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獨奏曲輯Liszt - Wagner Transcriptions - Endre Hegedüs(FLA



鋼琴獨奏曲輯Liszt - Wagner Transcriptions - Endre Hegedüs(FLAC/BD)



專集名稱:Liszt - Wagner Transcriptions - Endre Hegedüs
專集作曲家:Liszt
發行年份:1987
發行公司:HUNGAROTON
(FLAC/BD)







介紹:



生平

李斯特出生於奧地利東部名為萊丁的村莊;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兩個名字,分別是匈牙利和奧地利德語兩種拼法。他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學會用匈牙利文寫作。匈牙利人自詡為歐洲唯一的有色人種,他們的姓名排列也和其他歐洲人不同:姓在前,名在後。

李斯特的父親是一位業餘音樂家,他5歲時由父親教會彈奏鋼琴,8歲時開始作曲,9歲登台表演,獲得匈牙利貴族資助赴維也納學習,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徹爾尼,他曾說:「我的一切都是徹爾尼教我的。」貝多芬曾聽其演奏,並親吻其額頭。1823年全家遷居巴黎,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獲得成功。

1835年他和達爾古特伯爵夫人到日內瓦同居,1840年分手,伯爵夫人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兒後來嫁給華格納。分手原因是李斯特要為伯恩貝多芬墓地修繕籌資而進行歐洲巡迴演出,伯爵夫人帶著孩子回到巴黎。1843年李斯特擔任魏瑪大公的宮廷樂長,1848年他又和俄國親王王妃莎茵-維根斯坦同居,並成為貴族,改名為弗蘭茲•馮•李斯特。1861年赴羅馬,為了不和王妃結婚,1865年李斯特自霍恩洛厄樞機手下接受了剃髮禮出家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之後逐漸升等到了輔祭品,但仍然身著神父的黑袍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義大利各處奔走授課,並分文不取,扶助了許多年輕音樂家,如葛利格、德彪西、鮑羅丁等,為普及音樂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匈牙利人為了爭取獨立,將李斯特看作是民族英雄,每次邀請他回匈牙利,都會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1886年他在德國的拜羅伊特(巴伐利亞州靠近捷克邊境)因肺炎不治去世,安葬於當地。

從李斯特開始,歐洲音樂家的地位開始迅速提升,國王王公們都會對他脫帽致敬。

李斯特生前曾是歐洲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經常奔波在歐洲各地演出,他彬彬有禮,善於迷人,堅定地支持蕭邦、白遼士和華格納,他積極探索鋼琴的演奏技巧,充分靈活地運用轉調手法和音色變化的技巧,並推動了管弦樂隊的改革,他的演奏往往是即興的,是一種創造性的演奏,有時就是現場創作,因此相當吸引觀眾。他在魏瑪時為許多新進的年輕音樂家提供了演出舞台,他經常親自擔任指揮,讓這些先鋒音樂家自己出演。

他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並創造了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他的主要音樂作品有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米高梅出品的動畫片「貓和老鼠」其中獲奧斯卡獎的一集「湯姆貓彈鋼琴」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作為全集的背景音樂,也顯示出這個曲子彈奏的複雜技巧),《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帕格尼尼練習曲》,《華格納改編作品:湯豪舍》等。有人以為他的作品技巧輝煌,內容膚淺,但其實李斯特的許多作品把情感投注在對於景象、事物、畫面故事、人格或情緒等等的描寫之上,但那類的曲目大多在聽者角度的理解與詮釋上都略為艱深,而現在較廣為流行的那些曲目,雖然大多都出現了膾炙人口的主題旋律,但曲目本身卻較缺乏情感,因此李斯特才給一些人這樣純炫技的印象,但其實在音樂學者與演奏家之間李斯特的曲目仍然很多被視為藝術價值很高的作品(如但丁奏鳴曲、傳奇曲等),而且他更是位偉大的音樂革新家,並在歷史上對改善音樂家地位,推動新生音樂風格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他最著名的貢獻包括發明了交響詩這一體裁。

