直接影响着购房者的心态。
80后的买房明细 在搜房网近期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0后购房族中,以准备婚房为目的而购房的占了近六成的比例,而这些80后的月收入大多在2000—5000元之间。在他们看来,如今买房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房价与收入之间存在着差距,又时刻在担心房价一路涨上去,买房将成为更大的难题。他们只能咬咬牙,买房——还贷。
小黄夫妇今年刚刚结婚,两人工作也就三、四年的时间,两人的月收入基本维持在6000左右。最近刚刚买了吴中区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这就是一个80后普通家庭的买房明细:
购房者:80后新婚夫妇
每月平均收入:6000元
单价:7200 元/平方米
面积:88平方米
按揭成数:8成
按揭年数:20年
房款总额:633600元
首期付款:126720元
贷款总额:506880元
还款总额:854093.01元
支付利息款:347213.01元
月均还款:3558.72元
每月水电费:200元
每月生活必需开支:1000元
剩余工资:6000元-3558元-200元 -1000元 =1242元
小黄定下房子的第二天,办公室里的同事都笑称着说,办公室一下子又多出个房奴来。小黄也很无奈,“房子总归要买的,过个一年半载房价不知道又会涨成什么样了”。
莫让房子压垮青春 除去一些家境殷实的年轻人,对大多数的80后而言,买房仍然是一个奢望。现在的高房价更是让工薪族“望房生畏”。
几十万的房价,再加上8—10万的家具、电器和装修都是不小数目。购房的情侣两人收入的50%要付按揭,30%用于生活基本开支。这样算下来,每个月两人可供支配更少了。许多房奴渐渐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享受生活。
“房价上涨的年代,有些年轻人心情浮躁,害怕日后更买不起房,而加入到买房行列之中是不对的。在这里我想给这些年轻人提个醒:不能只看到买房的好处,也应该看到买房之后存在的问题。”一家金融机构的理财专家这样认为。
这位专家认为,80后一代是超前消费的积极响应者,但收入并不高,还不具备买房的能力,如果不能为而为之会有弊的。80后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成长阶段,在月薪30%以上支付贷款后,其他方面的消费如培训、再教育等就成了奢望,这对个人发展是一种限制和影响。年轻人买房压力过大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买不买房一定要量力而为。
“而且,年轻人在购房时也不宜好大喜贵,应抛弃一步到位的思想,根据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做出合理的决策。”在选择按揭方式时,不要过分要求年限短,或急着想尽快还清贷款,而过分压缩日常生活开支,降低原本应该保持的生活质量,可适当延长还款年限来减轻生活压力。
江苏亿城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坤介绍说,在他们的项目中,25—30岁的购房者占了六成比例,而23—35岁的购房者甚至快占到九成的比例。而80后年轻人对中小户型比较关注,在购房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刘总给80后的购房者提出了建议:“现在的年轻人要理性的去看待自己的购房能力,刚刚踏入社会就去买高档公寓是不现实的,购房的地理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有潜力的、政府重点投资开发的区域,今后无论交通还是生活配套都会有保证,现在价格也不会高,升值潜力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