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bd]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亚洲流行亚洲流行-分享区(VIP) 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bd]

【版块说明】 本版块为付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1  /  4  页   1234 跳转 查看:3850

[分享] 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bd]

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bd]

发烧黄梅小调



唱片名称:发烧黄梅小调
演唱歌手:群星
出版发行:武汉音像出版社
发行日期:


精彩绽放无限的音乐 优美旋律引发无限幽思
清纯歌声顿然使人忘忧

发烧黄梅调 刘三姐主题曲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01 夫妻双双把家还
02 一山还有一山高
03 日久见人心
04 奕风争鸣
05 读西厢
06 戏凤
07 小放牛
08 扮皇帝
09 是男是女
10 远山含笑
11 十八相送
12 楼台送之
13 木兰从军
14 仿英台



在线试听:小拜年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下载链接: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最后编辑临海听风 最后编辑于 2017-02-13 14:50:40
好音乐不仅要保存起来,还要分享给朋友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1、夫妻双双把家还
2、一山还有一山高
3、日久见人心
4、奕风争鸣
5、读西厢
6、戏凤
7、小放牛
8、扮皇帝
9、是男是女
10、远山含笑
11、十八相送
12、楼台送之
13、木兰从军
14、仿英台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好东西,感谢楼主!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这个挺好听的 曾经听过得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谢谢楼主辛苦上传!!!!!!!!!!!!!!!!!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喜欢听的黄梅小调,谢谢分享
 

回复 2F bjqhc 的帖子

谢谢楼主辛苦上传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多谢分享,辛苦了!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非常好听啊,谢谢了。
 

回复:刘三姐主题曲 :《发烧黄梅小调》[wav][360]

曲目到底是哪个啊,CD封底的那个有收藏的,很棒!!
 
1  /  4  页   1234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