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遗忘的红颜——孙中山的革命伴侣陈粹芬
为尊者讳,是中国史家描述伟人的传统,固然伟人的形象更完美无瑕,达到了说教的目的,使宣传的历史是那样简单动人,但我们反思一下,真正的完人是不存在的,即便他们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或失误,只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然会功过分明,过分塑造出的完美英雄形象,固然升华了主题,但那已不是历史的真相,在他们不吝笔墨大做艺术加工时,我们已和历史越走越远。
对于伟人,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在所有事情上都作表率,克林顿有丑闻但照样是个杰出总统,古今伟人也总有一些缺点甚至污点,但这才是真实的历史任务,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和那段历史。中国宣传革命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太理想化了,脱离了实际,所以鲁迅才大加褒奖法捷耶夫在毁灭中塑造的有缺点但活生生的英雄人物。所以刻意的回避和加工不仅多此一举,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难道这对得起那些为国家无私奉献却默默无闻的人吗?我想提及一个为人遗忘的却不该回避的红颜。
我来到新加坡上学后,一次老师领我们这些留学生聆听联合早报资深编辑韩山元先生对新加坡历史的讲座,我知道他对历史研究很有造诣,我在余秋雨的一篇文章中闻知他的大名,来到新加坡后又在早报中读了他的一些文章,内心十分敬仰。出乎我意料的事,他在讲座中提及了晚清檐,孙中山先生居住过的地方,韩先生说当时有一位情人跟孙中山住在一起,那位红颜知己革命伴侣就是陈粹芬,一个我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名字,也没有在现代历史书中看到的人物。回想我的无知,使我觉得对她,那样伟大高风亮节的革命女性怀有深深的愧疚。
以往提到孙中山的革命伴侣,只会联想到宋庆龄,如果算上情人,再加上他的前妻,谁知道在他的生命里还有这样一个红颜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怎能将她遗忘呢?韩先生介绍,在当时陈粹芬不仅照顾孙中山的生活还是一位革命分子,同孙中山并肩作战,晚清檐,不仅是他们共同战斗过的地方,更见证了他们的爱情。限于时间,韩先生没有讲他们分手的原因,只说她甘愿隐姓埋名,回到孙中山的老家,照顾他的母亲和前妻,默默无闻孤独地度过了一生。
我不了解那段历史真相,不解他们为何要分手,随后孙中山娶了宋庆龄,这段事情就无人提及了,但事情千真万确,晚清檐还有他们的照片,我看到了一个端庄秀丽的女性,那时她正值青春,后来更将一生献给了爱人,她默默做了那麽多,却不计较名分地位,和孙中山分手后,既然无私回老乡照顾孙中山无暇照顾的亲人,对自己的恋情却只字不提,更不顾虑自己应在历史中的地位,我不知她放弃孙中山夫人令人羡慕称号的目的,更无从知晓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麽,但我对她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意。
我无法探讨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无法接近那段尘封的历史,我在关于他们分手原因方面一无所知,也没有什麽独到的见解,但我想质问的是为何她那值得尊敬名字不见于经传?不管两人分手原因是什麽,这不会成为孙中山的污点,用情专一是电影中的一厢情愿,事实远非如此,但人民会看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将心比心,也会理解,或许确实有难言之隐,美化孙中山作为宣传的英雄形象,确实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但毕竟伟人不是各个方面都值得学习,这也是人之常情,何必塑造成完人呢,我们应从对错两个方面从伟人身上获得教益,同时这一事对历史的不尊重,对陈粹芬的不公平,她为革命和爱人都作了那麽多,况且她的高风亮节,值得千古传颂,为何我们不给她应有的地位呢?
从陈粹芬身上的不公处理多少可管中窥豹历史宣传的不客观,其实像她一样,值得我们去认识或思考但却被有意无意地尘封的人物不在少数,仰望历史的星空,喧嚣过后,留下了串串金光闪闪的名字,却被不公正地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