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毅的《千字文》讲记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刘宏毅的《千字文》讲记

10  /  11  页   «4567891011 跳转 查看:10510

刘宏毅的《千字文》讲记

回复: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贻的本义是赠送、送给,引伸义为遗留、留给,直接把它当作通假字,看作是遗留的遗字也可以。厥是代词,是其、他的什么什么。嘉是美好,猷者谋也,即谋略的谋字。“贻厥嘉猷”就是将其美好的谋略遗留下来,指的是祖先要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


  历代先贤都有宝贵的家书、家语遗留下来,例如《了凡四训》、《周公戒子书》、《诸葛亮戒子书》、《曾国藩家书》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家书、家语早已超越了家族的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字字都值千金。


  “勉其祗植”的勉是勉励,其是代词,指代子孙后辈,“勉其”就是勉励子孙后代。祗是恭敬,植是树立,树立什么?子孙们要立身、立命。“勉其祗植”就是,勉励子孙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对比之下,我们留给子孙的是什么?是多多益善的金银财宝,因为我们怕子女不成器,怕他们受苦。但是我们要明白,子女是父母的命,你积财给子孙就是从心里已经认定他们不会成才,也就等于变相地希望他们不成才。种了这样的因,子孙会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十分清楚了。他们守着钱财坐吃山空,什么也不会,等他们老了钱也用光了,又没有本领,你让他们怎么办?古人说:“糊涂的爷娘,败家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此处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


  遗留给子孙的是最好的家语忠告,

  勉励他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回复:

省躬讥诫


  省是反省,躬是自己的身体,引伸义为自己、自身,反躬自身。《论语•尧典》里有两句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常被后世帝王引用,是不是真话就很难说了。果真能做到一身担起天下人的不是,不但自己的错误不推卸责任,百姓或下属的失误,也由我一人来承担。这才是大慈、才是孔子讲的仁,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地藏王菩萨。


  讥是讥讽、嘲笑,诫是告诫、劝慰。听到别人的讥讽嘲笑、规劝批评要好好地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急赤白脸地分辩,就是“省躬讥诫”的意思。


  不是自己的过错,别人说也没有说你嘛,真是自己的错就一定要感谢人家。古人说:天堂的人闻过则喜,苦海的人闻过饰非,地狱的人闻过则怒。我们是哪一界的人,不用等死了以后,现在不就清楚得很吗?


  宠增抗极,殆辱近耻。


  荣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顺境和逆境。荣宠、尊荣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高潮。辱是外辱,外来的他人的污辱,是一个人倒霉难堪的低潮时期。人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祸不单行。人在倒霉的时候是墙倒众人推,位置爬得越高,跌得也越重。


  荣和辱是一对,有荣就有辱,所谓荣辱与共。不愿有辱的结局就不要拼命追求荣,荣来了,辱也就同时到了。老子对此看得非常清楚,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都不是好东西,哪个来了都吓我一跳,跟大病在身没什么两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宠增抗极”。


  抗是通假字,通亢,极是极限。荣宠增加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宠就变成辱了,所以说殆辱近耻。乾隆的宠臣和绅还不是宠增亢极吗?乾隆对他的荣宠无以复加,人称他“二皇帝”,结果是乾隆死后第三天就开始清算他,第十一天他就被赐死了。真是“生前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人去了”,最终弄了个“和绅跌倒,嘉庆吃饱”。


  殆是时间副词,表示将要、迫近的意思。耻辱还不一样,内心的羞愧为耻,外来的欺凌为辱。《论语》有“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句。无礼就会变宠为辱,外有辱,内必有耻,耻辱就一起都来了。感觉到势头不对劲,要倒霉,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避免呢?有啊!那就是“林皋幸即”。


