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他的这个演讲震惊全世界,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战书”!但在我们的宣传中,从不提这次演讲。接着他对莫洛托夫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一个国家从资本主义的奴役之下解放了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社会主义体系,而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永远地消灭帝国主义。”“我们要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并结束它。”斯大林随即撕毁了他在雅尔塔的承诺:在苏军占领的东欧国家建立民选政府。他下令杀害了大批东欧各国民主派领导人,以及看不顺眼的**党领导人。在东欧扶植起代理人政权。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针对斯大林的演讲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恰如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的著名论断:“战争是从被进攻者的抵抗开始的。”丘吉尔这个演说被称为冷战的开始。1946年5月9日,苏军在英、美的压力下迫撤出伊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也发表了。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各国从战后的饥饿与混乱中恢复过来;1948年2月在已经建立了民选多党政府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军帮助捷克**党发动政变,推翻了合法政府。又指使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党国家出动“志愿军”帮助希腊、伊朗和土耳其的游击队夺权,只是由于英、美干涉未能如愿。而奥地利的夺权活动也因美、英、法占领军的强硬态度未能成功。斯大林坚决阻挠德国统一选举,并在1948年6月24日,下令苏军全面封锁西柏林,1949年5月柏林封锁失败;《北大西洋公约》匆忙签订,把西方国家绑在一起;而铁托的背离无异后院起火。斯大林预期的大萧条没有发生,美、英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他在欧洲搞G产主义扩张的打算遭受挫折。美、苏冷战,苏联输了一回合。

  1949年9月,苏联爆炸了原子弹,美国的核垄断至少提前几年被打破了。就在此时,中国的G命取得了奇迹般进展,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最担心的美国干涉并没发生,美国佬反而灰溜溜地撤走了。莫洛托夫回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斯大林站在刚标明苏联新疆界的地图前说:看看我们得到了些什么,国界从列宁格勒向前推了。波罗的海沿岸现在重归我们所有。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达维亚都集中了。西边一切正常。看看东边,“千岛群岛归我们了,萨哈林岛也全属于我们了,这有多么好,旅顺港是我们的!”他接着用烟斗在中国一带划了一圈,“中国、蒙古----一切正常。”再接下去,他说:“但是我完全不满意这里的边界。”然后说出了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利比亚……。

  五.中苏同盟条约与朝战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斯大林的提议下,提前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毛立即出访苏联。许多文章称,毛访苏时,斯大林不愿签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最后因印度、英国、缅甸要与中国建交,毛于1950年元旦告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后,斯大林改变了态度。

  现在有资料表明,此情况不确。

  事实上,早在1949年12月9日,周恩来就告知苏联驻华代办谢巴耶夫:最近印度、缅甸,可能还有英国,有望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苏代办问:你们是否从报纸上得到这个消息?周答:是从英国和香港得到的更可靠的消息。该代办立即上报了。在苏联当年的档案里,他上报的日期是:1949年12月9日。而当时所有关于中国的消息都由斯大林亲自掌握的。葛罗米柯只因人民币与卢布汇率报告没经过斯大林,斯大林就要贬他到英国去当大使。这样可知,如此情况斯大林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其次,英国内阁也于12月15日批准了承认新中国并取消承认国民党政府的决定。16日缅甸也宣布要与中国建交。此时毛尚未到莫斯科。这些早就不成为秘密,因此,以斯大林获悉英国等要建交就改变态度是说不过去的。

  而原来关于斯大林于1950年元旦突然改变态度,主要是毛回忆的。他说:“印度和英国帮了中国的忙,他们分别在1950年1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是这一点促使了斯大林态度的改变。”毛的回忆与猜想,未必准确。一个例证是,1956年他对苏联大使尤金说到1949年12月24日第二次与斯大林会谈:“我旧话重提,并向斯大林展示了中G中央的电报,其中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我建议请周恩来前去莫斯科签约,因为周是外交部长。斯大林便趁机利用这个建议,把它当作借口,推说‘这样做不妥当,因为资产阶级报刊会大肆叫嚷zgzf就设在莫斯科’。”可是依据资料写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中,关于此次会谈的记录为:“这次主要是谈越南、日本、印度等一些亚洲兄弟党的事情,斯大林根本未提中苏条约的问”。而且,毛所说的中G中央21日电报也无任何重订条约的字句,甚至对借款、航空、通商协议都没抱很大希望。

  事实上,1949年2月5日,斯大林给毛的电报中说:“中国**党人掌权后,形势已根本改变,苏联政府已经通过了取消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决议,准备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苏联就从旅顺撤军,自然美国也将从日本撤军。当然,如果中国**党认为苏联军队立即撤出旅顺为好,苏联愿意使中国**党如愿以偿。”可见,斯大林是想等对日和约签订后取消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刘少奇7月访苏时,18日电告毛:“斯大林认为,我们报告中所提出的处理中苏条约的三个方案(全部继承或重新签订或等一时期重新签订),都用不着,等毛来莫斯科时解决这个问题。”毛赴苏前多次电报往来可以看出,毛到苏联是想订条约的。但斯大林从未同意签订新条约,毛当然不会抱多高的期望。

