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这个《手挽手》音质不太好。王凯平先生是从视频中直接提取的,没有做软件任何处理。
声乐之旅,是王凯平先生自费整理的一部双盘唱碟。下面是唱片内页部分信息。
我个人看法,中国三零后这届男中音中,王凯平先生的音色和质地是独特的,带着天然的贵气。
与音乐风格不同,他待人没有丝毫“偶像包袱”,特别实在,不装不藏。他坦诚地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没怎么开窍,对不住老师们。六十年代毕业后他因为爱人方初善的关系,去了延边工作。一度,他认为身边没什么有经验的老师了,大概是不会再有什么进步了。除了苦练基本功,也没有其他发力途径。他靠悟性突破了瓶颈期,音域和音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领唱的《伐木工人歌》入选《战地新歌》,录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放,引起了中央乐团和中央广播文工团对他的关注。两家乐团当时都启动了调动手续,一家调他的人事档案一家去调他的户口,最后他怎么就被广播文工团调入,到现在都是稀里糊涂的。
凯平先生大约自己都不知道他在业界还有同行型粉丝。在我GZ号的推送下面,旅美男中音岳彩轮说在少年轻狂时代除了恩师黎信昌外,再一位让他服气的一线男中音就是王凯平先生。他形容王凯平声音中有不太与彼时主流风尚相宜的高傲冷漠,是那个时代风格独特的审美类型。与凯平先生同城又是同声部的沈洋说,王凯平八十年代与钱致文合作的那盘盒带是他刚刚学习声乐时经常聆听的盒带,他还说凯平先生那个时代,资源条件不好,但还是出了大家。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状态: 离线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