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28]【古典】勋伯格《升华之夜》、《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演奏: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卡拉扬/DG大花版)



专辑名称:SCHOENBERG:TRANSFIGURED NIGHT·PELLEAS AND MELISANDE
中文名称:勋伯格《升华之夜》、《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音乐类别:弦乐、交响诗
音乐格式:APE整轨
演  奏:柏林爱乐乐团
指  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发行公司:DG唱片
发行时间:1974年
CD编号:457721-2
推荐指数:  &nbs


                       




==================================《升华之夜》(Verklarte Nacht OP.4)==================================

    这部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乐曲是由一位25岁的学生创作的。1899年夏,(按照他的教师亚历山大·冯·杰姆林斯基的说法)勋伯格在维也纳以南的帕耶巴赫小山村中开始创作《升华之夜》时,实际上只有25岁。有一则经常被人们传述的轶事说他在九月份的三星期假日中写完了整部乐曲。这似乎过于神速了,连罗西尼也未必能做到。但是,勋伯格的复杂的手稿,加上许多改动和大段的删减增添,所告诉我们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勋伯格亲笔记下了他的完成日期:1899年12月1日。

    这位得意洋洋的教师对有威望的维也纳音乐艺术协会施加影响,力促他们上演这部新杰作。“但是我运气不好”,杰姆林斯基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这部乐曲经过了‘考验’,其结果是彻底否定。一个评委委员的评语如下:‘怎么回事,它听上去就象一个人拿了墨迹未干的《特里斯坦》的总谱而把它弄脏。’”虽然有这一挫折,然而最终为《升华之夜》举办世界首演的仍是音乐艺术协会,那是在1903年,演出的是它的最初形式:弦乐六重奏,由扩大了的罗塞四重奏团演奏。多年来它一直是(统计数字可以表明它现在仍然是)勋伯格的最受欢迎的作品。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晚期浪漫主义的、人们熟悉的轻松悦耳的乐调以及瓦格纳、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的亲切感人的气氛之故。它也许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中的色情的变音体系最为近似。

    但它也是勋伯格本人所固有的。《升华之夜》中某些东西总是在他内心深处萦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17年
他改编了《升华之夜》供弦乐队用,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增加了几件弦乐器,在某些地方加用低音提琴以强调大提琴
的低音线条。1943年他又修改了弦乐队版本,把织体改得稀疏些,减弱某些浪漫主义色彩太浓的表情记号或删掉。

    在去世之前两年,勋伯格曾在一篇著名的题为《人总是怀念(初恋)》的文章中宣称:“命运不允许我继续用《升华之夜》的风格写作……它引导我沿着一条更困难的道路前进。但是回复早期风格的愿望始终在我心中,而且我时时对这愿望让步。”他虽然从不忽视勃拉姆斯和瓦格纳在《升华之夜》中的突出影响,但他仍执着地认为:“无论如何我确信其中也可找到一点点勋伯格的东西,特别是旋律的宽广、对位化的和动机式的发展、和声的对位或进行、与旋律相对的和声低音等等。甚至还有几段(例如第137-139小节)调性模糊不清,这毫无疑问可以看作是未来的预兆。”

    创作《升华之夜》的灵感来自当时最杰出的诗人之一,里夏德·德默尔,他沟通了上一代追求感官美的印象主义与未来的表现主义的强烈的灵性。《升华之夜》是德默尔1896年的抒情诗集《妇女和世界》中的第一篇。全诗共分五段,长短不一,相当于音乐中的五个主要段落,诗的内容梗概如下:

    两个凡人步行着穿过杳无人烟的寒冷的林地。头上的月亮和他们一起缓缓而行,他们凝视着月光。月亮爬上了高耸的橡树。参差不齐的黑色山峰插入万里无云的天空。一个女人的声音说道:“我怀着一个胎儿,但他不是你的。我罪孽深重地走在你身旁。我陷入了深渊。我已对幸福失去了信心,然而我仍然渴望活得有意义,为了享受做母亲的欢乐,为了担负起母亲的责任,我厚颜无耻地颤抖着委身于一个陌生人。还认为自己是有福的。现在生活对我报复,因为我遇见了你,我遇见了你。”她笨重地走着,举目眺望;月亮伴随着他们同行。她的阴郁的眼光浸沉在月色中。一个男人的声音说道:“一定不要让你怀的孩子成为你的精神负担。你看:在月色中万物闪闪发光,多么明亮,就仿佛被一只光环拥抱着。你我在冰冷的海洋里一起漂泊,但是一种特殊的温暖从你心上传给了我,从我心上传给了你,这种温暖将使那孩子神化。你将是为我怀着那个胎儿,是我的孩子。你把光荣注入了我的灵魂。你使我返老还童。”他拥抱她的结实的臀部,他们的呼吸在大气中相沸。两个凡人步行着穿过夜间升华的光明。