他還著書立說,出版多部論文和書信集,他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對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
李斯特部分著名作品簡介

愛之夢

《愛之夢》(德語: Liebesträume),S541,實際上是3首夜曲,據烏蘭(Ludwig Uhland,1788-1862)與符利拉德(Ferainand Freiligrath)的詩上所附《男高音或女高音獨唱用的三首歌曲》(Drei Lieder Für eine Tenor oder Sopran-Stimme)的編曲。共三首:1.據烏蘭的《高貴的愛情》(Hohe Liebe)而譜曲,富於表情的小行板,降A大調。2.據烏蘭的《神聖的死亡》(Seliger Tod)譜曲,極似慢板,E大調。3.優雅的快板,降A大調,據符利拉德的《盡其所能愛的去愛》(O lieb,so lang du lieben kannst)譜曲。其中第三首最為有名,一般提起《愛之夢》,就是指這一首[4]。
音樂會練習曲之一:森林的細語

李斯特從青年時代開始受蕭邦、帕格尼尼等人的影響,苦練鋼琴技巧,成為首屈一指的鋼琴演奏家。此後他也作了一些蕭邦式的練習曲。《森林的細語》(Waldesrauschen)是李斯特呈現給其普魯克納的《兩首演奏會用練習曲》之一,這兩首樂曲作於1862-1863年。熱愛大自然,崇拜大自然本是浪漫主義作家創作的一大特徵,而寫作此曲時作曲家已洞悉人世榮則極盛、逆則難逾的真諦,他於羅薩利奧聖母修道院所在的馬里奧山岡俯瞰俗世,寫出這富於哲理的名曲有其個人的感受。李斯特把音樂從近乎耳語的聲(pp,極弱),發展到颶風般的撼天氣魄。

《唐懷瑟序曲》鋼琴改編版

《唐懷瑟》(Tannhäuser)原是華格納創作的三幕歌劇。作於1842-1845年完整標題為《唐懷瑟以及瓦爾特堡的歌詠比賽》。音樂以小號的號角式演奏揭開了典禮的序幕,音樂進入舒展高雅的「高雅主題」,使人們仿佛看到了瀟灑的紳士和端莊的貴婦人的進行隊列。而《唐懷瑟》的序曲可以說是整個故事情節的縮影。整首作品不但技巧繁複且氣勢磅礴。有三個部分構成,中間部分表現肉慾感的維納斯堡的世界,前後兩個部分是虔誠的朝聖者的音樂。而且這是一首結構宏大的歌劇改編曲,從各種快速音階、琶音、雙音到左右手跳躍的八度、和弦,是典型的李斯特筆下的炫技式作品。
《梅菲斯特圓舞曲》
此曲也常被譯為《魔鬼圓舞曲》,因為梅菲斯特就是歌德劇作《浮士德》中的魔鬼。李斯特的這部作品原來是一首鋼琴獨奏曲,作曲家在1862年將它改編成約10分鐘長的管弦樂交響詩,而後又將其發展成共約70分鐘長的三樂章交響曲《浮士德》中的終樂章。鋼琴版的《梅菲斯特圓舞曲》堪稱是李斯特炫技作品的代表。




曲目

01. Tanhäuser - Overture    [0:17:13.12]
02. Tanhäuser - Recitative and Romance 'O du mein holder Abendstern'    [0:06:36.00]
++03. Tanhäuser - Entry of the Guests in the Wartburg    [0:11:00.38]
04. Tanhäuser - Pilgrims' Chorus    [0:06:22.02]
05. Riensi - Fantasy on themes of the opera    [0:09:14.13]





下載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03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本專輯只限試聽 版權屬發行公司擁有 感謝原創者
請勿作商業行為 也請24HR後刪除 若你喜歡請購買原版


本帖被评分 1 次
由於百度網盤 對於台灣網友與對岸限制 以至於過去的鏈結不見 深感抱歉!!!
若能見時可能他們放寬了!!!
*** 上傳的文件 若失效就不再傳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