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006-2-12]【古典】叶夫根尼·基辛演奏: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RCA VICTOR) .

1.漫步,适度的快板,降B大调

    穆索尔斯基在创作这套作品时,曾与斯塔索夫商量过,斯塔索夫解释此曲:“这里,作曲家描写自己信步东走走西望望,一会儿闲荡,一会儿走近一幅画,快活的面孔时因缅怀亡友的哀思而沮丧。”

2.侏儒(Gnomus),活泼生动地,降G大调

    库诺姆斯是地下宝藏的守护神,哈特曼的《剥核桃图》,就借用了其姿态。斯塔索夫认为,穆索尔斯基描述的是这个侏儒以奇妙的步子行走的姿态与郁郁寡欢的心情。侏儒的外表滑稽,逗人发笑。在这背后,侏儒的内心是悲切、孤独的。音乐巧妙地将二者表现在同一首乐曲内。

3.漫步,悠闲而又带有雅致的中板

    漫步主题以变奏形式表现。

4.古堡(IL Vecchio castello),极似歌唱地,又含有悲痛的行板,升G小调

    是一首中世纪的幻想曲,描述古堡前游吟诗人的歌唱。古堡唤起对悠悠往昔的回忆,游吟诗人唱出了美丽而又伤感的东方情调的曲调,令人怅然。

5.漫步,不太沉重的中板

    还是变奏形式。

6.丢伊勒里宫,孩子们游戏后的争吵(Tuillerien:dispute d’enfants apres jeux),不太快随想的小快板,B大调

    这是巴黎市中心的一个花园。音乐描写的是孩子们在花园里争吵耍闹的情景。

7.牛车(Bydlo),始终感情沉重的中板

    波兰语中,Bydlo本是指牛群,虽然穆索尔斯基给斯塔索夫的信上曾写过“不描写牛车”,斯塔索夫仍把它解释为后面拖着很大车子的波兰牛车。老牛拖着沉重的步子,车轮缓缓地滚动。

8.漫步,沉静地,D小调


9.雏鸡在蛋壳里的芭蕾(Ballet de poussins dans leurs coques),谐谑而轻快活泼地,F大调

    可以清楚地听出刚会走路的小鸡快活走动、鸣叫的高兴劲儿。

10.两个一穷一富的犹太人(Samuel Goldenberg et Schmuyfe),行板,降B小调

    富人,傲慢的戈登伯格与贫穷而怯懦的施穆菲的对话。一个是胖子,富裕、傲慢,一个是瘦子,战战兢兢、哆哆嗦嗦。开始先后出现,后来同时出现。最后,胖子赶跑了瘦子。这首乐曲用了复调技巧。

11.利莫杰斯集市(Limoges-lemarche),始终谐谑活泼的小快板,降E大调

    热闹。乱轰轰。特别是购物的女人,叽叽喳喳唠叨个不停。

12.罗马墓窖(Catacombae-Sepulchrum Romanum ),广板

    据说是据哈特曼借着微弱灯光看墓窖的一幅画而作。开始阴森,神秘。后来仿佛是作曲家与亡友在交谈。亲切,哀伤。后来的色调明亮,仿佛亡友得到宽慰的心情。

13.以死亡的语言与死者对话(Cum mortuis in lingua mortua)

    穆索尔斯基自己在这个标题下注:“一句拉丁语,和死人在一起,说死人的语言。用拉丁语很对,亡友哈特曼的创作精神带着我向骷髅走去,向骷髅发出呼唤,骷髅里开始发出暗淡的红光。”

14.女巫的小屋(La cabanc sur des pattes de poule),凶暴而灿烂的快板,G大调

    哈特曼的画作是时钟图案,有两只鸡脚站在台上,钟为斯拉夫人传说中女巫巴巴亚加的茅屋。在斯拉夫人传说中,巴巴亚加专吃人骨头,把人骨放在臼里杵成糊,还骑着扫帚在天上飞。穆索尔斯基借此画展开女巫飞翔的幻想,是神奇的童话情景。

15.基辅之门(La grande porte de Kiev),快板,庄严肃穆威风凛凛地,降E大调

    这是哈特曼参加比赛用的一幅设计图,基辅要修建一座门楼,纪念沙皇亚力山大二世1866年4月4日在彼得堡逃脱暗害。这座门楼的设计图案上,有一个俄罗斯头盔式的拱顶。宏伟、雄壮、崇高的音乐,作为整部组曲的尾声,起到“压住阵脚”的作用。

    据研究,这十幅音乐的图画,并不能和当年展览会作品目录完全对上号,人们猜想,有的图画可能为作曲家在画家生前所见,有的也可能是作曲家的想象,这说明,完整的音乐作品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逻辑,不能仅仅是画面的直观解释。
    后来,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将这部组曲改编为管弦乐曲,听众听到管弦乐演奏的机会比听钢琴独奏的机会要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