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月9日,项英一行人在山上转了一灭,在一间烧炭的破茅草屋星睡了一夜,10日早上醒来,发现有新四军部队正在山下,便随部队同到
军部。项英见到叶挺、饶漱石感到十分内疚,立即给中央发去电报:“今日已归队,前天突围被阻,部队被围于大矗山中,有被消火极大可能,临时动摇,企图带小队穿插绕小道而出。因时间快要天亮,曾派人(请)希夷来商计,他在前线未来,故临时只找着国平、××及××同志(××同志同我走),至九日即感觉不对,未等希夷及其他同志开会并影响甚坏。今日闻五团在附近,及赶到时与军部会合。此次行动甚坏,以候中央处罚。我坚决与部队共存亡。”1月12日,中央明确指示:“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负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项英同志随军行动北上。”
此后,叶挺、饶漱石指挥新四军继续与五六倍之敌激战至12日夜,决定分散突围。项英率少数警卫人员从石井坑突围后,在茂林一带山
区隐蔽了两个多月,3月14日,项英等被与其同行的叛徒刘厚总杀害.
当年仓促的决定如今实事求是的结果在皖南部队决定分散突围不过三天,枪声还没有完全停息的l月1 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这时,中央与叶、项、袁、周及饶漱石等,都已失去联系,对于皖南事变的详情,不可能作深入的了解。决定全面否定了项英在新四军的二作。一开头就指出:“还在抗战开始,项英同志即与中央存在着关于政治原则与军事方针的分歧……他对统一战线的了解都
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他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从来就没有领导过斗争,精神上早已作了国民党的俘虏,并使皖南部队失去精神
准备……三年以来,项英、袁国平对于中央的指示,一贯的阳奉阴违,一切迁就国民党,反对向北发展与向敌后发展,反对扩人新四军,反对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其自己的机会主义路线……此次失败,乃项、袁一贯机会土义领导的结果”.
决定还对项英个人品德和工作作风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对于中央的不尊重,三年中已发展至极不正常的程度……过去的张国焘与现存的项英、袁国平,都因不服从中央而失败”。决定还说项、袁“踏上了与张国焘相类似的覆辙。”决定提出:“在全党全军的高级干部中宣布中央决定,开展反项、袁的斗争,但暂时不得向下级传达,尤不得向党外宣布。”决定最后还说:”将项、袁错误提交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讨论议处。”后来,在中共七大上并未讨论和处理这个问题,然而这个还不是最后结论的决定,几十年来一直成为对项英评价的依据。在反项、袁斗争中,项英在历史上做出的许多重要贡献也因此被否定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大背景下,原新四军一些老战士和史学界的一些同志,开始提出对项英的评价问题,但当时不可能公开讨论。1980年,经邓小平同志同意,中美双方签订了合作出版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协,根据协议,其中属于中国部分的条目,由我方编写。当时我在总政治部百科编审室工作,参与我军人物条目的编审工作。其中有一个项英的条目,初稿根据决定的调子,在条目最后写了一段项英的错误。我感到继续这样表述不妥当,但如何修改呢?这在当时是一大难题。有一天,胡绳同志主持开会,讨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写中的有关问题,我提出这件事情。那天到会的有许多史学界、出版界的专家,但当时谁都难说出一个肯定的意见。最后.胡绳同志说,既然是简明百科全书,就不要写那么多了,后面的一段删去吧。一个看来很难解决的问题,被经验丰富的胡绳同志很巧妙、妥贴地解决了。但是,不久又开始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其中也有项英的条目。这次不是“简明”的了,对于项英功过的评价再难以回避。由于南京军区负责编写有关新四军的条目,我们便把这个条目交给南京军区,请当时任南京军区司令部编审室主任(后任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的王辅一同忠撰写。王辅一同志查阅了大量资料,访问了许多老同志,并与我们一起多次研究修改后,形成一个送审稿。其中对项英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新四军时期做出的重要贡献作了肯定的表述,对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是这样写的:“……他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认识不足,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缺乏警惕,在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的皖南事变中,犹豫动摇,处置失当,对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损失负有责任。”这个评语与原来的
决定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发表前需要送请中央有关领导审阅。当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1984年12月17日看到这个稿子后,当天就仔
细审阅,并作了具体的批注。他在关于项英错误的一段旁边写道:“这个评语看来可以了。”并转送胡绳同志,请他“再仔细斟酌一”。胡绳召集党史研究室的同志研究后,认为“这一条总的说来是写得恰当的”。与此同时,杨尚昆、余秋里等同志也表示同意这个条目的写法。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远未取得一致。1987年以后,有的同志又提出耀邦同志的那个批示是错误的,坚持原来决定的观点。不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仍然采用上述客观、公正的评述。1995年10月,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了王辅一同志长达42万字的专著——《项英传》,比较详尽、客观地记述了项英的一生。1998年5月1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项英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吴邦国、曾庆红、张震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高度评价了项英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绩。2001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在皖南事变一节中,未提项英的错误和责任。2003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辑整理的《项英军事文选》,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进一步肯定了项英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要建树和领导地位,必将有助于打开尘封的历史档案,让后来人知道并了解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项英。历史从昨天走到今天,对于项英功过是非的评价,经过数十年公开和不公开的争论,至此可以说有了一个实事求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