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005-2-1][推荐]保罗莫里哀Jass风格专辑--Nostal Jazz-下载

喜欢音乐的人,在那个年代,工资也就百十元,想想一个塑料片就能抵一个有像样工作的技术人员一个月的工资,能有什么好说的,心酸还是心酸,楼主说的那个店,我还专程从武汉坐火车过去上海,记得是二楼有进口的CD,中录公司、上海唱片公司,华夏公司,我买了一张杰克逊的《BAD》,那些黄封皮的古典套装,确实就只能看看了,实在是喜欢也就只能听听央台的外国音乐欣赏栏目,每天两次,下午记得是4点左右,伍德里奇就是这样知道的,那些超古典大师的杰作基本无法想象,就和奥运会一样,突然从石头里面蹦出来了,只知道运动会,中国人的运动会。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而对音源的追求的历程那就很痛心了。
    说句实话,70年代末有个落地的金鸡10W两波段音箱就算是极品了,差动式的放大器带来的美妙音乐加上中华牌电唱机就很满足了,紧接着磁带诞生了,松下的砖头机让我知道港台流行,邓丽君、徐小凤,90年代,能弄到一套飞利浦的二手cd套装电路板,能把机芯调出声音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了,sony的1bit机芯上了台阶,跟着廉价的国产VCD诞生了,再就是进口的DVD,蓝光,我们在音乐聆听和收集的路上到现在为止仍然始终在国外技术的末流上晃荡。
    器材来说,也是一样,从单管收音机、六管、超外差、调频调幅、双声道、高保真集成虚拟、多声道环绕、什么杜比5.1、THX-、卢卡斯十六声道、也没跳出音源品质成长之路。
    邓老说的对,落后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感谢你们传播美妙的人类共鸣精灵之音,让我们可以在一个不受干扰、不受污染的纯净的虚拟的网络中虔诚的体味领悟人类的伟大智慧和可以传承的音符乐章。
    音乐源于语言,胜于语言,有着更强、更广泛的人类共识、共鸣,是联系千万语种的最优美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