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成龙

康熙二十三年,被江南人呼为“于青菜”的一代廉吏于成龙殁于两江总督(康熙六年,按行政区划分,江苏、安徽为江南省,与江西省合称“两江”。总督为最高行政、军事长官。督府在江宁,现南京。)任上。临终,身边无一亲人。僚吏清点其遗物:床头,仅靴、带和绨袍一领:堂后,碎银三两,钱二千,粟米五六斗,盐豆豉数钵。灵柩归回故里,士民万人聚哭,家家绘像祭拜。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沁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明末贡生,清顺治末年谒选出仕,20年间从知县累升总督。无论“七品芝麻官”还是封疆大吏,也无论身居穷乡僻壤,还是鱼米之乡,于成龙清正廉俭,始终如一。


顺治十八年,于成龙为广西罗城第一任清朝知县。到任,寄居关帝庙内,支床于周仓像后,垒土为案,一锅一盆。任武昌知府,其长子自晋来鄂探望家父,亦餐餐青菜豆腐,与往日无异。别去适逢厨下腌鸭一只,遂割半予以子带回。此事传开,民间便有“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子临行割半鸭”的歌谣。康熙十七年迁任福建按察使,买萝卜百斤供沿途食用。


康熙二十年,康熙帝召见、褒奖了于成龙。


不久,于成龙由直隶巡抚擢升两江总督。是年,于已逾花甲。赴任途中,不扰民,不惊动府道州县,乘驴车,住小店,风雨兼程,辗转千里,直抵江宁督府。“两江”地处长江中下流域,沃野千里,富庶丰腴,而于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每餐必食萝卜青菜。主仆无茶可饮,采槐叶充之,日久,衙后槐树,枝朗叶疏。逢灾年荒岁,更为俭啬,屑糠杂米为粥,以节省之粮赈济饥民。于成龙少食鱼肉,常嗜菜蔬,士民称他“于青菜”爱之怜之敬之颂之。


于成龙力倡节俭,身体力行,士大夫争相效仿:食粗粝、去精细,减车轿、仆从,不着华丽服饰,婚嫁不用音乐……于任上仅三年,政风社情,焕然一新:官吏廉洁自律,勤政爱民。两江百姓乐业,人户丰瞻。


于成龙上不负庙堂,下不负黎民。自甘淡泊,黾勉从事,积劳成疾,病逝任上。康熙南巡,对其大加褒扬,并谕两江属官,尔多效前督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