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准备解放台湾时,舒同被内定为首任台湾省委书记,参与对台敌工工作,派出大量地下党到台湾,包括后来在台判死刑的朱谌之。舒同也是与国民党于右任齐名的书法家,以“舒体”闻名于世。
元老舒同百年诞辰,各地举办纪念活动,北京也高调在零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舒同诞辰百年座谈会”。中共执政以来,元老无数,但可以如舒同般高规格纪念的却不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 家 宝亲笔写信给舒同夫人王云飞,以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说:“舒同同志是值得纪念的。他不仅有非凡的革命经历,而且有深厚的艺术造诣。他的书法凝聚了他的精神和风格。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也把美好的作品留给了人间。”政治局常委吴 官 正亦专函舒同夫人王云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 铁 映出席座谈会,国务委员陈 至 立发表讲话。吴 官 正致函说:“舒同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书法造诣高深精湛,自成一体,蔚为大家。他的革命精神和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陈 至 立也称赞舒同是老辈一革命家、人民艺术家、新中国书法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舒体书法艺术创始人舒同的百年诞辰之际,舒同夫人王云飞老人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忆述舒同,称舒同是“没有弟子而学舒体者甚众,没收学生而临摹者遍布。”老人说:“舒同是书法家世人皆知,但舒同的很多革命故事鲜为人知,舒同与台湾还有一段缘由,知道者甚少。”
王云飞年仅十四就参加八路军了,《红旗飘飘》还历史记载过她曾用手榴弹欲与日本侵略军同归于尽的事迹。老人已八十高龄,但对舒同的往事记忆犹新:“舒同话很少,他说自己更少,是因为他长期在军队中担任政治部主任、社会部部长、国军工作部部长等职,做隐蔽工作的保密习惯,令他谨言慎行。”
写一手舒体字,被毛泽东称为“马背书法家”、还有“党内一支笔”之称的舒同,词章功力人见人赞,党内许多重要文章、文件都出自他的手,但建国后他从不出传记、回忆录,不收学生和弟子,连回忆文章都不写,“恐怕都与他的隐蔽工作性质有关”。
许多人不知道,一九四八年共产党准备解放台湾时,舒同是中央和华东局内定的台湾第一任省委书记,并派出大量的地下工作者到台湾。那时,中共认为蒋介石大势已去,解放台湾指日可待。当时舒同任华东局社会部部长,内定他任台湾省书记,刘格平为副书记,并确定了省委、省政府各部厅、各地委,甚至各县委的班子都已经组建和培训得很好。虽然没有正式上任,但舒同以华东局社会部长的身份直接参与对台的敌工工作。一九四九年十月至十一月间,解放军攻打金门和舟山群岛先后失利,解放台湾比预期要困难。那时中共潜伏国民党内最大的内线是称为“密使一号”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为取得吴石掌握的重要军事情报,时任华东局社会部长的舒同决定派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情报工作的女党员朱谌之赴台与吴石联系。
台湾地下党被摧毁
据悉,朱谌之从香港抵台,吴石在寓所秘密接见朱谌之,提供了一批绝密军事情报资料,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舟山群岛和大、小金门的《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岛各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海、空军的部署及兵力情况等。
这批情报通过管道很快从香港送到华东局,由舒同递送去北京。当年毛泽东听说这些情报是经一位女共产党员秘密赴台从一位国民党高层的“密使一号”那里取回时,当即嘱咐:“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还在红线格信纸上写下:“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春早。”后来因国民党保密局抓获共产党台湾工委委员陈泽民,随后又抓获工委书记蔡孝乾。蔡变节,导致岛内四百多名共产党员被捕,吴石、朱谌之都难幸免,并被执行死刑。
其实,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舒同分管台湾工作时见端倪,翻阅五十年代初的《解放日报》,可多处见到有关台共创办人谢雪红到上海,与舒同一起出席活动的消息。后因解放台湾没有实现,舒同没能上任,原定赴台主要班底开办了华东革命大学。
台湾为什么没能解放?前中联部副部长王力曾是舒同的老部下、老同事,在文革中被打成“王关戚反党联盟”。王力说:“毛泽东同我讲过,这是我党七大后所犯的第一个大的历史错误。当时,蒋介石在台湾立足未稳,美国人也从台湾撤走了第七舰队,本来是解放台湾的最好时机,但是我们丧失了时机。我们只看到胡宗南在西南还有大军,于是二野分兵去了西南,三野又要守备大城市和扫清残敌,所以没有把二野三野集中起来解放台湾,而是以劣势兵力在金门打了败仗。这样蒋介石在台湾的棋下活了。在大陆,蒋介石输了,我们赢了;在台湾,我们输了,蒋介石赢了。这是一个大的历史错误,是不能挽回的错误。但是我们同蒋介石还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中国要独立,第二中国要统一。这个统一就不能不是长期的了。”
台湾没有解放,舒同最终没能上任,但舒同是中共对台工作的第一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记载。王力称:“舒同的雄才大略,在这个舞台上本来可以演出宏伟壮观的活剧来,但是历史使他没有得到演出的机会。可见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要受机遇的限制。这里提到这一段历史,是为了使人们知道,舒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革命老人何香凝就曾经表示:“国共各有一支笔,共产党是舒同,国民党是于右任,各有千秋,我还是喜欢舒同。”为了这国共的两支笔,王云飞有个心愿,和平时期加强国共两党、台海两岸人民的交流,希望有机会展示两位大师的书法作品,“在大陆、台湾两地开一个舒同、于右任书法联展”。这大概是国共文化艺术的新合作。
舒同是江西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从小喜欢读书写字,年少时考上“尚志学校”,亲友引以为荣纷纷解囊,出资供他完成学业。一九二零年,舒同进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这时正值“五四”运动影响中国方兴未艾,舒同受影响投入其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县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舒同遭通缉,遂转为地下工作。一九三零年舒同加入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爆发后,舒同先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随后参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以后曾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舒同在一九四三年和一九四四年之交从延安到了山东担任山东分局委员兼秘书长。当时分局的领导核心是罗荣桓、黎玉、萧华和舒同。中共执政前,舒同较长一段时期在山东和华东局工作,任华东局常委、秘书长兼社会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直接参与华东解放战争的指挥工作。
