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center] (三)Sarka(T.113)[9:23]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这首交响诗在整套诗集中篇幅最短,但最具戏剧性;这首乐曲所取材的捷克“娘子军”古老传奇,据考很可能发生在七世纪末八世纪初。故事叙述一群被遗弃的妇女,她们拿起武器——弓与剑,为了夺回自己曾经享有的权利,决心对所有的男人实行报复。邻近的武土茨狄拉德想平复娘子军的骚扰,带兵朝布拉格进发。娘子军设计把最漂亮的萨尔卡绑在树上,诱使茨狄拉德的队伍进入峡谷,茨狄拉德果然为萨尔卡的美貌所惑,把她解下带回兵营。是夜,兵营中大开舞宴,全无防范,当众人酩酊大醉熟睡不醒时,萨尔卡同她的战友们便把来犯的武士全部消灭。勇敢的萨尔卡是民间史诗中广泛闻名的妇女形象之一,布拉格附近的一道峡谷便是以她命名的。尽管传说中的萨尔卡似乎十分冷酷无情,嗜血成性,但在许多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中却有着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捷克作曲家杨纳切克(L.Janacek,1854-1928)的同名歌剧中,当萨尔卡眼看战友们在簧火中焚烧茨狄拉德的尸体时,她自己也跳入火中,而菲比赫(Z.Fibich,1850-1900)的同名歌剧却让萨尔卡放走茨秋拉德,自己则从悬崖投身峡谷。
    斯美塔那笔下的萨尔卡也很有人情味,很女性化;她爱上茨狄拉德,真心不舍得让他去死。作者把萨尔卡性格中的热情、桀骜不驯和反抗的自发力量作为音乐描写的重点,从而也就规定了整个作品的总的特征和紧张度。正是这种大为加强的戏剧性,浪漫主义的高昂激情,尖锐的情绪对比,以及情节的急剧发展,使《萨尔卡》全然不同于诗集中其他五首多少带有史诗性的交响诗。
    这首乐曲由代表两个主角的主题的连续呈示和三个场面(“爱情”、“宴舞”和“战斗”)组成。乐曲直接从萨尔卡的主题开始,这是一个急速升腾的很不平顺的旋律,它的进行因被大量的切分休止符剁成短小的碎片,因此带有激动的朗诵调色彩,这就是狂怒的萨尔卡的音乐写照,她好像对着娘子军宣誓,激励她们大胆复仇。音乐的情绪狂暴、猛烈,它一下子就把听者引入这事件的悲剧性气氛中来。这个悲壮的朗诵调旋律的发展,一度因和弦式的节奏步调的闯入而被打断——娘子军已经听到茨狄拉德的队伍清晰的脚步声,此后萨尔卡主题复述时这进行节奏总是断续相随。接下茨狄拉德主题的呈示尤其有趣。这是双主题平行进行的结构,作者似乎把整个乐队分成两半,其中一半(管乐器、打击乐器和低音弦乐器)演奏茨狄拉德的进行曲式主题的和弦,它那清晰有力的节奏(同萨尔卡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由轻而响,好像从远而近,其间还不时穿插进军号的声响;乐队的另一半(弦乐器)则用一个不安的动机的不断反复紧跟着进行曲节奏。整个主题的陈述和发展形象地描绘了一支队伍正朝着峡谷前进。
    当茨狄拉德主题进入高潮时,突然,“从炎热和死寂的峡谷传出了一个人的呼声——不知是在呻吟,还是在祈祷求援”。这是与茨狄拉德主题同时出现的单簧管独奏旋律,它那下行的轮廓是萨尔卡主题的特点之一,只是现在变成畏葸而胆怯。萨尔卡含泪对茨狄拉德叙述自己的身世:“我叫萨尔卡,给娘子军抢到此地,她们听到了你们队伍的马蹄声才把我丢在这里,请你们放我回家去吧!”随后,茨狄拉德的疑问式插话(大管和大提琴独奏)同萨尔卡的长段叙述(单簧管的长句)进行对答,这段器乐对话还为过渡到下一段相当扩展的抒情场面在情绪上预先作好准备。
    这首交响诗的第一个场面——“爱情场面”描写得很有生色。萨尔卡的主题有着很大的变化,它仍由小提琴奏也并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予以加强(乐曲开始时萨尔卡主题的呈示也是使用上述这几件乐器),但变得温柔而热情,它那从不间断的进行扩及越来越加宽广的音域;而茨狄拉德感于萨尔卡的美色,不时用疑问式的衬腔(仍在大管和大提琴上)以伴随小提琴的旋律。这一段音乐的感情真挚而强烈。接着,传出了响亮的军号合奏声,“宴舞场面”开始了,作者在这里使用一些故意写得很不平顺的动机的反复以描绘士兵们的舞蹈,音乐的进行有点粗重、笨拙,有时像“在原地踏步”,有时还混杂着盔甲相撞的叮铛响声。音乐的描写富于画面性,形象鲜明,很有表现力。
    宴饮舞蹈的狂潮慢慢地静歇下来了,疲乏和睡眠把这些武士们几乎全都推倒在地。现在的气氛是不安的寂静(弦乐器轻声震奏),因为在远处岩下,有几十双眼睛正紧张监视着这峡谷空地的动静。这时萨尔卡解下随身携带的牛角,示意叫已经昏醉的茨狄拉德自己吹响她们预定的信号;强有力的号声随即震荡峡谷并传回一阵微弱的回声。娘子军战士逐渐接近武土的营垒,但是暂时这里还是一片寂静。萨尔卡坐在那里,望着熟睡的茨狄拉德脸上露出的安然微笑,内心感到无比的痛苦;这位轻信的年轻人完全为萨尔卡所征服,一点也不知道这个可怕的骗局。单簧管的大段独奏表达了在这一紧张时刻萨尔卡的复杂心情,但是,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好进行抉择,残酷的夜战开始了。这最后一段以萨尔卡主题为基础,但它比前发展得更为广阔、猛烈和奔放,最后,这首交响诗就以茨狄拉德及其同伙全部被歼的场面作为结束。
    交响诗《萨尔卡》以其雄浑的气魄和紧张的戏剧性,同它前后两首美丽的风景画页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