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8/2008][转帖]风光摄影的一些基本方法
1、拍摄低色温的风光片
日出日落时的低色温光是大多摄影师希望拍摄的题材,但有震撼性的低色温光是不易碰上的,使用胶片相机时为突出这种效果大多使用一些镜片象T芬暖调偏振镜等手段加以强调。而用单反数码相机则只需调节白平衡就可突出这种效果。在拍摄珠峰时由于太阳位置太高,低色温效果不明显,而珠峰顶部的光线再过几分钟就会完全消失,当时将尼康D100的白平衡调到阴影模式又减低3挡,A挡拍摄减少2挡曝光,突出了夕照珠峰时艳丽的低色温色彩。
2、白天拍摄夜景效果
目前的单反数码相机较长时间曝光时产生大量噪点,严重影响画面质量。用单反数码相机拍摄真正的夜景片很难成功。但数码相机可灵活调整色温,因此我们可以巧妙调节白平衡在白天拍出夜景照片。拍摄时以散射光线为佳,将白平衡调节到白炽灯的模式上再增加3挡,根据光线角度、强弱、拍摄意图设定曝光量,宁欠勿过,利用白炽灯模式在日光下形成恰似夜境的蓝色调,而光亮处的一部分纯色物体又能保持一部分原色,再加上偏振镜、渐变灰等镜片的使用,曝光的灵活控制,就能在白天拍摄出迷人的夜景照片。
正确使用偏振镜
偏振镜是风光摄影中最有价值的镜片之一。通过旋转偏振镜可消除炫光和雾霭,加深蓝天色调,增加色彩饱和度。在单反数码相机中,拍摄者通过转动偏振镜可清楚地看到色彩的变化,不仅使拍出的片子更具冲击力,还消除了数码影像不好处理的白斑高光点。
高反差景物时渐变灰镜片的使用
常用数码相机的摄影者可能都有体会,数码相机的曝光过度比曝光不足更可怕。也就是说,数码相机拍摄宁欠勿过,这点与反转片的情况较为类似。这是因为数码相机的高感光度区域并不是靠提高影像传感器自身的灵敏度而是提升大面积的暗部来实现的。虽然曝光不足的片子在拍摄后用图像处理软件能够调亮但噪点会增加,因此在拍摄一些高反差的风光片时既要保证亮部色彩而又不失暗部细节:以免反差过大后期无法调整,一定随身携带1—2只渐变灰镜片。它和偏振镜一样是数码相机拍摄风光照片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拍摄时如何避免画面模糊和抖动
目前主流的单反数码相机的分辨率都相当高,由于数码相机影像传感器的尺寸不同,多数镜头在不同数码相机上使用焦距数要大于原焦距数的1.5—1.7倍,尤其在使用望远镜头时数码相机的图片更容易出现模糊和抖动。也许当时通过画面回放观看还不错,但后期经过放大,模糊和抖动带来的问题就明显了。为避免这类情况,在拍摄时要做到:
1、使用一支结实牢固的三脚架,并时刻注意焦点精度是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2、提高感光度。感光度相当于数码化的胶片速度值,感光度越高,影像中越容易出现任意大小的明亮像素。但在使用中选用ISO640以内的感光度对画面的影响不大。
3、开大光圈。和使用胶片的相机相比。数码影像的景深要大一些。过度的缩小光圈会受到光的衍射作用的影响,降低画面的反差和清晰度而影响像质。
4、避免长时间曝光。长时间曝光引起的影像噪点增加造成画面粗糙的程度要大大高于提高感光度而造成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低于1/8秒,要尽力避免低于1/2秒以下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