  12月16日他头一次见斯大林,第一句话就是:“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颇有游子归家的情调。还说要搞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回去。现在的舆论,一片声地指毛意为中苏友好条约。其实毛早就知道,斯大林从未同意另订条约,心里很怯;明明“既好看、又好吃”是老毛不敢直说自己的企盼的托词,犹如孩子想吃糖又不敢对大人明说的托词一样。可是中国的御用文人们却在那里恬不知耻地瞎吹“中国人特有的幽默”、“高超的外交技巧”等等。

  接下来的会谈,斯大林以1945年中苏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议签订的为由,“决定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只可以“寻求一种变通的办法,在形式上保留,而在实际上修改现行的条约”,比如“形式上保留苏联在旅顺驻军的权利,但按照zgzf的建议,撤出那里的苏联军队”。对于周恩来到莫斯科,斯大林只表示“可能周需要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

  后来我们的舆论称“毛很不满意”。记录显示并非如此。毛实际上并没有想不通。毛说:“在中国讨论条约时,我们没有考虑到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协议中的立场。我们应该按如何对共同的事业有利来行事。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周到。但是,现在已经清楚的是,目前不必修改条约,正如不必匆忙从旅顺撤军一样。”18日毛给刘少奇的电报中,语气并非不满,反倒显得感觉不错,自称会谈“情意恳切”,解释了原委后称:“请你和恩来同志商量并召集政治局诸同志加以讨论,目前是否有签定一个简单通商协定(包括新疆在内),规定每年交换货物的品种及总数量之可能与必要,以便决定恩来是否来此。”签订新条约已不在毛的计划之中了。他又于19日致电刘少奇把国内对他访苏的反映摘要电告。倒是刘少奇这边失望更大一些。21日复电中称:“今日政治局会议,大家赞成如果苏联同意现在签订关于旅顺、借款、航空及通商协定,恩来同志即去莫斯科一次。”“但是如果苏联方面并不准备现在签订关于借款、航空、通商诸协定,只准备就旅顺驻兵及对一般政治问题发表一个声明,则恩来同志去莫,似无必要。”视毛所称“简单通商协定”不过是“一个声明”而已。

  已知的是,科瓦廖夫12月24日向斯大林递交了一份名为《关于中G中央若干政策与实际问题》的报告,明确认为中G中央内部存在严重的亲美倾向。他们始终对英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幻想,为了不激怒英、美,刘少奇和李立三反对日本印度等国工会参加亚澳国家工会会议;周恩来反对向英美势力较大的上海天津两大城市派出苏联专家。这份报告的情况是高岗向科瓦廖夫反映的,而高岗曾在同刘少奇访苏回国后,被刘大骂“卖国贼”。

  又联系到意大利**党的一位干部12月13日向苏联报告:中G领导人存在严重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相信,中国走过了漫长的G命道路,是一个大国,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无须走苏联或西方走过的路。相当多中国青年认为,苏联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它也同中国订了不平等条约,把旅顺和大连弄到手。中国一些领导人公开表示应该容忍资本主义存在。

  更往前,11月17日,李克农向罗申大使提过,美国有一个有意策划分化中苏关系,促使中G响应铁托集团的重大阴谋。且正在攻击1945年的中苏条约是一个不平等的帝国主义条约。

  这些不可能不对斯大林产生影响,他极不希望中国亲近西方国家,并希望中国成为苏联集团之一员。但鉴于铁托的背离,毛是东方铁托的可能性较大,斯大林有顾虑。对于中G要求帮助解放台湾他一再拒绝,惟恐毛会无后顾之忧

  从新条约的文件看,对苏联有利的方面恰如苏联学者贡恰洛夫所分析的:“苏联和中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这种同盟实际上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国而形成的。对于苏联来说,这项条约具有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保障了苏联7500公里的边界处于安全和友好状态,也保证苏联在与美国的对抗中拥有一个可靠的同盟者。与中国结盟的军事战略意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入朝鲜战争的1950年10月就已显示出来。”“我们也不应忽视,条约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强迫性的,是不利于中国的。这项条约带有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秘密的《补充协定》。根据秘密协定的条件,苏联事实上获得了在中国东北(满洲)和中国西北(新疆)的‘特殊的势力范围’,也就是沙皇俄国当年企图并吞到自己‘利益范围’的那些地方。……这样,在形成的同盟中,中国实际上只处于‘小伙伴’的地位。”

  那么对于中国又有什么好处呢?毛说:“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以后毛自己也承认,这个条约是不平等的。

