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1部经典歌剧全剧下载 (224k)B
费德里奥(二幕歌剧)
费德里奥(二幕歌剧)贝多芬曲。约瑟夫·宋雷特纳和乔治·特雷契克根据尼古拉斯·布约利的剧本改编。1805年初演于维也纳。剧情:贵族唐·弗洛列斯坦因反对暴政而身陷囹圄,政敌皮查罗阴谋将他慢慢饿死在狱中。弗洛列斯坦的妻子利奥诺拉为营救丈夫,女扮男装,化名费德里奥混入监狱,充当狱卒的助手。由于她的照料,弗洛列斯坦幸免于死。最后,当正直的国务大臣将来查监,皮查罗惧怕阴谋败露而决意亲自杀害弗洛列斯坦时,费德里奥奋然举枪保护丈夫,使皮查罗不能下手。随即,国务大臣到,费德里奥明示自己的身分,并为丈夫申诉冤情,终使沉冤昭雪。
歌剧共有四首序曲,其中三首取名为《利奥诺拉》,一首为《费德里奥》。《利奥诺拉序曲》第三首,是运用主题材料与结构概括地表现歌剧内容的第一部伟大的序曲,是全歌剧的缩影,也是当今歌剧序曲中著名的一首。开幕前奏的《费德里奥序曲》紧扣全剧主题,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利奥诺拉的英雄性格,歌颂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和不屈精神。序曲的引子以两个对比的音乐形象——利奥诺拉的果断、刚毅的动机和弗洛列斯坦的悲叹音调——的交替更迭作为开端,接着由弦乐的震音和弦,烘托出牢狱中阴森、不祥的气氛。继而,呈示部出现了英雄性格的第一主题,刚中见柔,显示出女主人公乔扮男装后的精神风貌,在乐队全奏后,机智而富于动势的第二主题陈述出来
从中仿佛看到了她为援救丈夫而勇敢行动的矫捷身影。展开部以第一主题的材料加以发展。轻柔缠绵的音响,显示出主人公的女性柔情,生动地刻划了利奥诺拉与弗洛列斯坦之间深挚的爱情。随后,呈示部的主题到再现,引子中两个对比的音乐动机复出,但已不是绝望的呻吟,而是细腻地表现了主人公在胜利时刻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并在胜利凯旋般的辉煌音响中结束。歌剧的声乐也很出色,如第一幕中,当利奥诺拉在暗中得知皮查罗要杀害自己丈夫的阴谋时,情绪异常紧张,唱了一段富于戏剧力量的宣叙调,很好地表达了她的愤慨情绪。接着又唱了一段美丽、动听的咏叹调《来吧,希望》,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
浮士德(五幕歌剧)
浮士德(五幕歌剧)古诺曲。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哥德的同名诗剧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梅菲斯托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姑娘。浮士德允应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遗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如第二幕开场合唱后出现的瓦伦丁的《全能的上帝,慈爱的上帝》,是一首带有宏伟庄严性质的咏叹调。第三幕是重要的抒情场面。一直爱着玛格丽特的西贝尔以圆舞曲节奏作为支柱的浪漫曲《请你告诉她》,充满着温柔和抒情的美。而浮士德所唱的咏叹调《纯洁的小屋,向你致敬》,是一种景仰和忐忑不安的复合感情。玛格丽特的性格在叙事曲《从前有位图勒王》中表现得很朴实,而在花腔女高音都喜爱唱的《珠宝之歌》这首豪华的圆舞曲式的咏叹调里,则显得情不自禁和虚荣。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三幕歌剧)
蝴蝶夫人(三幕歌剧)晋契尼曲。伊利卡和贾可萨根据贝拉斯可剧本改编。 1904年 2月 17日首演于米兰。剧情: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为了爱情而背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随舰回国,一去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于艰难中深信有一天他会回到自己的怀抱。平克尔顿回国后却另有新娶,早把蝴蝶夫人置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时,悲剧无可避免的发生了:穿着新婚礼服彻夜苦候的蝴蝶夫人终于明白了一切,她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当平克尔顿来到时,吻剑自尽了。
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普契尼在音乐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在第一幕的结尾,平克尔顿与蝴蝶夫人举行婚礼后,有一段抒发爱情的二重唱,旋律优美动听,流畅悦耳,其中蝴蝶夫人纯洁、温柔而又胆怯、羞窘的感情,交织着平克尔顿充满着强烈情欲的绵绵情话,融化成一种共同的激情,最后,在明朗热情的爱情主题的音响中结束。第二幕当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不相信他还会回来,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一面向她解释,一面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丈夫乘兵舰归来的幸福情景。她面向大海,深情地唱出著名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这里,作者运用了朗诵式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揭示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强烈向往。
特别是当蝴蝶夫人唱到“谁来了,谁来了”以后,曲调由平稳的2/4拍转入急促的4/8拍,音调和咱词渐趋密集,几乎近似富于表现力的滔滔说白,形象地勾画出她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而真挚的心情。这种宽广而优美动听的旋律与富有表现力的近乎说话的声音相交叉,形成普契尼歇剧的一种特有的风格
卡门(四幕歌剧)
卡门(四幕歌剧)比才曲,作于1872年。梅尔哈克和阿勒维根据梅里芙的同名小说改编。1875年初次演出于巴黎。剧情:烟厂女工卡门是一个漂亮而性格坚强的吉卜赛姑娘。她爱上了军曹霍赛,运用自己罕有的女性魅力使霍塞陷入情网。霍塞不但因此舍弃了原来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埃拉,而且因放走了与人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后来甚至与上司祖厄加少校拔刀相见,不得不离开军队,加入卡门所在的走私贩行列。但此时卡门却早已与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海誓山盟了。于是导致霍塞与埃斯卡米里奥之间的决斗。决斗中卡门又明显地袒护斗牛士,更使霍塞难以忍受。随即盛大而热烈的斗牛场面开始了,正当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的胜利而欢呼时,霍塞找到了她。倔强的卡门断然拒绝了他的爱情,最后终于死在霍塞的剑下。
这是一部以合唱见长的歌剧,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其中烟厂女工们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群众欢度节日的合唱欢快热烈,色彩缤纷。歌剧着力刻划了女主人公卡门鲜明而复杂的性格。剧中描写卡门的主导动机,又称为“命运动机”,这个具有匈牙利或吉卜赛音阶特征(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动机贯穿于全剧,在关键处不断地预示或点明这部歌剧悲剧的结局。第一幕中卡门所唱的哈巴涅拉《爱情就象一只不驯服的鸟》,是表现卡门性格的一首歌曲。它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特征,表现了卡门热情奔放、魅力诱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亚舞曲带有咏叹调性质,以鲜明活泼的节奏、热情而又带有几分野气的旋律,进一步展示了卡门泼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答谢欢迎和崇拜他的群众而唱的一首歌。它采用单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与分节歌的结合,雄壮的音调,有力的节奏,宛若一首凯旋的进行曲。第三幕占卜一场,卡门与两位女伴的三重唱,对卡门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划。歌曲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对比的几个插部,调式、调性和节拍都与主部形成对比,而由卡门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这些无情的纸牌,总告诉你死!”这深沉而哀伤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揭示出卡门的悲剧命运。第四幕终场的二重唱,卡门音调冰冷和坚定的语气,与霍塞先是热烈,转而祈求,最后绝望的旋律形成尖锐对比,具有扣人心弦的悲剧力量和强烈而紧张的戏剧性。这部歌剧是近百年来各国上演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