  林皋幸即


  林是山林,皋是水边之地。庄子说过:“山林欤!皋址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庄子•知北游》)“林皋幸即”就是,赶快退隐山林,辞官别作了。这个时间、空间既然已经不属于你,就赶快退隐,还能幸免于难。幸就是庆幸、吉而免灾,即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古代做官,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事事处处都得临深履薄。一个不检点,自己受辱事小,家族、老师都要跟着受牵连,责任就大了,所以一见势头不对,就要准备辞官下野,退归林泉,作隐士去了。古代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看看《隐士传》就明白了。下一句的“两疏见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回复: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两疏是汉宣帝时候的疏广、疏受叔侄两个人。此二人曾为太子太傅与太子少傅,是皇帝的两位老师,位高名显。二人怕树大招风,只干了五年就主动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人皆高之。机是机兆、先兆,是事机萌动,但还尚未发出之时的微小状态,《易经》里就有“几者动之微,君子见机而作”的话。


  解是解除,组是组绶的简称。组绶是一种丝质有刺绣的缎带,窄的叫组,宽的叫绶。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或用来拴勋章。后世有受勋,用不同颜色的绶带挂在胸肩等部位,以示自己的官阶、品级,象袁世凯的大元帅服,绶带颜色挂得快开染坊了。


  解组是将组绶解下来,表示辞官不干了。“谁逼”是有谁逼你了吗?没有,是自己辞官不做的。疏广、疏受叔侄见到事情苗头不对,就见机归隐,辞官不做了,有谁逼迫他们这样做呢?


  归隐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下面一段话很有意味、很美,文学意境极高,是《千字文》里文学意境最高的几句话。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能随文入观,随着文字的描写,我们的视野要随之在字里行间展开,象摄影机的镜头一样,时而是长镜头的远眺,时而是近距离的特写,才能体验诗文的美和读书乐的享受。
 

回复: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索居是一个人独处,索是萧索、冷冷清清,闲处是无所事事、清静悠闲。沉默是沉静、不多讲话,寂寥是心中空空洞洞、没有杂念。


  两句话联起来意思是:离群独居,悠闲度日,不谈是非,何等清静。这是人常说的“享清福”。但世间的鸿福好享,清福不好享。整天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车水马龙,儿孙绕膝,忙不完的事,待不完的客,这是鸿福。一旦退下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到了屋内形影相吊,屋外叶落鸟鸣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受不了,“享清福”享死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呢?你的修养不够,定力不够。


  前面讲过了,“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内心追逐外物习惯了,又没有修心的训练,内心守不住,没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大事,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有真享受。当然,这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求古”是探求古人古事,“寻论”是读点至理名言,所获得的结果就是“散虑逍遥”,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了。为什么呢?因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更何况“德能养性,理能养心”,如能坚持用圣贤之言洗涤自己的心灵,“散虑逍遥”是一定的道理。


  散是驱散、放逐的意思,虑是心中的忧虑、杂念。逍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优游自得的样子。庄子最善于“逍遥游”,所谓逍遥于六合之外,游戏乎太虚之间。上下左右前后为六合,到宇宙之外去逍遥,到形而上的太虚去作神仙,那才是真逍遥、真自在。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欣是欢欣、喜悦。奏者进也,奏的本义为送上、奉献,臣子呈给皇帝的本章称奏章。累是心中的牵挂、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心事。遣是排遣、排除。戚是慼字的通假,是心中的忧虑、悲哀。谢是分离开、拒绝的意思,花开败了不是叫谢了吗?招是招致、招募、聚集的意思,如《易经》里的话“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之所以有戚、有累,还不都是我们自己找寻的,能怨天尤人么?人的五官是我们的信息寻感器,神经系统是传感器,大脑是存储器,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搜寻、传导、存储些什么呢?都是些垃圾,都是别人的不对、社会的不好,家人的不是。总之好东西你总也见不到,别人的垃圾你倒收了不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国的、外国的,凡是垃圾统统回收,白天收不够晚上还要加班上网络上去收,你是“破烂大王”。


  这些脏东西传感进来,让我们心里阴沉、寒冷,时间久了就会生病,非用“暖心丸”治不好。什么是暖心丸?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仁爱之心、仁慈之心、测隐之心。如果你能够处处找别人的好处,事事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能聚阳光,就可以暖心,就能解冻你那颗“冷酷的心”,你也就能享受“欣奏累遣,戚谢欢招”了。这两句话要常常地读,最好当做座右铭。


  喜悦一增添,牵挂就排除了;烦恼一丢开,欢乐就到来了。我们感觉上形容得很贴切,刻划得很真实,不是吗?闲来无事,再到庭院和郊野中走一走,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致呢?
 