    第一段以一个下行的乐句开始,在它之下是一个重复着的缓慢沉重的低音;这一乐句多次出现,最显著的一次可能是在全曲结束处,诗的末行令人回忆起开头的一行。小提琴中的高音可以使人短暂地联想到月光。第二段开始时节奏激动,作者的意图也许是要表达那女人所说的罪孽。不久,大提琴奏出一条怀旧的乐句,由独奏小提琴和中提琴应答。勋伯格的朋友和早期传记作者埃贡·韦勒斯认为,这一句表达了那女人渴望获得做母亲的欢乐的心情。我们用不着广泛地去寻找乐句和诗行之间的逐句的对应。但是那个女人的言语中的一些绵绵柔情或许反映在第一小提琴的这一渴望性的乐句中。第三段由第一小提琴的慷慨激昂的独奏引进,在这段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描写一对情人散步的全曲的开始主题。第四段是男人的回答,主要由第二段中女人所讲的话的各个主题构成。区别在于这里没有女人说话时的苦恼和激动,我们听到的是柔情脉脉的铺衍,发展成一个热情焕发的高潮。最后一段也许在音乐上会被人们认为像个尾声,它以整个乐队的休止为开始,重又响起时,其热情与男人结束讲话时相同。随着情感紧张度的逐渐消失,我们再一次听到开始的情人散步的动机,最后,无比细腻的高音弦乐器暗示着“夜间升华的光明”。

======================= 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EAS AND MELISANDE OP.5)======================

    勋伯格创作这首热情洋溢、感人肺腑的音乐时,年仅二十八岁。虽然他出生在维也纳,并就学(大部分是自学)于该地,他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却创作于柏林。勋伯格暂时移居柏林的原因很简单:在保守的维也纳他难以糊口。这两个城市相比起来,柏林似乎活跃些,在专业上更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是勋伯格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作品,浪漫主义的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作品第4号,是由一个柏林出版商出版的。当柏林歌舞团(恩斯特·冯·沃尔措根于1900年创办,在本特斯剧院内)聘请勋伯格担任指挥时,他接受了邀请。

    1901年12月他搬到柏林去了。沃尔措根的歌舞团是件新事物,他试图开创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艺术音乐剧院的企业,由里夏德·德默尔,弗朗克·韦德金德和沃尔措根本人这样一些主要先锋派诗人和剧作家来提供歌词和台本,音乐主要是由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来创作。但是勋伯格也写了《歌舞曲七首》的总谱(从未出版)。除指挥外他还改编其他人的音乐。但是歌舞剧的演出是如此微不足道,无法满足勋伯格的艺术抱负,报酬又是如此菲薄,难以维持适当的生活。幸运的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对这位年青同行的音乐感到莫大的兴趣,他在实际问题上和艺术上都能给以帮助,在经济方面,他推荐勋伯格到柏林的一所主要音乐学校-斯特恩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教师,并安排他于1902年获得一笔可观的李斯特奖学金(由德国音乐总协会颁发)。在艺术上施特劳斯也加以促进,指出梅特林克的剧本《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可以尽情发挥的歌剧主题。勋伯格长时间地认真思考这一歌剧的方案,但最终决定不写歌剧而写一部交响诗。说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勋伯格于1902年7月开始创作交响诗时,并不知道那时(1902年4月30日)德彪西已在巴黎的喜歌剧院上演了他的革命性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福雷为梅特林克的戏剧所写的配乐已于四年前演出,西贝柳斯的同名作品则将于1905年问世。)勋伯格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于1903年2月28日就完成了这部庞大而复杂的乐曲。

    “最初我计划把《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写成一部歌剧,”多年后勋伯格在为这部音诗的广播演出而写的前言中写道:“但是我放弃了,虽然我并不知道德彪西当时也正在写作他的歌剧。我至今仍然懊悔没有实现我最初的意愿。它和德彪西的会有所不同。我也许会失去这首长诗的美妙的芳香,但我可能会使我的人物唱得多些。从另一方面来说,交响诗的写作对我是有帮助的,它教我用精确规定的单位来表达情绪和人物,这种技术歌剧也许就不能很好地帮我提高。因此,我的命运显然以远大的预见性在引导着我。”

    1903年7月勋伯格回到维也纳,1905年1月26日他在那里指挥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首演。反映是各式各样的。勋伯格后来只记得他的乐曲所引起的轩然大波。“由我本人指挥的首演……在听众之中,甚至评论者之中造成骚乱。评论的措辞异乎寻常的粗暴,有位评论家建议把我送进疯人院,让我拿不到乐谱纸。”仅仅过了六年,在奥斯卡·弗里德的指挥下,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再也没有引起听众的愤怒。1915年11月18日在美国由纽约爱乐乐团举行首演,指挥是约瑟夫·斯特兰斯基。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勋伯格唯一的一部交响诗。在曲式上它和一部四乐章的交响曲相仿,演奏时不中断。勋伯格能够把梅特林克的戏剧形式与传统的交响套曲形式结合起来,这是个惊人的成就。“我试图把剧中的细节都反映出来,只省略了几处,场景的顺序略为变动。也许对于爱情场面的笔墨多了一些,在音乐中往往是这样的。”乐曲的气氛令人联想到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其中幽会的繁星当空的花园。

    梅特林克的悲剧中吸引勋伯格的正是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一样的中心主题:带来死亡的爱情,这是显而易见的。勋伯格的音乐中命运(或厄运)动机所起的作用和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死亡动机一样重要。这一事实就足以证明。瓦格纳的崇拜者会在这部乐曲中听到其他许多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相似之处,但它们从来不是单纯模仿。勋伯格的乐曲的一个惊人特点是和梅丽桑德的妒忌的丈夫戈劳德有关的音乐,旋律极其亲切而温暖。   


【接下页】
最后编辑心情车站 最后编辑于 2008-09-28 12: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