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流皇后》中,太后下嫁情节是全剧重心之一。这事件不同于一般的宫闱隐私,所以学者如孟森、胡适、商鸿逵等皆曾著论考证。
太后出身于科尔沁蒙古贵族,史称孝庄太后。最早是孝庄的姑姑嫁给了皇太极,但久未生子,于是她举荐了自己的侄女孝庄也嫁给皇太极。孝庄在一段时间里,也没有生儿子。于是孝庄的亲姐姐也嫁给了皇太极。这样一来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有姑侄三人嫁给了皇太极,这倒不是怕皇太极没有儿子,而是想通过生下有博尔济吉特血统的接班人,巩固蒙古科尔沁部同满族皇室的关系。皇天不负有心人,孝庄于崇德初年终于生下儿子,这就是福临。其实在三个博尔济吉特后妃中,皇太极最喜欢的是孝庄的姐姐,但她姐姐在崇德六年病死了,而皇太极也于崇德八年病逝,福临继位为皇帝。母以子贵,孝庄由妃而册立为后。在清初历史上,孝庄历经三朝,两辅幼帝,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从利用矛盾,在诸多有资格当皇帝的人中把福临推上皇位,到擒杀鳌拜,支持康熙亲政,她都起了重要作用,稳定了清初的政局。
孝庄比多尔衮少两岁,皇太极死时才三十二岁。除了五花八门的传说外,一般认为孝庄下嫁是事实的主要有这三点根据:(一)张煌言《建夷宫词》中有这样一首诗:“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春官指礼部,太后而曰“婚”,自然是改嫁了。(二)多尔衮为顺治叔父,清廷先称为“皇叔父”,后则迳称“皇父”。(三)孝庄病重时,遗命不与已故丈夫太宗皇太极合葬,别营陵墓于关内,她的理由是太宗奉安已久,不可为她惊动。后人认为这是她不自安于太宗陵墓的缘故。
孟森对这三点都予驳正:(一)张煌言是明遗臣而坚持抗清,写诗时人在南方,依据又是远道之传闻,邻敌之口语,难保不借此以渲染新朝的丑秽,故不能据此孤证作完论。(二)古代已有尚父、仲父之称,都是对功臣的尊称。多尔衮功高,所以皇父也是尊称,非父亲之父。(三)清代皇后与皇帝分葬,不止孝庄一人,如孝惠之与顺治,而且当时已有另一皇后孝端(孝庄的姑姑)与太宗合葬,自更难再合葬。
然而持相反意见的也有理由:(一)这时清人已入主中国,议论皇家私秘是要掉脑袋的,民间为什么敢有这种传说?(二)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和古代称功臣为尚父(音“府”)、仲父不同。《清圣祖实录》记孝庄临死前对她孙子康熙说:“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这里的皇父虽指顺治,但说明皇父即父亲之意。她的灵柩浮厝于“暂安奉殿”近四十年。多尔衮逝世之初,一度尊称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后来忽又废黜斥责,乾隆时又追尊了。这些都是很特殊的。胡适就感到“皇父”之称是一关键,并说:“下嫁之传说已无证据可察,而‘皇父’之称自是史实。”(三)清代帝后分葬,虽有先例,但皇后陵墓都在陵园“风水墙”内,后来孝庄安葬的却在“风水墙”外。(四)满洲旧俗,娶兄嫂、姑母、侄女甚至继母的很多,并非是见不得人的丑事,顺治祖父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其中一个。孝庄扶幼主在入关初期,汉化未深,从风俗上看也有此可能,只是后来在汉族文化的压力下又讳言了。
四川师范学院藏有《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一书,后有刘文兴跋文,说他父亲在宣统初年,于内阁中曾见太后下嫁诏书,遂以闻于朝廷,这应当是最有力的证据。可惜这诏书未曾流传,刘文兴跋文也就成了一面之辞,因而至今仍感确证不足,孝庄下嫁一事终成疑案。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就是太后下嫁问题,太后下嫁了没有?我看一个材料讲,说太后下嫁,讲了八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说他的母后为了保持顺治的皇位被迫下嫁,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顺治的皇位是经过非常复杂激烈斗争才而确定的。
第二说满洲有个习惯,兄死弟娶其嫂这个习惯有,但是这属于推论,不能作为证据,有这种现象,弟弟娶他嫂子的,但你不能证明多尔衮娶了他嫂子。
第三就是多尔衮自称皇父,皇父摄政王,这个是个称呼,尊称,有人说是他自称,有人说别人尊称,不能以称呼确定他身份,大家知道光绪称慈禧太后叫皇阿玛,皇阿玛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变性了,变成男性了?所以这个也不算为证据。
第四就是蒋良骐写了一部书叫做《东华录》,《东华录》里面有一句话,就嵌喽蛴惺焙虻交使谠骸U飧鲆膊荒艹晌ぞ荩蚬埠茫蛘咂渌蛞埠茫姨笊塘渴虑椋使谠海膊荒芩得骰侍蠹薷耍薷陀貌蛔沤使谠毫耍∫患伊耍褂玫交使谠毫耍吹怪っ髅患薷?
第五个,有的文章说顺治有谕旨,太后下嫁,我可以郑重地跟大家说,到现在为止,谁也没看到谕旨,没看到就不能说明一条史料证据。
第六,人说有一个下嫁诏,太后下嫁的一个诏书,我可以郑重其事地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他看到了下嫁诏书,档案里面没有,文献里头也没有。
第七就是说孝庄死了之后,她本来应该到沈阳的北陵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没有,她葬到清东陵,这一条你不能证明她嫁给多尔衮。因为她事先说过。她说皇太极已经故去很多年了,如果重新把他坟启开的话,就惊动了亡灵,她很长时间和她儿子顺治,孙子康熙生活在一起,这样她最后和他儿子、孙子墓葬在一起,所以孝庄的陵墓放在清东陵,不能证明她下嫁给多尔衮。
第八个证据就是张煌言,(就是)张苍水,他写了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建夷宫词》有四句话:上寿殇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就明确说出来了,是太后下嫁了,这是在我们上面讲的这些材料里头惟一直接说到太后下嫁的,我们对这首《建夷宫词》做一个分析吧,他标题叫《建夷宫词》,建是建州啊,这里头没有用后金,也没有用清,“夷”就是夷狄那个 “夷”,明显地带有一种民族的偏见。大家还要想,这个时候,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势力和清朝是对立的,所以出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当时因为他算南明,记在异国之文,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而且是诗词,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的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可以比附,最后可以这么说,太后下嫁没下嫁,有下嫁的诏书没有,有人说可能国内毁掉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把诏书送到朝鲜,但是朝鲜的书里面《李朝实录》里面没有记载这个事情,我认为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情愫可能有,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绝对无,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条过硬的材料证明皇太后下嫁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