回复: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非常美的四幅风景画,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的写真。我们随着文字,脑子里要有想象力,越具体越栩栩如生越好。


  “渠荷的历”,渠水所居也,水停之处为渠,此处指水塘。的历是花开得光彩灿烂的样子。三月的桃花,六月的荷花,池塘中六月的荷花开得那么鲜艳,光彩照人。


  荷花又称莲花,是植物中最特殊的一种,东方文化将其视为吉祥物,佛教特别将其作为标志。儒家也推崇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德,宋儒周敦颐专门写有《爱莲说》,称赞“莲,花之君子者也”。古人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莲花的可贵之处,一是处染不染。泥水越污浊莲花开得越美,象征着世道越乱,越能造就一个人。古今中外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生于乱世。孟子也说:“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点也不假。


  莲花的可贵之二是花果同时。荷花开了,花芯即是莲蓬,花蕊就是莲子,象征着宇宙间因果同生,祸福与共。老子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既然是相对,一切事物、一切现象就都是两两成双,共生共存。没有坏就没有好,没有恶也就没有善,没有祸也就没有福。所以老子才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亦迷”。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资源。没有恶人,善人从何而来?没有善人恶人如何才能改恶从善呢?不放弃世间的恶人,能够帮助他们站起来的就是佛。


  “园莽抽条”,园是园林、园圃;莽是草木茂盛、莽莽苍苍的样子;抽条是草木的拔枝、长出新枝嫩芽。园林里的草木抽出了新的枝条就是这个意思。有植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木本植物春天会抽条长叶,草本植物会拔节,尤其是在农村呆过的人都有体会,庄稼有拔节追肥期,拔节之后就要秀穗了。老农民最幸福的时刻一是秋收,二就是听稼禾拔节的声音。在明亮的夜晚蹲在地头,抽上一袋烟,聆听麦子、水稻“咔咔”的拔节声,象听孙儿哭笑一样,享受之极。


  竹子拔节也“咔咔”响,竹笋更是猛然间破土而出,吓人一跳。老人们都不让小孩子去竹林里玩,特别是不许在竹林里大便,说是有蛇。哪里是有什么蛇,是怕破土而出的尖笋刺了小孩子的屁股,说有蛇他就害怕,不敢去了。


  “枇杷晚翠”,枇杷是枇杷树,植物学上属薔薇科常綠的小喬木。枇杷果甘酸潤肺、止渴、下氣。枇杷葉可以清肺和胃、降氣化痰,是枇杷膏与青草茶的主要原料。古代隐居的人,没有条件喝茶叶水,就用枇杷叶煮青草茶,烧焦枣茶,炒大麦煮麦香茶,味道更淳朴、更自然。


  枇杷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悠悠的,不会凋谢,所以说“枇杷晚翠”。到了冬天晚景了,枇杷叶子还是那么青绿,还是苍翠欲滴。


  “梧桐蚤凋”,梧桐树是应秋的树,对应着立秋的节气。立秋一到,梧桐树的叶子准有一片先落地。成语中“落叶知秋”就是指梧桐树说的。蚤凋的蚤是通假字,等于早晚的早字。立秋是在阴历的八月,天气还很热,立秋后面还有一个节气叫处暑。俗话说:晚立秋,热死牛。夏天还没过完,梧桐树就落叶了,所以说它早凋。


  梧桐树开花也很奇特,其他树都是先长叶后开花,梧桐树却是先开花后长叶,花开喇叭状,内有两条长蕊。法国梧桐是世界知名树种,树冠大,用作人行道两侧的遮荫树最适宜。光绪十三年,清政府曾拨银1000两从法国购买梧桐树苗。现在上海静安公园的梧桐树群就植于1897年,是中国少有的古梧桐树群。


