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源于奚琴,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弓子等部分组成,音箱多为梯形,两弦,用马尾弓拉奏,可以演奏双音。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弓子等部分组成。

由于流行的地区有别,琴箱的造型也不同。西部巴、伊、乌和锡盟为正梯形,琴杆上端雕刻着马头。东北部的呼、哲和昭盟为倒梯形,琴杆上端刻有鳌头。此外,还有六方形或八方形的。

琴箱框板用硬质木板制作,上下两板开有装入琴杆的孔眼。左右侧板上开有出音孔,琴箱蒙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还有少数的马头琴,两面都蒙薄板,并且做成拱形。

琴杆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在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又称把子),顶端为琴头。

弦轴采用琴杆木料,上面刻有瓣纹,便于拧转。马头的雕饰,有的在琴杆顶端直接雕出,有的则是雕后粘上去的。

弓子用藤条作杆,马尾做弓毛。两条琴弦分别用几十根长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特别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的外表装饰很有特色,在原来的马头琴共鸣箱上,多用油漆彩绘民族形式的图案,古色古香,雅致大方;中、大马头琴则在琴箱面板的边缘,用黑白相间的细木条镶嵌出各种图案或线条,加之音孔的对称开列,很富有蒙古族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