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或金国,简称金,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国号“大金”;“金”建于1115年,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开兴二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共经历10位帝王。
灭辽国
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向辽朝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就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五京一被攻下,辽朝随即灭亡了。
女真族始于黑龙江一带,鱼猎为生。辽帝国长期向女真人要珍珠,和狩猎用的鹰-"海东青".辽官川流不息的穿过女真部落,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叛乱,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建立金帝国,后宋,金连手灭了强大的辽帝国。
[编辑]
灭北宋
金灭辽后,与北宋很快成了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以后金与南宋多次交兵,南攻与北伐,均无力改变南北对峙的局面。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
公元1127 靖康年,金军灭辽后即攻北宋王朝,攻破宋首都开封,虏宋徽宗,宋钦宗宋室南迁。金帝国历经金世宗"大定之治",金章宗的"明昌之治"。国力鼎盛,后至1234年,被南宋,蒙古联军所灭。
[编辑]
灭亡
蒙古高原地区原本臣服于金朝。不过随着金朝的衰落,形势开始出现转变。13世纪初,随着蒙古族逐渐强盛起来,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金朝统治者却未能调整其战略,而是错误地选择了断绝与西夏来往、进攻南宋、抗击蒙古的战略,导致三面树敌,自我孤立,形势急转直下。在蒙宋夹击之下,金朝于开兴二年(1234年)灭亡。
[编辑]
经济、文化
金朝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金代文化既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传统文化,又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
金政权刚建立时,女真族尚处于奴隶制阶段,而它所控制的宋、辽地区,封建经济早已高度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真贵族的统治不得不适应当地的情况,走上封建化的道路。女真族的封建化,大约从金太宗时开始,在世宗、章宗之际完成。
封建的租佃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原来使用奴隶生产的猛安谋克户,这时“往往以田租人”,“取租而已”。女真贵族则转化为地主,同时,奴婢及二税户获得解放。
[编辑]
行政区
金朝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共19个。
上京路
东京路
北京路
西京路
中都路
南京路
河北东路
河北西路
山东东路
山东西路
大名府路
河东北路
河东南路
京兆府路
凤翔路
鄜延路
庆原路
临洮路
咸平路
[编辑]
帝王年表
金 (1115年-1234年) 庙号/谥号 姓名 女真名 统治时间 年号
金太祖 完颜旻 阿骨打 1115年-1123年 收国 1115年-1116年
天辅 1117年-1123年
金太宗 完颜晟 吴乞买 1123年-1134年 天会 1123年-1134年
金熙宗 完颜亶 合剌 1135年-1149年 天会 1135年-1138年
天眷 1138年-1141年
皇统 1141年-1149年
海陵王 完颜亮 迪古乃 1149年-1161年 天德 1149年-1153年
贞元 1153年-1156年
正隆 1156年-1161年
金世宗 完颜雍 乌禄 1161年-1190年 大定 1161年-1190年
金章宗 完颜璟 麻达葛 1190年-1209年 明昌 1190年-1196年
承安 1196年-1200年
泰和 1200年-1208年
卫绍王 完颜永济 兴胜 1209年-1212年 大安 1209年-1212年
崇庆 1212年-1213年
至宁 1213年
金宣宗 完颜珣 吾睹补 1213年-1223年 贞祐 1213年-年
兴定 1217年-1222年
元光 1222年-1223年
金哀宗 完颜守绪 宁甲速 1224年-1234年 正大 1224年-1232年
开兴 1232年
天兴 1232年-1234年
末帝 完颜承麟 (无) 1234年 天兴 1234年
西夏的起源及建立
西夏(藏語:mi-nyag མི་ཉག་;西夏文:mjɨ 2.25 njaa 2.18 或 khjɨ 2.28 dwuu 2.5 lhji.j 2.54 「萬秘國」或 phiow 1.55 bjij 2.33 lhji.j 2.54 lji.j 2.54「大白高國」)是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封建政權。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這個時候羌族中的黨項族開始強大起來。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黨項族拓跋思恭平黃巢起義有功,再次被賜姓李。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文字(西夏文)。1038年10月11日稱帝,國號大夏。
[編輯]
西夏的疆域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統治範圍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西夏的經濟
西夏處西涼地區,是游牧民族,經濟並不發達.西夏經濟的來源是靠侵佔宋的土地而成的.西夏在太祖(李繼遷)時期佔領了宋的靈州(今寧夏靈武)和興州(今寧夏銀川)等地,又向西佔領了涼州(今甘肅武威)和瓜州(今甘肅安西)等地.這些地區豐饒五穀,經常種植蔬菜,水果和糧食.黨項人在這個廣闊的農田裡耕作,學會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西夏經濟的發展.並且,西夏長期與漢人雜居,農業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史書曰:「耕稼之事,略與漢同」。