  这四句话联起来读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塘里的荷花开得那么光艳,

  园林内的草木抽出了嫩叶枝条。

  枇杷树到了冬天,叶子还是苍翠欲滴;

  梧桐树一到秋天,叶子就早早地凋谢了。


  四句话写了四个景,春夏秋冬。春天是园莽抽条,夏天是渠荷的历,秋天是梧桐蚤凋,冬天是枇杷晚翠,四幅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画,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观想得出来。
 

回复: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非常美的四幅风景画,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的写真。我们随着文字,脑子里要有想象力,越具体越栩栩如生越好。


  “渠荷的历”,渠水所居也,水停之处为渠,此处指水塘。的历是花开得光彩灿烂的样子。三月的桃花,六月的荷花,池塘中六月的荷花开得那么鲜艳,光彩照人。


  荷花又称莲花,是植物中最特殊的一种,东方文化将其视为吉祥物,佛教特别将其作为标志。儒家也推崇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德,宋儒周敦颐专门写有《爱莲说》,称赞“莲,花之君子者也”。古人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莲花的可贵之处,一是处染不染。泥水越污浊莲花开得越美,象征着世道越乱,越能造就一个人。古今中外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生于乱世。孟子也说:“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点也不假。


  莲花的可贵之二是花果同时。荷花开了,花芯即是莲蓬,花蕊就是莲子,象征着宇宙间因果同生,祸福与共。老子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既然是相对,一切事物、一切现象就都是两两成双,共生共存。没有坏就没有好,没有恶也就没有善,没有祸也就没有福。所以老子才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亦迷”。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资源。没有恶人,善人从何而来?没有善人恶人如何才能改恶从善呢?不放弃世间的恶人,能够帮助他们站起来的就是佛。


  “园莽抽条”,园是园林、园圃;莽是草木茂盛、莽莽苍苍的样子;抽条是草木的拔枝、长出新枝嫩芽。园林里的草木抽出了新的枝条就是这个意思。有植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木本植物春天会抽条长叶,草本植物会拔节,尤其是在农村呆过的人都有体会,庄稼有拔节追肥期,拔节之后就要秀穗了。老农民最幸福的时刻一是秋收,二就是听稼禾拔节的声音。在明亮的夜晚蹲在地头,抽上一袋烟,聆听麦子、水稻“咔咔”的拔节声,象听孙儿哭笑一样,享受之极。


  竹子拔节也“咔咔”响,竹笋更是猛然间破土而出,吓人一跳。老人们都不让小孩子去竹林里玩,特别是不许在竹林里大便,说是有蛇。哪里是有什么蛇,是怕破土而出的尖笋刺了小孩子的屁股,说有蛇他就害怕,不敢去了。


  “枇杷晚翠”,枇杷是枇杷树,植物学上属薔薇科常綠的小喬木。枇杷果甘酸潤肺、止渴、下氣。枇杷葉可以清肺和胃、降氣化痰,是枇杷膏与青草茶的主要原料。古代隐居的人,没有条件喝茶叶水,就用枇杷叶煮青草茶,烧焦枣茶,炒大麦煮麦香茶,味道更淳朴、更自然。


  枇杷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悠悠的,不会凋谢,所以说“枇杷晚翠”。到了冬天晚景了,枇杷叶子还是那么青绿,还是苍翠欲滴。


  “梧桐蚤凋”,梧桐树是应秋的树,对应着立秋的节气。立秋一到,梧桐树的叶子准有一片先落地。成语中“落叶知秋”就是指梧桐树说的。蚤凋的蚤是通假字,等于早晚的早字。立秋是在阴历的八月,天气还很热,立秋后面还有一个节气叫处暑。俗话说:晚立秋,热死牛。夏天还没过完,梧桐树就落叶了,所以说它早凋。


