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9/5/2017]【甘肃音像】《西北花儿轻音乐之一-花儿情》(WAV/百度)
原帖由 bluedave 于 2017-5-19 15:54:00 发表
西北对信天游比较熟悉,花儿倒是比较陌生,下来听听看
确实西北信天游比较熟,花儿真陌生~

花儿盛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陕西宝鸡以西、四川若尔盖一带及西藏部分地区也有流传,是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和部分藏、裕固等民族都喜爱的山歌。多数人认为花儿自明代开始流传。“花儿”,亦称“少年”,又称“山歌子”,因对歌时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而得名。
花儿是西北人民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最好形式。无论是田间收割的阿哥,地头拔草的小妹妹,还是为谋生而奔走他乡从事长途贩运的人,黄河泛舟的筏子客,猎手,牧人等等,都是花儿的创造者、传唱者。人们放开歌喉,漫唱嘹亮的山歌,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纵然生活困苦,但其纯真的情感、热爱生活的天性、对爱情的渴望,并不因生活的压抑而泯灭,这是流淌于高原人民心中的歌!
花儿约有300年的历史,一说由元曲演变而来,曲调称“令”,有百多种。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歌词即兴而编,语言朴实,比喻运用自如。花儿的主体是情歌,保留着许多远古的嫣歇绝唱,展现着广阔厚重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情风俗。花儿发源于古代河州(今天的甘肃一带),然后,沿著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周边的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和地处中北亚的吉尔吉斯斯坦。根据“花儿”的发源地,我们可把“花儿”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河州花儿”,发源于河州地区,即今甘肃省临夏县,现在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有的流传到宁夏。
第二类叫“洮岷花儿”,在洮岷地区,即现在甘肃省的临潭、岷县、单尼一带。
第三类是“西宁花儿”,发源于西宁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三个地区的“花儿”各有特色。
“花儿”的形式多样
“花儿”有句、令、调之分。“花儿”的句,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河州花儿”与“西宁花儿”为四句一首,少数为六句一首:“洮岷花儿”一般三句为一首,少数六句为一首。六句的“花儿”又叫“又套儿”。构成“花儿”的句子编排,三个地区基本相同,大都是前半段引用典故,后半段表达感情。
“令”即曲名。“花儿”的令,一般为地区和民族的名称,如“河州”令、“马营”令、“土族”令、“东乡”令、“保安”令等,有数十种至上百种。各地区的令又没法统一,因而各不相同。“调”即“花儿”的歌谱。不同的令有不同的唱法,也就有不同的歌谱。
花儿分独唱、对唱和联唱三种形式,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而且长於写景,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家庭生活等方面,但情歌尤多。除平时演唱外,各地每年都举办“花儿会”进行比赛。
从花儿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演唱习俗、研究成果、濒危状况来说,花儿属于珍贵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植物,把山歌誉称为“花儿”,在世界山歌中独树一帜,无限的热爱之情尽在其中,凝聚着花儿之乡人民伟大花儿的创造性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花儿,是西北高原流行的山歌,源远流长,形式独特,异彩纷呈,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南北朝时,花儿就出现在文人的诗文中。近年来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及媒体的高度重视,已发展为独立的文化学科——花儿学,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学术领域深受瞩目的一门显学。
学习了~
只是是轻音乐版,倒是想听听叙事抒情写景的花儿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