解放战争年代,在华东战场,几乎每次大战役都留下了舒同直接指挥对国民党军队策反、倒戈、里应外合的行动。四六年,时任华东局常委、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的舒同接到董必武密函,指可以派人联络青岛国民党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舒同派出社会部的一位科长及华东局秘书长前往,但韩练成指名要舒同前往。华东局另外几位同志不同意舒同前往,请示前线的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陈回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舒同能亲去四十六军,有可能扭转山东局势。
舒同在纵队联络部长杨斯德陪同下前往青岛,先被软禁了三天,然后正式接触,共用了七天的时间,策反成功。在接下来的山东莱芜战役中起了重大作用。杨斯德在八九十年代出任中共中央对台办主任。
差点出任人民日报社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舒同兼任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共山东省第一书记,又被贬任陕西省委书记等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值得一提的是,舒同与毛泽东接触最多时是在延安的三年时间,他先在党校学习,后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舒同很获毛泽东的赞赏,毛一直想留舒同在身边工作,一九五四年,毛泽东希望安排舒同到北京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结果舒同要去山东任第一书记兼济南军区第一政委。毛泽东不以为然,要他当省委书记可以,同时还可以兼人民日报社社长。结果要杨尚昆在边打圆场说,回北京再议吧。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舒同曾与不少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共事,他在军委工作时,胡耀邦是组织部副部长,一九六五年,胡耀邦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从山东贬往陕西任省委书记,分管文教工作。在工作中,两位老战友产生矛盾,后来胡耀邦坐叶剑英元帅专机离开陕西时,舒同到机场送他,伸出手来要与胡耀邦握手,胡耀邦不握,转身就走。
文革后期,胡耀邦跟着邓小平讲“高举骨头”,邓小平被批右倾翻案,胡耀邦一起被打倒,舒同此时是陕西右倾翻案的典型,只身到北京申诉,顺便到医院去看望胡耀邦,两个“黑帮”重归于好。胡正在写检查,写的字正是舒体。文革结束,舒同从陕西回到北京,是胡为他安排了工作。胡耀邦在指导别人写字时,建议除了要学颜体、柳体,还要学习现代的舒体。
中共前总书记(***)五十年代在华东局工作,华东局盛行舒体。王云飞说,虽然没有舒同的专门作品集,很多人都是从几个字开始学起,如临摩舒同的题字等,学习的人成千上万,其中就有年轻时的(***)。一九八八年,北京有关部门筹备首个舒同的“个人作品展”,而作品都是从散失在社会上借来的。(***)闻讯,专门请到上海展出,盛况空前。(***)亲往观看,当时还请教舒同狼毫是怎么运笔的。(***)的好学,让已年迈的舒同留下深刻印象。
一九九二年,舒同病重住院六年,(***)十多次前往探望,媒体均没有作报道。舒同住在北京三零一医院,病重时已不能讲话了,(***)还是抽空去探望。王云飞对当时任总书记的(***)说:“他都已经不能说话了,你还一再来看他,说明你是一个高尚的人……”。舒同去世当天,(***)即作了批示,数日后又作了第二次批示,指舒同是共产党中特殊人物,具革命家和艺术家双重身份,要给予高评价,要提高治丧规格。
舒同从五岁始学习书法,九岁便声播乡里。少年时期家境贫穷,没有充足的工具材料用于练字,因而曾削竹为笔,调泥代墨,在青石板上反覆习书。据悉,十二岁时,舒同曾为人书写“如松柏茂”四个大字榜书匾额而远近闻名,由此获得“神童”、“才子”的美誉。舒同遭国民党通缉四处流亡时,书法就是他寻找党组织过程中绝好的掩护。
舒体又称“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在几十年的艺术锤炼中,舒体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舒体书法艺术。舒同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在上海工作期间,留下了华东师大、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一医、二医、上戏等校名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台名、劳动报报名等一批精品,至今他所书的“上海”两字,已成为上海的城市标志。
舒同是得到历史和世界承认的书法家。王力称,舒同称得起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罕见的真正的货真价实的革命家和艺术家相结合的人物”。他认为,舒同是帖碑并重,帖碑兼临。既不偏重帖而贬低碑,也不偏重碑而贬低帖。一切前人的精华都注重吸取,融真、草、隶、篆于一体。所以舒同的书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舒体被国内外公认是沉雄而峭拔,在恣肆中见逸气,忽似壮士斗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杯勒马,意态超然。”舒同已长逝于世,但他在中国在全世界流传的作品,将千秋万世焕发着光辉。
舒同小档案
一九零五年生于江西东乡。一九二零年进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习。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中共东乡县委书记。一九三零年加入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爆发后先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随后参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以后曾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四四年担任中共山东分局委员兼秘书长。中共建政后任中共山东省第一书记,六一年被撤职,成为全国唯一一位因大跃进而受处分的高级干部。六三年调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文革期间受迫害,一九七七年获平反。一九九八年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