  梧桐树开花也很奇特,其他树都是先长叶后开花,梧桐树却是先开花后长叶,花开喇叭状,内有两条长蕊。法国梧桐是世界知名树种,树冠大,用作人行道两侧的遮荫树最适宜。光绪十三年,清政府曾拨银1000两从法国购买梧桐树苗。现在上海静安公园的梧桐树群就植于1897年,是中国少有的古梧桐树群。


  这四句话联起来读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塘里的荷花开得那么光艳,

  园林内的草木抽出了嫩叶枝条。

  枇杷树到了冬天,叶子还是苍翠欲滴;

  梧桐树一到秋天,叶子就早早地凋谢了。


  四句话写了四个景,春夏秋冬。春天是园莽抽条,夏天是渠荷的历,秋天是梧桐蚤凋,冬天是枇杷晚翠,四幅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画,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观想得出来。
 

回复: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耽是沉浸、沉恋、入迷了,以致别人叫也听不见,叫耽,所以耽是耳字旁。寓是寄托,玩市是热闹的集市、游玩的场所,相当于现代的购物中心。“耽读玩市”是在噪杂的市场里还能潜心读书,对外面的一切境界充耳不闻,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汉学者王充。“寓目囊箱”也是说,在王充眼里只有书囊和书箱,除此而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早年曾入太学受业,师事班彪,博通百家言。年轻时游学洛阳,因家境不富,买不起书,便经常到书肆站立着读书,可以过目成诵。他曾做过小官,但不久就辞官回乡,一面教书,一面著书立说。他以毕生心血写下四部哲学巨著:《讥俗》、《政务》、《养生》、《论衡》,但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部。


  《论衡》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公元189年蔡邕来到浙江,看到《论衡》一书如获至宝,密藏而归。蔡邕的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以后,学问突有大进,猜想他可能得了奇书,便去寻找。果然在他帐间隐蔽处发现了《论衡》一书,抢了几卷就走。蔡邕急忙叮嘱:“此书只能你我共读,千万不要外传”。友人读后亦称,真乃其书也。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易是轻易、疏忽;輶是一种很轻巧的车子,有轻忽、轻率的意思。对一些小事很容易轻视、疏忽叫“易輶”。“攸畏”是所畏,有所畏惧。不要轻视小事,不要疏忽很容易的事情,人往往是在阴沟里翻船,一定要重视,这就是“易輶攸畏”。例如讲话时要小心,不能旁若无人。为什么呢?因为“属耳垣墙”。


  属的本义是连接,有关联。耳是耳朵,耳朵与墙是连着的。什么意思呢?隔墙有耳,讲话要小心,要有所畏惧,不要旁若无人。垣是用土坯垒的矮墙,这两句话,语出《诗经•小雅》“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一句。修辞上属于引经,但没有注明出处,所以是暗引。


  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爱打探别人的隐私,“张家长李家短、七个碟子八个碗”,凡事都爱包打听。扒窗台、听墙根是常有的事,尤其古代是土坯墙,挖个洞就可以属耳,更方便。老人们常说:“屋里说话外边有人听,树下说话树上有人听,大道上说话草窠里有人听”,现代观念叫“保密”,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不密则失之于人”,不能不小心、不谨慎。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下面几句话讲的是我们普通的居家生活。具是动词有准备、料理的意思。餐在古汉语中也是动词,有吞食的意思,如餐风饮露。膳、饭是同一类概念,是不同的饮食种类,含义不一样。膳字带个肉月旁,肉食为膳;五谷煮的素食叫饭。我们平头百姓说吃饭,家常便饭,帝王叫传膳,钟鸣鼎食。我们吃饭的长寿,帝王进膳吃肉的短命,如果那时可以验血的话,进膳的一定都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具膳餐饭”说的是荤素饮食的准备,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适口,一个是充肠。适口是可口、咸淡适宜;充肠是能吃饱。人的饮食越简单,身体越健康,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能适口充肠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浪费,不要奢侈。


