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16]晴朗的一天——选自蝴蝶夫人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一曲倾心外语单曲 [2006-5-16]晴朗的一天——选自蝴蝶夫人

1  /  5  页   12345 跳转 查看:7620

[2006-5-16]晴朗的一天——选自蝴蝶夫人

[2006-5-16]晴朗的一天——选自蝴蝶夫人



引用:



晴朗的一天——选自蝴蝶夫人



    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歌剧描写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深信他会回来。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了。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资料音乐来源网络

 

回复:

一丝不苟的荐析,使古典艺术逐渐融入大众百姓欣赏之列.谢谢.....
 

回复:

经典啊
 

回复:

这是FRENI的演唱,不是黄英的!
 

回复:

-------- cadenza 朋友写的趣闻:

“据可靠消息称:Freni从来没在舞台上完整地演过蝴蝶夫人,因为她总是太爱动真情,以至于不能平静地在一晚唱完这部歌剧。”(“Mirella Freni never performed the title role in a full production of Madama Butterfly because she said it made her too emotional:"I tried to do it once. In rehearsal I cried so much the pianist started crying too.")

-------- orfeo朋友对这一趣闻的补充:

“Freni的确从来没在舞台上唱过这个角色,不过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她比较爱护自己的嗓子
Freni选择角色的谨慎是出名的,难怪有人会称她“La Prudentissima”,当然也正是得益于这一点她才能成为长青树。Freni认为蝴蝶夫人这个角色太累,在舞台上差不多从头唱到尾,对嗓子没什么好处,因而也就放弃了在舞台上演唱的机会。”
 

回复:



引用:
最初由 corelli 发表

这是FRENI的演唱,不是黄英的!


多谢大正指点,图片更改了
 

回复:

支持一下赵大哥
 

回复:

谢谢楼主带给我们的享受~~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幻想的话,我是想借这里一席之地,请教诸位:
谁知道哪里有中文演唱的版本吗?(我找过很多地方,都没有能找到中文演唱的版本。)

按:当今的歌唱者都以“唱意大利文”为时尚……
其实,如果考虑到听众的绝大多数,我的感觉是:一些感情细腻、尤其篇幅又比较大的歌曲(这首巧巧桑咏叹调《啊,晴朗的一天》正属于此类的典型)如果能用中文唱,则对于大多数听众(甚至包括音乐修养基础“相当可以”的那部分听众)更具备美感——能更自然进入(并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世界。

这咏叹调已知的中文演唱版有,例如,上海歌剧院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演出版,由林明珍、饶鉴分别扮演蝴蝶夫人和平克尔顿,用中文演唱。

那段时期或稍后(如:70年代末?)《中国唱片》曾经出过《啊,晴朗的一天》的中文版演唱密纹唱片。

我非常想得到这样一个中文演唱版——各位(尤其楼主斑竹等资深人士)见多识广,能帮帮我吗?
 

【又附:】一则小小的、然而颇振奋人心的消息:

我在网上查到这么一则小小的、然而颇振奋人心的消息:
********************************************************
2.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2005届毕业汇演                 
2005年11月30日晚,中国音乐学院演奏厅内沸腾了,春花秋实,硕果累累.01届的学子们正在举行毕业总结汇报演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表演教研室努力拓展创新,取得了新的辉煌.昨晚,音乐与戏剧的力量让观众耳目一新,外国歌剧全部用中文演唱----中国音院的又一大创新。
节目单:……《卡门》(中文表演) 《再别康桥》(中文表演》  《原野》  《蝴蝶夫人》(中文表演) ……

(见:http://yycb.shangwusou.com/index.html  进菜单“内部演出录像”页)
********************************************************

^_^!
能有一个音乐院校“声歌表演教研室”的老师们“胆敢质疑”原文演唱之“神圣”、敢于引导学生们面向社会绝大多数公众、把“用中文演唱”提高到“创新”的高度:可喜可贺!
 

回复:

二战以后欧美歌剧都改用原文演唱了,中国歌剧教育还在传播普及阶段,用中文演唱有一定作用,但赶上国际音乐舞台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  5  页   12345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