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作于1876年献给大提琴家菲岑哈根
洛可可这个词,词典定义它源自法文“罗盖耶”。它是一种贝壳或卵石的装饰,常用于17世纪意大利及后来的法国的洞室与花园中。可是这个词没有明确的意义,也许是由于这个词的音节复杂,象翻滚成拨水的声音,以及这种样式的展开的叶饰的样子;可是两者都不确切,不论是字音或装饰的复杂都只是随便猜想的。 柴科夫斯基这首为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A大调,OP.33,作于1876年,献给大提琴家菲岑哈根。柴科夫斯基这首作品的曲名,意在表明此曲依莫扎特的风格写成,作品由主题和8段变奏组成。主题是俄罗斯风格温柔、恬静的旋律,有诗一般的意境与情调。第1变奏:朴素的中板;第2变奏:朴素的中板;第3变奏:稍慢的行板,如歌的浪漫曲;第4变奏:行板;第5变奏:中庸的快板;第6变奏:行板;第7变奏:急速的快板(第8变奏常被省略)。 柴科夫斯墓墓铭志上有: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可见洛可可在柴科夫斯众多作品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