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引用:


Maria Callas







——我想被埋葬,但不能成为蛀虫


   在二十世纪的歌唱家中,要数“最伟大”男高音当然非卡鲁索莫属,女高音就得让卡拉丝独占花魁了。卡拉丝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歌唱上,她凭着自己天赋的歌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不懈的努力,征服了欧美各大歌剧院,登上了世界歌剧皇后的宝座。身后,既留下了一个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奋斗故事,也留下了一串让后人唏嘘的爱情咏叹。

   卡拉丝出生于1923年12月2日的纽约长岛,双亲是希腊移民。由于母亲对两个女儿有著极为殷切的期许,因此卡拉丝自小便备在家庭压力下成长。卡拉丝小时身材肥胖、笨拙外加近视,非常难惹人喜爱。但是在学校的她却是一名和气守规矩、才艺出众的好学生。十一岁时,她参加了互助电台全国业余才艺竞赛,获得了第一名,使她首次沐浴在(站在顶峰)的喜悦中。也许是如此吧,她终生都在追求的,便是这种击败对手,成为第一把交椅的荣耀。1937年,为了让小卡拉丝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她母亲带著两个女儿回到希腊。雅典国立音乐院听过她的试唱后,建议她谎报年龄为十六岁入学。

   18岁时在雅典歌剧院正式登台,饰演普契尼《托斯卡》中的女主角“托斯卡”。随后又在该剧院出演了《低地》《乡村骑士》、《诺玛》等歌剧,算是在乐坛上崭露头角。

   1945年卡拉丝回到纽约,她本想在一大都会一展身手,却不料被拒之门外。一怒之下,只得转去意大利发展了。也难怪,这时的卡拉丝还是只身材胖乎乎的丑小鸭呢。

   1947年卡拉丝迎来了转机,这一年她遇到了著名的歌剧指挥赛拉芬(Tllio Serafin)和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梅内吉尼。塞拉芬是位很传统的歌剧指挥,他演出时遵崇首席女高音为中心的原则,处处带领乐队烘托歌手,绝不会让乐队与歌手争辉。这种审美理念与现代歌剧指挥迥异奇趣。在塞拉芬的悉心配合下,当年卡拉丝在维罗纳剧院以一出彭奇埃利的歌剧《乔康达》一举成名。以后卡拉丝不少成功的演出和录音都是与塞拉芬合作的,即使是颠峰时期也不例外。其中在EMl录下的《诺玛》、《拉美摩尔的露西亚》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两年后,卡拉丝与意大利人梅内吉尼结婚。梅内吉尼是位工业界巨子,并兼任卡拉丝的经纪,在他的协调和辅助下,卡拉丝的名望急剧飚升,1951年她首次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成功地演出了威尔弟的《西西里晚祷》,这是她在意大利取得最大的胜利,次年演出的《诺玛》更让观众为之倾倒。随后几年,卡拉丝不断穿梭于欧美乐坛,并演出了许多新剧目。其中包括《清教徒》、《游唱诗人》、《阿依达》、《土尔其人在意大利》等。1956年卡拉丝终于一尝初愿登上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一曲《诺玛》使观众如痴如醉,谢幕达十多次。紧接着的《托斯卡》、《拉美摩尔的露西亚》等也大受欢迎,而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演出时也获得了同样狂热的欢呼,卡拉丝终于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进入了她演艺生涯的黄金时代。掌声和喝采声随着她的歌声响彻了各大歌剧院,鲜花和笑脸将她四处拥簇,正如日后她对人说的“从没有过一个宁静的夜晚”。

   但是显赫的名声、如日中天的事业并不能冲淡感情生活上的孤寂。卡拉丝的首任丈夫梅内吉尼是个大商人,虽在帮助卡拉丝登上歌剧之后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同时也使卡拉丝几乎变成了唱歌机器。他不让卡拉丝要孩子,竭力维护歌剧天后的神话。在这场婚姻中,卡拉丝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一个正常女人所需要的爱情与家庭,而只有不停地工作,排练和演出;只有观众狂热的欢呼、喝采以及这以后担心从峰顶上掉下来的恐惧。

   1958 年,卡拉丝在罗马歌剧院演出《诺玛》,意大利总统为座上嘉宾。但是由于演出中辍,愤怒的观众几乎酿成暴动。同时,她结识了希腊船业钜子欧纳西斯 (Aristotle Onassis) 。在卡拉丝的演唱生涯中,欧纳西斯的出现可视为一个分界点;卡拉丝从此便开始自顶峰逐渐滑落、光芒渐褪。两人同为希腊人,加上欧氏的殷勤追求,使他们的感情进展迅速。次年,卡拉丝与结?十二年的老丈夫离婚;欧纳西斯也与原配妻子分居。一度盛传二人即将结婚,但却一直未见发生。夜夜笙歌的社交生活对声乐家而言是极大的伤害,整个冬季她竟只演出了三场!而此时提芭蒂重返史卡拉演出,赢得极大的回响。到了1962年,卡拉丝高音域不稳的现象已经无法遮掩,但她仍保持在大都会、史卡拉演出。1965年,在巴黎歌剧院的五场(诺玛)演出,竟被初出茅庐的次女高音新秀柯索朵(Fiorenza Cossotto) 当场比了下去,于是未履行完合约便离去。

   卡拉丝的歌唱艺术成就极高,对乐坛的贡献甚大。她发掘了一批已被人们遗忘了的古老剧目,让贝里尼的《诺玛》、《清教徒》、《海盗》、唐尼采弟的《卢克雷齐娅·波尔贾》、凯鲁比尼的《美狄亚》等一批当时尘封已久的19世纪美声学派歌剧重放光彩。这些一度鲜为人知的歌剧经她成功的演唱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971年,卡拉丝在费城柯蒂斯音乐院、纽约茱丽亚音乐院客座讲课,掀起了她重出舞台的雄心。次年,她与史蒂法诺联袂举行巡回演唱,最远曾到过日本。但此时那动人心魄的歌艺不再,仅空留风韵供人追忆罢了。1976年,欧纳西斯去世,给她很大的打击,此后便在巴黎深居简出。1977年9月16日,卡拉丝因心脏病突发骤逝于住所。骨灰由希腊文化部长撒在爱琴海中。她叱咋风云于五○年代的音乐界;五十四年的生涯,迄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Maria Callas 这个名字,无疑已在廿世纪的歌剧史上留下了强有力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