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舒曼: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舒曼只作有这一首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无编号,作于1853年,1937年才被发现,1939年2月16日在伦敦由匈牙利籍女小提琴家耶利?德拉伊(Jelly d, Aranyi)首演。共4个乐章:

1.强有力,用不太快的速度,D小调,协奏型奏鸣曲式。
    第一小提琴先奏第一主题,确保后,仍以第一小提琴奏F大调第二主题。长笛纠缠后,主奏小提琴以复弦奏法奏第一主题转调至F大调,主奏小提琴奏第二主题,作技巧性发展后,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乐队强有力地奏F大调第一主题始,主奏小提琴加人后,以技巧发展第一主题,再以D小调呈示第二主题,予以发展。乐队奏第一主题而进人再现部,主奏小提琴仍以复弦奏法再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为D大调,最后在弦乐奏第一主题动机中结束。

2.缓慢地,降B大调,二段体。
    先以低音管、圆号、弦乐的对位始,大提琴分为两个声部奏含切分音的旋律。主奏小提琴奏新旋律进人后,接过大提琴切分音动机发展。主奏小提琴再奏它带来的旋律,大提琴再奏切分音动机,速度加快而进人第三乐章。

3.生动地,但不急速,D大调,回旋曲式。
    回旋主题在弦乐与圆号伴奏之上,由主奏小提琴呈示,乐队承接,达到高潮。主奏小提琴奏抒情的经过句,然后才引出副主题。乐队重现主题,大提琴引进第一乐章切分音旋律,予以纠缠,展开发展。主奏小提琴奏主题变化,乐队承接后,再现副主题,乐队再奏主题而引向结尾,主奏小提琴以技巧而引向高潮。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MENDELSSOHN:Violin Concerto in E mell
    门德尔松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OP. 64,完成于1844年,为当时格万特豪斯乐团首席小提琴菲迪南-大卫(Ferdinand David,1810-1873年)而作,构思诞生于1838年。1845年3月13日由大卫首演。这首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所有作品中最杰出者,也是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佼佼者,与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并称为四大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共3个乐章:

1.热情的很快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
    以弦乐分散主和弦的喃喃低语开头,主奏小提琴奏优美而又带有忧郁的第一主题。主奏小提琴技巧复杂的经过句后,第一主题再由乐队呈示。在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表达后,主奏小提琴又展示技巧。第二主题为G大调,先由长笛与单簧管四重奏表现,主奏小提琴接替后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主奏小提琴发展第一主题始,木管呈示第一主题开头动机而加人,主奏小提琴再由开头动机进人华彩。再现部第一主题由长笛、单簧管静静地开始,主奏小提琴反复。第二主题再由木管以E大调再现,主奏小提琴反复。结尾主奏小提琴的华彩转向急板而达高潮。

2.行板,C大调,三段体。
    第一低音管以B音始,转人C大调后,主奏小提琴奏极优美的主题,乐队伴奏。中段由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呈示庄严的主题,主奏小提琴装饰变奏。第三段发展第一段。

3.序奏为不太快的稍快板,E小调,以第二乐章中段主题为基础发展。主部为活泼的快板,转成E大调,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开头动机反复4次后,活泼地展开第一主题,经经过句,第二主题以B大调由乐队呈示,主奏小提琴接替。发展部由主奏小提琴以第一 主题始,出现新旋律,乐队与主奏小提琴的表现交替。再现部第一、二主题同时以E大调呈现,结尾部主奏小提琴奏长大的颤音后,乐队以辉煌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