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9月13日,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开幕式上表演了以“红旗颂”命名的大型团体操。团体操历时75分钟,分“火红的战旗”、“大庆精神放光芒”、“大寨红花遍地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文艺新花春满园”、“一代新人在成长”、“为革命锻炼身体”、“团结战斗、胜利前进”8场。“大寨红花遍地开”一场有一首朱逢博领唱的歌曲。这场表现“农业战线”的团体操共10分30秒,音乐以民乐为主。当四百名女学生手持蓝绸寓意流水“流进”农田时,歌声响起,一千多名化装成农村姑娘的表演者用绿黄绸子的变化,迎风摇曳,霎时化为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
《大寨红花遍地开》这段配乐由郑律成创作。插曲《流水欢歌传四方》的歌词作者是石湾,他曾回忆说:
我回想起第一次去红旗渠“深入生活”的情景。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正借调在国务院文化组编《战地新歌》。为庆祝建国25周年,《解放军文艺》作为“文革”中最早复刊的一家文学杂志,在1974年10月号上发表了我的长诗《天安门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随即播出了这首诗配乐朗诵节目,几乎使我一夜成名,被推荐进了第三届全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的歌曲创作组。创作组里作曲家有7位,由郑律成领衔,词作家原定以乔羽为首,因他正在大庆创作歌颂“铁人”王进喜的音乐剧,未能到任,改由晓星(后为《词刊》首任主编)负责召集,组员还有总政的洪源、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程若,他们都早已卓有成就,唯有我是初出茅庐。接受任务之后,我们就去红旗渠深入生活。 一起赴林县的有郑律成、舒铁民、程若和我。郑律成一点架子都没有。我与他同住一个房间,他就与我海阔天空地聊天,或可说是毫无顾忌地发起牢来。他最大的怨气是,从“文革”以来,创作权利被剥夺了,他竟一首歌曲也没写成!当然没有人为他作词,他就为毛主席诗词谱曲。他说为所有毛主席诗词都谱了曲,很想搞一个专场演唱会,但他所在的中央乐团忙着完成江青下达的任务,搞所谓交响音乐《沙家浜》,根本没人理他这个茬。因此,他一见面就说:“这下好了,咱们可以好好合作,写几首歌了。”他还鼓励我说,除了全运会歌曲,你能不能先写一首歌颂红旗渠的歌词呢?
......怀着对郑律成的深深思念,在尘封多年的资料柜中,我找出了当年集体创作的第三届全运会团体操歌曲《红旗颂》。其中《流水欢歌传四方》就是歌颂红旗渠的:渠水悠悠映朝阳/碧波荡漾闪金光/浇灌良田千万顷/荒坡野岭披春装/禾苗似锦绿油油/社员心中喜洋洋/啊,毛主席送来幸福水/流水欢歌传四方/座座青山松柏翠/层层梯田稻花香/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天新地新气象。
——摘自《又见红旗渠》,收入在《记忆常新》一书,石湾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2008年1月发行

这首歌曲的录音,最早是网友从纪录片《红旗颂》的视频中截取的,把中间的解说词裁剪了下去,又进行了简单拼接,以《金光大道红旗扬》发布。由于当时资料欠缺,真实的歌名没查到。通过石湾这篇文章,我们终于知晓了真实的歌名。
《红旗颂》的配乐在香港发行了磁带,有网友向博迷提供了朱逢博歌曲的完整音频,在这里再发一下。