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最初由 Jiulian 发表
录音品质无瑕可击。
可惜美中不足,《军队》、《英雄》这几首名曲让女钢琴家弹起来没了那种男性气概。
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作品53号)
这是一首充满战斗力量和英雄气概,以《英雄》而著名的波兰舞曲,作于1842年。 肖邦的波兰舞曲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强壮的、雄纠纠的节奏,叙述波兰往昔封建时代的繁华;另一类则为忧郁的情绪,反映在沙皇俄国压制之下苦难的波兰。这一《英雄》波兰舞曲为前一类中的杰出代表。本曲气势磅礴,一气呵成,简直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诗。因此有人认为本曲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诗。肖邦的作品中有各式各样的英雄形象,本曲的主人公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肖邦在这一形象中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国热情。
乐曲的构成为复三段体:
第一段:降A大调。在音量逐渐增强的序奏之后,无比辉煌的英雄主题进入,充满着信心与力量,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体现。
第二段:从E大调起经过各种转调又回到降A大调。肖邦利用钢琴描绘出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左手在低音部以十六分音符八度双音奏出均匀而清脆的马蹄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强,仿佛革命力量汇集成为千军万马之势;右手则在高音部奏出雄壮的进军号声,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片段2)。
第三段:降A大调。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通过变化使整体气势更加宏伟,最后在胜利凯歌中结束全曲。
一位钢琴家评价道:“这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顶峰,发挥出了最为壮大的气势,具有最为完美的结构。这首优美的作品最先打动我们的是:宏大的构想,高扬的乐念,强壮的效果灵感。正如所有赞美着过去的辉煌作品一般,肖邦使人们听到了穿戴铠甲的波兰祖先们的脚步声,看到了波兰先辈们的雄姿。”
肖邦的性格忧郁、敏感、细腻、柔情,甚至有些歇斯底里^_^。其实肖邦的作品中也蕴涵了这样的性格色彩和特质,使人一听便容易辨认出他的作品。由于肖邦具有的阴柔的气质,所以即使他暴躁、激昂的时候,比如著名的“革命”练习曲或“英雄”波兰舞曲,也缺乏一种具有厚重感的阳刚力量。所以在此聆听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的演奏,也许会让我们体味肖邦性格中阴柔的一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