西夏本來沒有瓷器,瓷器靠掠奪宋人來獲得.宋夏慶歷和議以後,西夏與漢族人民交往的同時學會了制瓷技術。西夏毅宗時期,西夏開始興建瓷窯,開始生產自己的瓷器,發展制瓷業。西夏的制瓷中心位於"塞上江南"銀川平原.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區的優點,也有本民族的特點如淳厚朴實等,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西夏瓷器。西夏瓷器還遠銷到海外。
西夏崇宗、仁宗時期,西夏經濟大大的發展.農業,商業,手工業逐漸發達起來,四方的物品會集到興慶,進入了西夏經濟最鼎盛的時期。
[編輯]
西夏的文化
西夏本是游牧民族,佛教東傳甘肅以後,西夏內部開始創造獨有的佛教藝術文化。內蒙古鄂托克旗的百眼窯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畫藝術的寶庫。在額濟納旗黑城、綠城子中發現的西夏文佛經、釋迦佛塔、彩塑觀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發現。
另外,我們還不得不提起敦煌莫高窟。大慶二年(1036年),西夏人消滅瓜莎歸義軍,開始統轄敦煌地區。此時西夏將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莫高窟中,使其更加增添了幾分光輝。從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修改莫高窟。當時莫高窟塗綠油漆,接受了幾分中原文化,還有一些畏兀兒、吐魯番風格。西夏將自己強悍的民族精神和別具一格的文化也讓這座佛教建築顯得更加光輝燦爛。
此外,表現西夏文化的還有西夏文,又稱蕃書。西夏設立蕃字院和漢字院,使西夏民族意識增強,百姓「通蕃漢字」,文化也增加了許多。
西夏還設立蕃學和太學。
[編輯]
西夏的統治
[編輯]
西夏初期及中期
西夏建國後採取聯遼抗宋的戰略不斷入侵宋邊境。夏宋之間的戰爭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宋承認夏的割據地位,夏對宋稱臣。另外宋每年「賜」夏若干財物。但同年夏與遼之間又爆發了戰爭。夏取得了與宋,遼平等的地位。
李元昊死後,他不滿2歲的兒子李諒祚成為皇帝,由其母沒藏氏專政。遼攻西夏,夏大敗,向遼稱臣。李諒祚子李秉常即位後被其母梁氏幽禁。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歸夏。梁氏又發動與宋的戰爭。失敗後被迫讓權於李秉常。李秉常死後他三歲的兒子李乾順即位,梁氏再攬大權。重新發動與宋和遼的戰爭。李乾順親政後採取依附遼,於宋修和的策略。戰爭逐年減少,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1115年金朝立國,開始對遼的進攻。1123年遼天祚皇帝兵敗逃到西夏。同時金使到西夏勸李乾順將遼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擊。李乾順看到遼滅已不可挽回,答應了金的條件。從此西夏歸服金。
金滅北宋時西夏隨其尾跡而入,獲得了數千里的土地。
李乾順死後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內發生了強大的饑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發生了巨大的人民起義。李仁孝的改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編輯]
從桓宗到神宗
李仁孝死後,其子李純祐即位,政治腐敗,國勢日益衰落。1206年他的表兄弟李安全篡位,殺李純祐。李安全改變了與依附金的政策,開始依附此時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族。他發動了與金長達十多年的戰爭,使兩個國家被削弱,而且,他統治時期,西夏百姓十分貧困,軍隊非常衰弱,政治腐敗到極點,而李安全自己卻十分腐敗,沉湎於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四處怨聲載道。再說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並沒有給他帶來蒙古的友好。早在1205年蒙古就開始進攻西夏。至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夏無以抵擋。1211年西夏內部發生宮廷政變,李遵頊篡位,李遵頊仍然保持著襄宗(李安全)的作風,西夏政治更加腐敗。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幫助成吉思汗西征,觸怒了蒙古,次年蒙古第四次進攻西夏。1223年,由於李遵頊聲稱自己不願做亡國之君,便讓位給太子李德旺。
[編輯]
西夏滅亡
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腐敗下,終於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儘管獻宗李德旺是治國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權覆滅命運。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抗擊蒙古。不料機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銀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質,才得免滅國。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勝後又開始對西夏的進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時已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黨項族也被滅族。西夏滅亡。
[編輯]
西夏帝王一覽
西夏 1032年-1227年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夏太祖 孝光皇帝 李繼遷 991年-1004年 參見1
夏太宗 光聖皇帝 李德明 1005年-1031年 參見1
夏景宗 武烈皇帝 李元昊 1038年(建國之年)-1048年 顯道
開運
廣運
大慶
天授禮法延祚
夏毅宗 昭英皇帝 李諒祚 1048年-1067年 延嗣寧國
天祐垂聖
福聖承道
奲都
拱化
夏惠宗 康靖皇帝 李秉常 1067年-1086年 乾道
天賜禮盛國慶
大安
天安禮定
夏崇宗 聖文皇帝 李乾順 1086年-1139年 天儀治平
天祐民安
永安
貞觀
雍寧
元德
正德
大德
夏仁宗 聖祖皇帝 李仁孝 1139年-1193年 大慶
人慶
天盛
乾祐
夏桓宗 昭簡皇帝 李純祐 1193年-1206年 天慶
夏襄宗 敬穆皇帝 李安全 1206年-1211年 應天
皇建
夏神宗 英文皇帝 李遵頊 1211年-1223年 光定
夏獻宗 李德旺 1223年-1226年 乾定
夏末主 李睍 1226年-1227年 寶義
1.以上兩位只是夏王,尚未稱帝,李繼遷及李德明於西夏建國後分別被追尊為太祖及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