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56在蒙古境内飞行图。256 零点32分起飞,1点55分在414号界桩上空进入蒙古,飞行了83分钟,飞行里程大约为800公里,平均时速为600公里,符合三叉戢中低空飞行性能。按照那个前苏联KGB对凤凰台的说法,在2点30分坠机之前的半个多小时里,飞机奇迹般地飞到了距中蒙边界约800公里的赤塔附近,又飞到距赤塔约500公里的坠机部位,半小时飞了近1200公里!这也扯得太离谱了吧。他以为林彪坐的是协和机? 岂不是拿着凤凰台涮着玩?

  在2000米到3000米的高度上,256的飞行速度只能在600公里左右。笔者没有找到准确数字,但可以参考现代的空中客车310的飞行数据。A310手册规定,飞机起飞后,在3049米以下飞行时采用的时速是每小时560公里,当达到11000米高空时,巡航速度为850公里。再看一下当代战斗机的低空性能:米格-31的在高空的巡航速度为2500公里/小时,而在低空只有1500公里/小时,高低空的速度相差40%;苏-30在高空的作战半径达1315公里,而在低空作战半径仅为625公里。因此,作为巡航高度为9000-11000米,巡航速度为900公里/小时的256三叉戟,在2000-3000米的高度上飞行,速度为600公里/小时是很正常的数据。256坠毁的地方距414号界桩大约为400公里,正好在256进入蒙古后飞行了35分钟的距离范围内。

  很多人对于256为何带着火苗掉头选择向南飞来迫降有所疑问,其实这又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问题。在夜间视线不好的情况下,256飞行高度高了根本看不清地面的情况,无法选择合适的迫降地点。256只好低飞(同时更有可能是已经飞不高了),而在低飞的情况下,等你发现有合适的迫降场时,飞机已经飞过了这个地点了。更不要说飞机在降落之前必须在距离降落点一定距离之外(三叉戟需要3000米左右)就开始作降落的准备工作,逐渐降低高度,这样才能保证飞机在降落点上着陆。要求潘景寅在夜里能判断出3000米以外的着陆点以及更远的着陆场的情形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当潘景寅整个飞过了这个迫降场,才能了解到这个迫降场的全部情况,然后调整航向,掉头,利用这个迫降场降落。所以,256的迫降方向并非就是其最后的航向。根据256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判断,潘景寅是驾驶着着火燃烧的飞机在飞过的第一个可用迫降场上空,艰难地驾驶着256由向北飞行掉头转为向南飞行实行了一次自杀式的带油迫降。

  本人还是认为把这次迫降叫做坠毁更接近一些256的真相。


  潘景寅“病故”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