  适口是因人而异,因地治宜,没有统一的标准。饮食上的五味是要根据空间和世间来调整的,所谓冬不吃夏物,北不餐南食。你非要冬天吃西瓜,鸡命吃鸭食,就有违卫生之道。五味大致上的分类就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注意就会不服水土。山西人爱吃醋,因为山西水土碱性大,酸碱中和,所以叫西酸。山东近海,潮湿寒冷,所以山东人吃葱蒜像吃巧克力一样,叫东辣。湖南人用大辣椒哄孩子,小孩子自小就被辣得昏天黑地。


  由地域和五味的不同,形成鲁、川、粤、淮阳四大风味,再发展出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闽南八大菜系,以及煎煮蒸炸,熬炒扒熘炖等烹调手艺。这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烹饪在五行八作里面属“勤行”,厨子的祖师爷是伊尹。但是为了这口腹之欲,人这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大漏斗,不知吃绝了多少物种,这是口福还是口祸呢,真是说不清楚。
 

回复: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饱饫烹宰”是说,吃饱了以后,再好的东西来了也不想吃了。饫是因为吃饱了而厌倦,不想再吃了叫饫。烹是水煮,宰是宰杀。烹宰是肉食的准备。吃饱了还杀鸡炖鱼的干什么呢?


  “饥厌糟糠”是说,没吃的时候,有糟糠也就满足了。厌是满足的意思,如《论语》中孔子的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糟是酒渣,古代没有提纯技术,酒不过滤,这样的酒也称为糟。现在南方也还盛行吃醪糟酒,淮阳菜里也还有糟鱼、糟鸡等名菜。糠是谷子的外壳,用作饲料。掺糠使水是古人形容奸商的行为,今天换成假冒伪劣了。


  文化革命中,实行吃“忆苦饭”,我有幸享受过“吃糠咽菜”的感觉,一个糠窝头,一碗猪菜汤,多了还没有。麸子窝头挺香的,现代营养学还提倡吃,说是富含维他命B。


  糠就难吃死了,像锯末一样,不用猪菜汤往下送根本就难以下咽。糟糠就是指粗劣的食物,代指艰苦的生活,以后专指共过患难的妻子为糟糠之妻。如苏东坡言:“居富贵者不易糟糠”。


  实际上这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俗话说的:“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亲戚朋友会面要尽量盛情款待,老人和孩子的食物应注意有所不同。请客人吃顿饭是待客之道,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老少区别开。老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弱,要吃软的、暖的;小孩子身体正值发育,牙齿好,胃火大,爱吃凉的、硬的、粘的。


  请老年人吃饭一定要注意,例如,“烫甜粘”是老人饮食上的大忌,有一个孝子在街上给他母亲买的炸元宵,赶快跑回家让老太太趁热吃。儿子一片孝心,老太太只好吃了,吃下去心脏病就发作了,送到医院人就死了。炸元宵是“烫甜粘”三条全占了,老太太等于吃毒药,还有不死的吗?所以请老人吃东西千万要注意。古人说:“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七十岁以上的人,你就不要留他吃饭,万一老病复发了,你说不清楚。八十岁以上的人,就不要留他在家中过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没法向人家的儿女交待。


  故旧是故友旧识的简称,也就是老朋友、老相识,另一重含义包括我们的传统也是故旧,做人固不可以喜新厌旧,不尊重自己的传统也是不应该的。


  亲戚两个字含义不同,现代汉语里面重叠连用了,在古文中要注意区别。父亲一支、父属同姓的为亲,母亲一支、妻子一支,母属、妻属不同性的为戚,内亲外戚,在血缘关系上不一样。读两汉的历史,常常有外戚和宦官把持朝纲的记述。外戚持政,是由于皇帝幼小,汉代有十个皇帝登基时不满14岁。国事只好由母后一系的人协助治理,但是一到尾大不掉,外戚就想篡权。王莽毒死了孝平帝自己篡位当皇帝,就是个例子。
 

回复: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古人有妻有妾,但妻妾有别,妻子只有一个,妾可以有几个。按照《礼记•内则篇》所下的定义,“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明媒正娶的为妻,不依礼法、私自结合,私奔而来的叫妾。帝王尽管有三公六院七十二偏妃,加在一起108个女人,但朝阳正宫的娘娘只有一位。