  苏联只失去局部利益,却得到战略性的利益,极大地增强了它对美国冷战的力量。何以斯大林却不肯签订呢?此时的斯大林,恰是为铁托集团伤脑筋的时候,他甚至考虑派人去暗杀铁托。因而对毛会不会成为东方铁托心存疑虑。签不签这个条约,斯大林是费尽脑汁的。他专门叫来国际法专家,探讨签约的负面影响。权衡签与不签的利弊。他其实只有一个疑虑,那就是毛会成为又一个铁托。如果毛是忠诚的,此条约无疑对斯大林是求之不得的。他在欧洲冷战的失利可从亚洲扳回来,特别是美国控制了日本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苏联能在欧洲之外首次获得有实力的盟国,而这对于能与美国抗衡是必不可少的!新约换旧约,失去的是本来就不会永久的旅顺大连,得到的是整个中国结盟。

  权衡之后的斯大林,1950年元旦这天傍晚主动派人送来2日就见报的毛《答塔斯社记者问》,明确写上了"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quot;。斯大林一揽子全同意了,这使毛极其意外。后来他说:“我收到了一份由斯大林签署的毛对报界的谈话稿”,“斯大林同志改变观点了。他起草了一个我的谈话稿,他给我当秘书。”就是说,决定签订新的条约是在毛已不抱希望之后,斯大林自己决定的。既没因有人要建交,也不是毛极力要求,而是斯大林觉得用得上毛了。

  次日,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一起到毛住处,询问关于新条约的意见。毛虽然知道斯大林态度有变,但还不很放心,谨慎地说了签新条约的好处,也提出另两个不签的做法,这样周恩来就不用来了。莫洛托夫立即说前一个办法好,周恩来可以来。毛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马上问:“是否以新条约代替旧条约?”莫洛托夫肯定地说:“是的。”于是就自顾自地计算周到莫斯科及签订条约所需要的时间了。显然,他是有令在身的。毛当晚极兴奋地把这些情况电告北京。

  斯大林为了笼络毛,把科瓦廖夫那个报告以及高岗向他提供的其他情况当面交给了毛。这等于卖了高岗。也促使毛站稳社会主义阵营的立场。但其他苏联领导人并不知斯大林的算盘,如1月6日,毛向维辛斯基谈新条约时,维辛斯基就明确表示对此举的担心:会给美英两国造成口实。而毛也明白。为表示他的坚定立场,13日就批准了征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外国兵营(当然苏联除外);接收并征用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留沪物资,而这些物资原来司徒雷登要送给中G被拒绝了的;以及将美原驻华所有领馆全部挤走。

  他把此事告知苏联,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美国的领事代表驱逐出境”和“努力拖延美国承认中国的时间”。如果我们再注意到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关于解放台湾美国不会干涉;艾奇逊1月12日关于把台湾划出美国防御圈,甚至说没人保证它不会受到军事攻击的公开声明。毛此举就明显是向斯大林表示要同美国势不两立、全心全意投靠苏联的决心。而这恰是斯大林要求的。1949年7月18日刘少奇致电毛,传达了斯大林的指示:“你们不要急于要求各帝国主义国家承认,以便加以观察,了解情况,看他们表现如何。你们有很好的法宝,就是帝国主义要和你们做买卖。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了。我想列强很快就会要承认你们的,你们可以先和他们做好买卖,再谈承认问题。”斯大林是极不想中国同西方大国建交的。而毛也心领神会,立即执行了斯大林的命令。8月14日起一连发表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五篇文章,宣告与美国誓不两立。

  与此同时,毛还建议**党情报局发表文章批判日共中委野坂参三,而野坂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同中G并肩战斗的日本反战同盟领袖。毛还专门指示胡乔木在人民日报发社论,批判野坂的议会道路言论。并特意让人将此文译成俄文,专门送交斯大林审阅。以表示自己坚定的G命立场。

  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些东西了。中方虽然提出签新约,但并没抱太大希望,遭拒绝后实际上已经绝望,到20日周恩来抵莫斯科,中方连条约草稿都没有。而苏方1月5日便作出了第一稿,未与中方协商之下到1月16日,已六易其稿了。现在我们的出版物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在内,所记载的周恩来起草条约新文本、并加上互助两个字、还得到毛的赞赏的说法都不确。在前苏联档案中,已通过苏共中央批准的第六稿基本与实签条约无大出入,标题与实签条约标题相同。除此之外,苏方还批准了另外十一个协议草案。条约没费多大力气,中方一天内就通过了,1月31日文字最后定稿。而其他附件、协议则费了较多周折。

  话题再回到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内容上来。注意到斯大林1月22日与毛、周的谈话,为免断章取义之嫌,我们把这段话全文照搬。当毛说新条约会否牵扯到雅尔塔协定时,斯大林回答:“是的,要牵扯到---那就让它见鬼去吧!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修改条约的立场,那么就要走到底。当然,这对我们会有些不便,我们就要同美国人作斗争了。但是,我们已经不在乎这些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们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方案:宣布在签订对日和约以前,旅顺港协定依然有效,此后俄军撤出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