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3/9/2008](“现代指挥艺术的鼻祖”托斯卡尼尼最佳录音UV22版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引用:
原帖由 musics 于 9/13/2008 7:40:00 AM 发表
最伟大的音乐家,最耳熟能详的乐曲,谢谢 tillich 推荐。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德国、俄罗斯都盛产音乐家,又都是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的国家,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么?



美国哲学家罗蒂(Richard Rorty)在《筑就我们的国家》中认为,“民族自豪感之于国家,正如自尊之于个人,两者都是自我改进的必要条件。过度的民族自豪感固然会导致好战和帝国主义,就像过度的自尊会导致傲慢。但正如太少的自尊让人怯于展示道德勇气,不充分的民族自尊感会使有关国家大计的精力充沛、富有成效的辩论难以形成。如果一个国家想在政治筹划上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那么它的公民必须在感情上同自己的国家休戚与共。这个国家的历史经历和现行政策必须能在他们身上引起强烈的羞耻感或自豪感。而如果自豪感不能压过羞耻感,这个国家在政治上就不能有所作为。”

虽然我对罗蒂的许多哲学观点都不敢苟同,但我认为,他的上述言说对解决兄台的疑问还是非常有启发的。这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如此,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同样也是适用的。只是窃以为,强烈的民族感是创造伟大艺术的必要条件,但绝非是创造伟大艺术的充分条件。若民族感变成了固步自封和唯我独尊,那么,这样的民族所创造的艺术,罕能跨越地方性艺术的局限。就兄台所言的德国和俄罗斯的例子中,除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外,德国文化界和思想界对古希腊和古罗马传统的挖掘和继承,构成了德国18-19世纪的重要主题之一,俄罗斯在倡导民族性的同时,也没有回避欧洲思想的挑战,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倡导民族性的艺术家,他的思想发展恰恰也是以应对欧洲思想的挑战为主要动力之一的,没有对欧洲新近思想的深刻认识,也很难理解这些俄罗斯艺术家和思想家的艺术和思想。而诸如日本这样具有强有力的民族感的国家,似乎也没有什么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音乐,这多少也表明,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国家,未必就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

民族意识让人不跟随世界文化和艺术的流行,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但如果由于民族意识的过度膨胀而导致的自我封闭,那么,这对于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的发展来说,就未必是一件好事情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让兄台见笑了,呵呵。
最后编辑tillich 最后编辑于 2008-09-13 12:17:35
战刀挥舞银光现,凯歌高唱弃自怜。自由之名心中念,羽翼双肩誓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