  御是治理、管理的意思,古代上对下的治理叫御。绩纺:绩是缉麻,就是把麻纤维披开来搓成线,纺是将丝纤维制成纱或线。上古时代还不懂种棉花,上古的布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丝织品则称为帛。穷人穿不起帛只能穿布衣,但最粗劣的衣服是褐,是用粗毛编织的。老子说“披褐怀玉”,就是人不可貌相。妻子要总体管理家务,妾就要负责缉麻纺线、织布做鞋一类的女工、女红。


  妾的另一件工作是“侍巾帷房”,就是要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穿戴。侍是服侍,巾是拢发包头的布。先秦时代,男子是十八岁至二十行冠礼,戴帽子,表示成人了。秦汉以后,有官职、有禄位的人才可以戴冠,没有功名的白丁只能戴头巾。这里的巾,泛指衣冠。


  帷房是自己的寝房内室,古代的房中都有帷幕,床上有幔帐,既可以隔音,又可以保护隐私。布幔在两旁的叫帷,在上的叫幕。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


  白色生丝织成帛叫做绢,齐地(齐国)出产的绢最有名,叫作纨。古语有称“纨绔子弟”的话,就是说穿着用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衣着华美。纨扇是女孩子用的白而园的绢扇,可以在纨扇上面题字、做画。《训蒙骈句》里面就有“含愁班女题纨扇,行乐王维赴鹿柴”,《西游记》里也有“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的诗句。


  绢、绸、缎,统称为帛,我们现代人认为是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丝织品。绢是厚而疏的生丝织物,绢都是白的,没有染色的,故此女子多用绢(娟)取名以示女子的贞洁,《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嫂子就叫李纨。原始的绢就是帛,帛者白巾也,有钱人可以把帛当成纸用以书写,秦汉时期就有帛书。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内有老子《道德经》、《易经》等帛书,非常宝贵,是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道德经》本子,相信汉以后的古人都没有见过。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竹简804枚,内有《老子》、《孙子兵法》等古书,几乎就是原版的经典著作,使我们一下子解决了连司马迁都糊涂的问题。原版的《老子》才二千言,后世五千言的《老子》显然是修订版,很多历史上待考证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用熟丝(染色丝)密织的帛叫做“锦帛”,其中薄者为绸,厚者为缎,不要搞混。


  上古时代没有蜡,所谓的“烛”是照明用的火炬、火把,不是蜡烛。唐以后才有了由动物、植物或矿物油质制作的蜡烛,如有石蜡、蜂蜡、密蜡等。素蜡就是白色的蜡烛,形容人的脸色不好称为“蜡白”。“银烛”就是银白色的蜡烛,炜煌是火光炫耀的样子。


  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回复: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昼眠夕寐”是白天午休,晚上睡觉的意思,很容易理解。眠者寐也,二者都是熟睡,睡着了的意思。眠,目字旁偏于闭目安然的样子,寐,上面的宀代表房子,下面是床,表示安卧熟睡的样子。眠是很随便的闭目小憩一下,寐可就是正规地躺在床上大睡。寐字用的很正规,如说,梦寐以求、夜不能寐。眠就用得很随便了,如春眠、冬眠。


  “蓝笋象床”说的是卧具,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装饰的床榻。蓝是古代用于染青之草,从中可以提取出青颜色,荀子在《劝学篇》说过“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的话。笋是嫩竹子,用嫩竹篾编的席子既柔软又凉爽,再用蓝草染成青色,是很贵重的。《书经•顾命》里就有“敷重笋席”的话。象床指的是用象牙装饰的床,床架用硬木雕花镂空,中间镶有象牙和贝壳等装饰品。


  上面四句话描写了南朝金陵士大夫阶层奢靡侈富的生活: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白天小憩,晚间安寝,

  象牙装饰的床榻铺着软软的竹席。
 
10  /  11  页   «456789101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