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7]【古典】★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320k/mp3)





                            ★ 中文名称: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
                            ★ 英文名称:Concerto For Flute, Harp, Clarinet
                            ★ 音乐作家:莫扎特 Mozart
                            ★ Flute:Emmanuel Pahud
                            ★ Harp:Marie-Pierre Langlamet
                            ★ clarinet :Sabine Meyer
                            ★ Conductor:Claudio Abbado



这张专辑收入了莫扎特的三首作品:单簧管协奏曲,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一号长笛协奏曲



单簧管协奏曲

这是莫扎特所谱写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也是唯一的单簧管协奏曲。
它是为当时举世无双的单簧管高手史达德勒而写的。这首协奏曲和莫扎特的另一首单簧管杰作"单簧管五重奏曲"
都是受到了史达德勒卓越的演奏技巧的刺激而谱写的。当时这种新乐器尚未成为管弦乐队的编制内乐器,莫扎特
凭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尽量利用其最低音附近的音域以资与高音域对比而产生巧妙的效果。虽然主奏声部淋漓尽
致地发挥了灿烂的技巧,但担当音乐实质的不仅是单簧管,而是主奏与协奏彼此呼应。乐队也对整个作品的艺术
架构负有同等的责任,甚至主奏也担任起伴奏的任务。莫扎特采用单簧管担任主角的两首作品,都没有用降B调单
簧管而用的是A调单簧管,这可能与史达德勒的喜恶有关。A大调与 g小调一样,一向是适合莫扎特音乐特质的调
性,莫扎特籍此在这首协奏曲中里孕育出生气勃勃的感官性气氛,揉合在他晚年创作具有的平静澄澈的情境里显得
优美无比。

乐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整个长度超过莫扎特大半的协奏曲。此曲沿袭协奏曲的固有形态
先由乐队呈示主题开始,第一主题由弦乐器引出,接着管乐器加入,然后由主奏单簧管呈示温柔妩媚的第一主题
充分展示出单簧管柔美的音色和力度。
第二乐章 慢板,D大调,3/4拍子,三段歌曲形式。 在弦乐器的伴奏下,单簧管平静地奏出了主旋律。这是一首
难以言传的忧郁的挽歌,好象天鹅临死前最后的哀鸣。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A大调,6/8拍子。 这里一改前面慢板沉重的曲调,显得轻松而有趣,它以音域或节奏
的对比造成几分幽默的气氛,在表达欢乐光彩的同时又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怨。




长笛与竖琴协奏曲

这首《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K299/297c,作于1778年4月。那年莫扎特22岁,在法国巴黎结识了当时有名的长
笛演奏家—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公爵的女儿是一位竖琴演奏家,也是莫扎特的学生。此曲是1778年莫扎
特应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
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
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
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乐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有两个呈示部。以演奏C大调分散和弦的第一主题始,以协奏曲常用的方式发展
第二主题在原调下,分配给圆号、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等,经华丽的尾声引出主奏乐器的呈示部,在竖琴的
琶音铺垫下长笛奏主旋律第一主题结束后转成属调,在第二主题之前有长笛奏副主题。第二主题由竖琴与长笛分
别表现后,经快速音群而进人发展部。发展部以A小调的柔美旋律为中心,长笛颤音以渐强方式重复一遍后,进入
再现部。再现部在竖琴分解和弦伴奏下,长笛的副主题与第二主题都以原调复现,在四六和弦上经过华彩而结束
第二乐章 小行板,F大调,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只用弦乐伴奏,柔美的第一主题与属调上的两个第二主题一
一呈示之后,插入一段竖琴流畅的音群,3支旋律回到原调再现后,经华彩乐段,以弱音消失。
第三乐章 快板,C大调。主题先由弦乐表现,管乐重复,合奏主部后,竖琴以新的独奏主题登场,由长笛引出G大
调旋律。第一插句在弦乐帮助下,由长笛展示,竖琴重复。第二插句为F大调。对用过的素材作发展处理,第一插句
以原调再现,经由合奏中的开头动机形成的经过部,引出华彩,回旋主题第三次再现,最后主和弦以强奏华丽地结束




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1号K.313

莫扎特的G大调长笛协奏曲和他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写的,这次干脆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筹
措从萨尔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贵的长途职业旅行所急需的款项。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亲已远游至曼海姆,
那里有著名的乐队和歌剧院。曼海姆的宫廷对这位二十一岁的天才并不太感兴趣。最后,一位业余长笛家德.让--
个在曼海姆的荷兰人-前来约请莫扎特创作一些简易的长笛协奏曲和长笛四重奏。长笛作为独奏乐器,莫扎特并不
喜欢,所以尽管手头拮据,还是迟迟不写。荷兰人于1778年2月底离去时,订货还远没完工,莫扎特的收费只好减半。
但是,尽管他不喜欢这一乐器,但一动笔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荷兰人收到的一首G大调协奏曲远远超出了他原先期
望的业余水平,并且成为此后二百年来长笛演奏家和听众的艺术享受。

乐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G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在长笛独奏前,我们听到乐队呈示几个主要主题,第一个是
最重要的。显然,这就是莫扎特在选用"庄严"来说明速度时心目中的主题。整首协奏曲虽然轻盈优美,开始主题
却有某种程度的洛可可的庄严宏伟.独奏长笛接下去演奏时,不满足于单纯按照惯例换个调来呼应那些乐队主题,
而且按照典型的莫扎特的路子,穿过关系调e小调领域,用一个似怨似慕、似泣似诉的短句来丰富这一乐章。这一
短句迄今犹为长笛专有的主题瑰宝。呈示部一个跳跃的小小的终止音型结束,这个音型毫无显眼夺目之处,直到
莫扎特的想象力扑了过去,把它改变成一长段展开部,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几个基本主题的再现由独奏与乐队
共同演奏,直到华彩段,这时莫扎特听任独奏者自由炫技。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柔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如歌的慢板乐章为全曲之冠,有浪漫派的惆怅之感,带有
加弱音器的弦乐的夜曲色彩一个肃穆的空八度动机式音型引入主旋律,先由单簧管唱出,然后是长笛在呢喃的小
提琴上独奏。对比的第二主题是个具有思慕之情的上行旋律,令人联想起格鲁克的巴黎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极乐世界一场中著名的长笛独奏。这一乐章充分发展了交响奏鸣曲式,结束前有一段自由的华彩。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G大调,3/4拍子,回旋曲式这个精美的洛可可风味的末乐章采用法国回旋曲
式,基本主题第一次都出现在独奏乐器上,这一主题回复三次,每次都略事装饰。各插段都是以晶光璀璨的炫技
开始,然后在音乐内容上越来越丰富,中间一个插段按法国习惯主要采用小调,最后一个插段结束在自由华彩上
接着,转入回旋曲基本主题的最后一次回复,最后几个小节似乎在温柔地抚爱。




★ 专辑曲目 ★


                                    1. Flute Conerto No. 1 in G: Allegro maestoso
                                    2. Flute Conerto No. 1 in G: Adagio ma non troppo
                                    3. Flute Conerto No. 1 in G: Rondo (tempo do Menuetto)
                                    4. Concerto For Flute And Harp in C: Allegro
                                    5. Concerto For Flute And Harp in C: Andantino
                                    6. Concerto For Flute And Harp in C: Rondeau (Allegro)
                                    7. Clarinet Conerto in A: Allegro
                                    8. Clarinet Conerto in A: adagio
                                    9. Clarinet Conerto in A: Rondo (Allegro)


★ 专辑下载 ★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试听用途·请下载后24H内删除·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