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散文首度出版,大侠袒露自我
中国内地惟一经金庸授权正式出版的个人散文作品选《金庸散文集》按计划于2006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是金庸沉寂十年后出版首部新书,也是其作为武侠大师所撰写的生平首部散文集。
该书策划人师永刚告诉记者,远在英国伦敦研读博士的金庸重新亲笔校订了自己40年的散文作品,选出近百篇结集。金庸的散文和随笔一直以来并不为广大读者所见,几十年来,金庸也从未将之结集出版,这些文章主要散见于金庸创办的杂志香港《明报月刊》等。师永刚介绍,《金庸散文集》收录了金庸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报纸杂志散落发表的文章,多数是金庸对于电影、话剧、戏曲、歌舞等各门艺术的鉴赏文字,以及历史随笔、游记、武侠小说的创作心得,一共有40多万字,厚达400多页,呈现了金庸先生广泛的兴趣和游历,分为“看戏”、“听歌”、“品舞”、“赏画”等几大块,不乏“某夜,在闲谈中,一位朋友忽然问我:”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谁?‘我冲口而出的答复:“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这样的自我展现。
武侠可以改,散文不想改
师永刚介绍,作为沉寂十年后出版的首部新书,金庸对自己的首部散文集《金庸散文集》颇为看重。在其编撰过程中,远在英国剑桥大学研读博士的金庸还先后亲笔三度校订,对出版质量要求严格。三次亲校下来,金庸除了将自己在《明报月刊》杂志里登载的精华文章收录之外,还专门增加收录了他早年在《大公报》等处所开专栏的文章,以使本书更为丰富。金庸回忆称,五十年前,自己就和梁羽生、陈凡一起在香港《大公报》副刊上发表散文《三剑楼随笔》等:“我不但同意正式授权转载,还另外找出一些当年在《大公报》发表过的旧作,替换了一些太失时效的散文。这些旧文都是评谈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的杂作,因为文化戏剧有永久性,时间性不强,而所评述的节目,都是内地来港的演出,或一些国外的不朽之作,内地读者多有机会见到,不致太过隔膜。”此前修改武侠旧作惹起争议,金庸对这些散文手下留情,表示自己虽然觉得当年“见解浅陋”,但如今重刊也决定“不再修改”。
亲自担纲主编,邀请名家顾问
事隔多年,为什么动起了结集出版散文的主意?师永刚透露,今年对于金庸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40年前的1966年,金庸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月刊》杂志。这本杂志如今已经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心目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发行区域的限制,这本杂志对于内地的大多数读者来说,却无缘见到。”所以,正值《明报月刊》创刊40周年之际,金庸不仅授权将自己的散文收集成册作为“《明报月刊》40周年”精品文丛隆重推出,还欣然允诺出任丛书主编,并邀请马悦然、柏杨、余英时等华语大家共同出任本套丛书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