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2017]著名歌唱家叶彩华演唱的富有水乡特色的浙江民歌《送粮》(1976年)



       

新嘉善田歌《送粮》

      《送粮》,是一首根据嘉善田歌改编的女声独唱,首唱者是浙江歌舞团著名歌唱家叶彩华。由于此歌编词编曲得当,再加上叶彩华是嘉兴人,语言、吐字、风格处理准确自然,故《送粮》极富水乡特色,流传很广。
      1960年进入浙江民间歌舞团的叶彩华,起先学唱的是《黄浦太湖结成亲》(顾锡东填词,侯家声、陈秋霞编曲)。此歌是20世纪五十年代全国掀起兴修水利时所作,1958年灌唱片的时候,演唱团队就是嘉善赫赫有名的沈少泉歌班,叶彩华学的就是此版本。1964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当时的浙江民间歌舞团根据形势要求,想在《黄浦太湖结成亲》的基础上,创作一首以送粮为题材的歌曲,请周祥钧填词。周祥钧根据嘉善田歌常用的“散急散”结构填了一首词,由七字句组成,共十八句,分三段:
      第一段“东风吹来红旗扬,大河流水哗哗响,送粮船队向前进,我在船头把歌唱,歌声飞翔迎彩霞,东方升起红太阳。”
      第二段“送粮船队迎朝阳,千里江南凯歌响,毛泽东思想阳光照,大寨红花开水乡。送粮船队迎朝阳,满船颂歌满船粮,颗颗粮食颗颗心,社员红心向着党。”
      第三段“大河清清流水长,大寨道路宽又广。跟着毛主席干革命,乘风破浪向前方。”
      “散急散”,即传统嘉善田歌“滴落声”→“急急鼓”→“滴落声”的结构,《送粮》把它变成了“宽广、自由的散板”→“小快板”→“宽广、自由的散板”。这种带有创造性的改编,我们不能忘记前辈词曲作者的功劳,是他们把新手法、新理念带入嘉善田歌中。
      时过四十多年,我们再来看《送粮》,虽然此歌没有大红大紫,但它是一首很优秀的新民歌。它留给今人的启发:一是扎扎实实地向民间歌手学习。正如陈秋霞回忆当年采风时说:“50年前的春耕时节,我来到了嘉善丁栅,在当地干部的安排下,吃住在村民顾秀珍家中。晚上,我和顾聊天,详细了解田歌的历史,白天,顾插秧,我就跟在旁边,一边听她唱田歌,一边记谱。”二是按照音乐的规律去改编民歌。这方面,浙江有一批老作曲家给我们作出榜样,如俞绂棠、周大风、洛地、赵松庭、马骧、顾自修等改编的《韭菜歌》、《小弟歌》、《里郎歌》、《李三宝》、《盼姑娘》、《青丝鸟》等,至今听来还是那样地生动和富有活力。三是培养一批专业民歌手。如五六十年代的谭丽娟、叶彩华、董夏琴,十年代的王一山、胡小娥等,但这些年好歌手少了,非常遗憾。
        希望在浙江的音乐舞台上,再出现一批类似《送粮》的新民歌,再出现一批像谭丽娟、叶彩华等那样的民歌手,为今天的文艺百花园增光添彩。
本帖被评分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